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育论的观点看: “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学活动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因为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的探索发现而获得知识,远比通过老师的讲授而了解知识要理解地深刻、有效;另一方面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的形成,也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实践。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就成了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接下来,我将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42-03
1 教师要俯下身子来教学
童话的世界是孩子们所迷恋的,因为她充满了神奇的色彩,饱含着人生的哲理。童话本身也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实不光对孩子们有益,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无裨益。曾有一个关于巨人的故事就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传说有个巨人,他高大威猛,目中无人,从不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他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当他看见有人来玩耍时,他就会火冒三丈。于是他在花园的周围建起了高高的围墙。从此再也没有人踏进这个花园,花园里留下的只有他一个人寂寞的脚印和孤独的背影。冬去春来,大自然在进行着自然的季节更替。花园外早已春光明媚,可是他的花园却还是冰雪覆盖。望眼欲穿的他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有一天,巨人听到花园里传来了阵阵孩子的嬉笑声,巨人怒气冲冲地向传出笑声的地方跑去,眼疾手快的孩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唯有一个骑在树杈上的小男孩因为个子太小无法逃脱而吓得哇哇大哭。本来很生气的巨人此时却变得很温和,因为他看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花园里,被孩子们玩耍过的地方春暖花开了,而其它地方却冰封依旧。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他弯下腰,伸出手臂,轻轻地从树上把那个小男孩抱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神奇的事情再一次发生,花园里到处都是春天。巨人终于明白了,只有自己俯下身子,敞开心扉,张开双臂接纳孩子们,春天才会降临。
这个故事就给了我深深的教益。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老师不就像巨人吗?所以我们也要吸取故事中巨人的教训,俯下我们的身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迎来我们教育的春天。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座右铭。让孩子们喜爱我,跟我一起享受数学的乐趣。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除非是特别需要,我都能微笑着面对每个孩子,每节课都好像是我在邀请他们走进我的数学大花园,而孩子们当然也更加乐意接纳。
记得上三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时,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就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课前我把三个小球(一个红色的,两个黄色的)装在我的口袋里。当上课铃响的时候,我手揣在口袋里,悄悄地走进教室,神秘地向大家示意安静,然后说:“老师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三个小伙伴,它们要和大家做游戏,请问你们愿意吗?”孩子们一听有新朋友,马上就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也没费吹灰之力就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大家看!”我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取出那三个小球,
“大家数数有几个?”
“三个。”
“一样吗?”故意提醒孩子们球是不一样的,然后说出今天要做的游戏以及规则,“现在我就把这三个小球放在这个黑色的袋子里,我每次从里面掏出一个球,你们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我富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孩子们上课的兴趣就更浓了。
2 贴近孩子的实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刚出生的新生儿是很喜欢洗澡的,因为它们错认为这还是在妈妈的羊水中,所以也很配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适应了穿着衣服的生活,衣服以及妈妈的味道给了他们安全感,此时再给他们洗澡,大多数婴儿都会表现出哭闹等不安的情绪,因为这让他们暂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衣服,因此而恐惧不安。我们的学生虽然不是婴儿,可是他们依然是孩子,当遇到陌生的环境或问题时,同样会惊恐不安,因此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智力发挥。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经验”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当然,学生的活动经验有的来自于数学课堂,有的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所以生活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也是学生巩固锻炼数学知识的运动场。所以,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贴近孩子的生活,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增强孩子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特别注重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从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孩子们的实际兴趣出发,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學习情境,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这些情境,无忧无虑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孩子们初次接触,且又相当抽象,而在课前我就了解到我们班的孩子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特感兴趣,所以为了给予孩子们学习的勇气和兴趣,我就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情境。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惊天大秘密,你们的好朋友皮皮鲁和鲁西西曾到过我们滁州,还游览过我们的琅琊山呢,你们想知道他俩游览琅琊山的经过吗?
同学们本来就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很着迷,这下却听说我要告诉他们皮皮鲁和鲁西西游览琅琊山的经过,于是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着我打开故事的话匣子。当然打开话匣子的同时,今天关于分数学习的序幕也将随之拉开。这就是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实际创造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42-03
1 教师要俯下身子来教学
童话的世界是孩子们所迷恋的,因为她充满了神奇的色彩,饱含着人生的哲理。童话本身也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实不光对孩子们有益,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无裨益。曾有一个关于巨人的故事就给了我很深的启发。传说有个巨人,他高大威猛,目中无人,从不愿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他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当他看见有人来玩耍时,他就会火冒三丈。于是他在花园的周围建起了高高的围墙。从此再也没有人踏进这个花园,花园里留下的只有他一个人寂寞的脚印和孤独的背影。冬去春来,大自然在进行着自然的季节更替。花园外早已春光明媚,可是他的花园却还是冰雪覆盖。望眼欲穿的他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有一天,巨人听到花园里传来了阵阵孩子的嬉笑声,巨人怒气冲冲地向传出笑声的地方跑去,眼疾手快的孩子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唯有一个骑在树杈上的小男孩因为个子太小无法逃脱而吓得哇哇大哭。本来很生气的巨人此时却变得很温和,因为他看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花园里,被孩子们玩耍过的地方春暖花开了,而其它地方却冰封依旧。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他弯下腰,伸出手臂,轻轻地从树上把那个小男孩抱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神奇的事情再一次发生,花园里到处都是春天。巨人终于明白了,只有自己俯下身子,敞开心扉,张开双臂接纳孩子们,春天才会降临。
这个故事就给了我深深的教益。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老师不就像巨人吗?所以我们也要吸取故事中巨人的教训,俯下我们的身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迎来我们教育的春天。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座右铭。让孩子们喜爱我,跟我一起享受数学的乐趣。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除非是特别需要,我都能微笑着面对每个孩子,每节课都好像是我在邀请他们走进我的数学大花园,而孩子们当然也更加乐意接纳。
记得上三年级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时,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就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课前我把三个小球(一个红色的,两个黄色的)装在我的口袋里。当上课铃响的时候,我手揣在口袋里,悄悄地走进教室,神秘地向大家示意安静,然后说:“老师今天为大家请来了三个小伙伴,它们要和大家做游戏,请问你们愿意吗?”孩子们一听有新朋友,马上就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也没费吹灰之力就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大家看!”我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取出那三个小球,
“大家数数有几个?”
“三个。”
“一样吗?”故意提醒孩子们球是不一样的,然后说出今天要做的游戏以及规则,“现在我就把这三个小球放在这个黑色的袋子里,我每次从里面掏出一个球,你们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爱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我富有亲和力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孩子们上课的兴趣就更浓了。
2 贴近孩子的实际,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刚出生的新生儿是很喜欢洗澡的,因为它们错认为这还是在妈妈的羊水中,所以也很配合。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适应了穿着衣服的生活,衣服以及妈妈的味道给了他们安全感,此时再给他们洗澡,大多数婴儿都会表现出哭闹等不安的情绪,因为这让他们暂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衣服,因此而恐惧不安。我们的学生虽然不是婴儿,可是他们依然是孩子,当遇到陌生的环境或问题时,同样会惊恐不安,因此而影响到他们正常的智力发挥。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经验”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当然,学生的活动经验有的来自于数学课堂,有的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所以生活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也是学生巩固锻炼数学知识的运动场。所以,数学教学和孩子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重贴近孩子的生活,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以此增强孩子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特别注重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从孩子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孩子们的实际兴趣出发,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學习情境,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和分析这些情境,无忧无虑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因为分数是孩子们初次接触,且又相当抽象,而在课前我就了解到我们班的孩子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特感兴趣,所以为了给予孩子们学习的勇气和兴趣,我就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情境。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惊天大秘密,你们的好朋友皮皮鲁和鲁西西曾到过我们滁州,还游览过我们的琅琊山呢,你们想知道他俩游览琅琊山的经过吗?
同学们本来就对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很着迷,这下却听说我要告诉他们皮皮鲁和鲁西西游览琅琊山的经过,于是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着我打开故事的话匣子。当然打开话匣子的同时,今天关于分数学习的序幕也将随之拉开。这就是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实际创造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