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关注、了解、相信、尊重学生。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并且有节制的释放快乐。真正减负,让学生抛开负担轻松愉悦的学习。总之,我的课堂,要让我的学生快乐。
关键词:快乐;关注;自信;多样化;有节制。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心理学中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安全、愉悦等。快乐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笑,快乐的敌人是厌倦乃至麻木。不快乐的原因有:缺乏信心、喜欢攀比、不懂分享、不知足、心灵封闭、标准太高、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等,经过反复研究调查,我发现针对这些阻碍快乐的顽石,一定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让我的课堂中,人人快乐。
一、关注情感培养,让学生快乐
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求知欲远比在紧张环境中,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的。课前的准备、课程的设计、课堂情绪的调动、课后的反思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新课标指引我们,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每节课都是灌入式的教学,老师怎么说,学生就得怎么做,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怎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热爱你的课堂呢?学生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严肃科目,已经身心疲惫,如果音乐课也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会因太辛苦了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音乐课,一定要注重情感培养,让学生由情入境,从音乐课堂获得美,感受美,鉴赏美的情感体验,从而体验快乐。
二、关注、了解、相信、尊重,让学生快乐
1、让学生因被关注而快乐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
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因自信而快乐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教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3、让学生因被尊重而快乐
在这样的课堂里, 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被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这样的班级里有最优秀的学生,但他们不会孤芳自赏,也不会离群索居。学生从中体验到的是平等、自由、民 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快乐
快乐,是一种带有时间错觉(仿佛过得特别快)的良性情感体验,这种错觉的起因在于体验者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种状态的内心愿望。快乐的感觉会退化。这是由肌体的感受性疲劳所致,肌体反复接受同一快乐的刺激,渐至不再敏感。一般来说,乐子总是很快就乐完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提问;讨论或争辩中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课前预习、独立寻疑,可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之主;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能够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事实证明,多元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中感悟学习的快乐,从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的效果可见一斑
四、真正减负,让学生快乐
任何一种形式的课改不都能离开这样一个关键点:减负、快乐。课堂应成为减负中心,应成为求知乐园,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那么课改即使能取得一些效果,也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
标准太高是使人感到内心压抑的一大诱因,给学生制定了过多的学习任务,或根本达不到的层次要求,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这种影响会延伸到各个领域,有些差生,双差生,问题少年就这样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培养生成。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制定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由内而外的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是快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如果我们每天一个故事,每天一个笑话,每天一个奖励,相信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笑声,充满吸引力。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将一个例题,探索的问题都像探险者一样,知识里充满了神秘,好奇,快乐。这样的情景下学会的知识能不深刻吗?能不有效吗?下一节课是学生最盼望的,我想,这样我们的课堂离有效教学就又近了一步。
我的课堂,要让我的学生快乐,我每天走进教室的前一秒都这样告诫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
作者简介:房鸿新(1982—),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市人,中学一级,本科学历;单位:南昌市江南学校
关键词:快乐;关注;自信;多样化;有节制。
快乐:感到幸福或满意。心理学中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成因包括感到健康、安全、愉悦等。快乐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笑,快乐的敌人是厌倦乃至麻木。不快乐的原因有:缺乏信心、喜欢攀比、不懂分享、不知足、心灵封闭、标准太高、对美好的事物视而不见等,经过反复研究调查,我发现针对这些阻碍快乐的顽石,一定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让我的课堂中,人人快乐。
一、关注情感培养,让学生快乐
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求知欲远比在紧张环境中,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的。课前的准备、课程的设计、课堂情绪的调动、课后的反思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
新课标指引我们,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每节课都是灌入式的教学,老师怎么说,学生就得怎么做,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怎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热爱你的课堂呢?学生学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严肃科目,已经身心疲惫,如果音乐课也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会因太辛苦了产生厌烦心理。
因此,音乐课,一定要注重情感培养,让学生由情入境,从音乐课堂获得美,感受美,鉴赏美的情感体验,从而体验快乐。
二、关注、了解、相信、尊重,让学生快乐
1、让学生因被关注而快乐
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产生一种心电感应,看,老师在看着我呢!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
只有切实地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让学生因自信而快乐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如果学生对自己没有自信,如果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很坏、愚蠢。那就没有效率可言。学生在什么时候学习最有效,在教师认为他很好,父母认为他很好,同学也认为他很好,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好时,这个时候他学习就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
3、让学生因被尊重而快乐
在这样的课堂里, 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集体,都觉得在这个集体里,自己被认同,被认可。他们能够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没有取笑,没有冒犯,没有孤单,没有被抛弃,没有边缘人物,没有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这样的班级里有最优秀的学生,但他们不会孤芳自赏,也不会离群索居。学生从中体验到的是平等、自由、民 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快乐
快乐,是一种带有时间错觉(仿佛过得特别快)的良性情感体验,这种错觉的起因在于体验者希望尽可能地延长这种状态的内心愿望。快乐的感觉会退化。这是由肌体的感受性疲劳所致,肌体反复接受同一快乐的刺激,渐至不再敏感。一般来说,乐子总是很快就乐完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提问;讨论或争辩中实现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课前预习、独立寻疑,可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之主;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能够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
事实证明,多元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中感悟学习的快乐,从快乐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的效果可见一斑
四、真正减负,让学生快乐
任何一种形式的课改不都能离开这样一个关键点:减负、快乐。课堂应成为减负中心,应成为求知乐园,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那么课改即使能取得一些效果,也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
标准太高是使人感到内心压抑的一大诱因,给学生制定了过多的学习任务,或根本达不到的层次要求,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这种影响会延伸到各个领域,有些差生,双差生,问题少年就这样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培养生成。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制定符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由内而外的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能够让学生知道获取知识是快乐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如果我们每天一个故事,每天一个笑话,每天一个奖励,相信我们的课堂将充满笑声,充满吸引力。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将一个例题,探索的问题都像探险者一样,知识里充满了神秘,好奇,快乐。这样的情景下学会的知识能不深刻吗?能不有效吗?下一节课是学生最盼望的,我想,这样我们的课堂离有效教学就又近了一步。
我的课堂,要让我的学生快乐,我每天走进教室的前一秒都这样告诫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陈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
作者简介:房鸿新(1982—),女,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市人,中学一级,本科学历;单位:南昌市江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