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人口800多万,排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第6位。土家族世居在湘、鄂、黔、渝毗邻的武陵山区,俗称“武陵土家”。土家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传承本民族文化主要靠世代“口碑”相传或借助汉文字传承。
土家族医药历史悠久,药物资源丰富,有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医技医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独是“奇药、奇方、奇术、奇效”之特点,在我国当今仍是较强临床活力的重要卫生资源。
历史悠久
土家族医药的起源与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土家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
在土家族医药发展历史上,大体上分为五个时期,即秦汉郡县制度时期的土家族医药知识积累和巫医传入时期;唐宋羁縻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史料的出现时期;元明至清初土司制度时期的土医、药匠、水师的出现及土家疗法的形成时期;清代改土归流后府县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诊所、药铺(店)出现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时期;近现代土家族医药从“口传”到“文传”的历史跨越时期,使土家族医药得到全面继承与发展,土家族医药从民间走向祖国传统医药殿堂,成为祖国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医理
土家医基础理论体系
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土家医藉用自然界的“天、地、人”的天人相应的“三元学说”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及病理疗理变化、疾病疗归等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三元学说”指导下的基础理论
人体结构由上、中、下三元组成。上元为天(脑、心、肺等),中元为地(肝、脾(肚)、肠等),下元为水(腰子、养心肠、精腰等)。
人体生命物质——气、血、精三种元素组成。
致病因素由邪气、情志、伤损三因引起。
病理变化由气血失调、冷热失衡、气血精逆乱引起。
“五诊法”为基础的诊断方法——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
“七法”、“八则”及内外兼法为主治临床治疗学。
内治法——药物内服治疗;外治法或非药物传统疗法。
八大用药原则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亏则补之,实则泻之,阻则通之,肿则消之,惊则镇之,湿则祛之。
七大治法 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清法。
“五术一体”的传统外治法 刀法、针法、火法、水法、药法融为一体传统外治法。
土家医养生之道 保养与健康、健康之长寿。“顺应自然,调食养神,起居有常,卫固‘三元’,避瘟祛邪,健体强身,保养长寿”的养身之道。
临床医学特色
疾病命名六大特点 按发病部位命名,按临床表现命名,按动物形象命名,按致病原因命名,按发病季节命名,按疾病性质命名。
疾病分类三种方法 按时象命名,按三伤、七症、八类疾病命名,按传统序数命名。
临床证治学特点 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转归评价等。
土家医五大“服侍”技术 临床服侍、心理服侍、饮食服侍、药物服侍,气候服侍。
药物学特色
独特的性味功能 土家药三大性能——冷性药、热性药、平性药。土家药八大性味——酸、甜、苦、辣、咸、涩、麻、淡。
土家药三种分类方法 按药物性能分类、按药物作用分类、按疗效分类。
土家药用药方法 煎服法、炖服法、酒泡法、外敷法、煨制法、外洗法、药灸法、碾末法,外佩法等20多种用法。
土家药用药特点 植物药为重、鲜药为主。
土家医方剂组方原则 主药、配药、引药。
土家药物反忌特点 生药十三反,十四反及三十六反。
土家药炮制特色 有切制法、磨捣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炙法、煅法(又分为明煅、煅淬、闷煅或扣锅煅四种方法)、蒸法、煮法、水飞法、埋制法、汗渍法、佩干法、磨制法、烤制法、烧制法、腌制法、露制法、发芽法等。
人文医学
土家医传承方式 “口承”或“口述”载体传承;文传(抄本与版体)载体传承。
土家医传统医学模式 学医途径——学药、学医、学服侍三位一体。医药一家,医护一家,医巫一家。
丰富资源
土家族居住地武陵山区,地处“中国之中”,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成为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是我国中药材、民族药材的重要产区,有野生动植物7000多种,作为药用的多达2500多种,动物药150多种,矿物药30多种,被誉为“华中天然药库”。土家族药物资源丰富,特有珍稀和道地药材享有盛名。如驰名中外的土家族四大名药: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项一颗珠、文王一支笔。土家族四大道地药材:川莲、天麻、杜仲、辰砂。四大特色药材:竹节人参、百味莲、血三七、水黄连。以及半截烂、地雷、三百棒等“土生土长”、“土得出奇”的土家族传统药物。
适宜技术
土家族医技医术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传统外治法独具特色,效果好,是土家医适宜医疗技术。
土家医传统适宜技术有: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土家医烧艾疗法、土家医挑刺疗法、土家医扯罐疗法、土家医放痧疗法、土家医麝针疗法、土家医小儿提风疗法、土家医接骨疗法、土家医扑灰碗疗法、土家医泡脚疗法、土家医斗榫疗法、土家医蛋滚疗法、土家医推油火疗法、土家医酒火疗法、土家医翻背掐筋疗法、土家医瓦针疗法、土家医烧灯火疗法。
小儿提风疗法
土家医药匠(色左)将土家药敷贴于肚脐上,通过药物熨脐,以温“中元”之脏器,和畅筋脉,使精、气、血布输于机体、调整或改善“三元”脏器功能,祛除“中元”的风气之邪,以达到治疗“中元”疾病的一种土家医传统外治法。提风疗法主要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土家医提风疗法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不受条件限制,经济实惠,不吃药、不打针,患儿易接受,临床疗效好的技术优势。
雷火神针疗法
是在中医“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一种新的外治技法。“雷火神针”是利用针刺、热疗、药物超导治疗原理,作用于患病部位,达到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祛湿通节、消肿散结功效。其中银质针具:土家医认为有祛邪散寒、验毒、防腐功效,银块热熨可治寒邪引起的头痛、背痛、关节痛;银针针刺有散寒止痛、防腐生口作用。“雷火神针”是综合针疗、热疗、药疗三种功能,一次治疗获得三种疗法的作用,特别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超导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烧灯火疗法
是用干灯芯草蘸香油燃着灸灼病处或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土家医烧灯火疗法又分直接或间接烧灯火疗法。烧灯火疗法具有温筋通脉、祛湿止痛功效。适用于小儿走胎、惊风症、蛇串症、猴儿疱(腮腺炎)、扑地惊、荨麻疹、蛇斑疮、小儿脐风、黄肿包、肚子痛、屙肚子、受凉、头痛、胸痛、腰痛、痹证、湿疹、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酒火疗法
土家族药匠用药酒燃烧之火苗在患者病处间接捶击及按摩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是土家医火功疗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土家族民间还称之为打酒火疗法。酒火疗法具有温筋活络、祛寒湿、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慢性腰痛、腿痛、风寒湿痹、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土家医打酒火疗法,是土家族民间较为常用的传统特色疗法。酒火疗法的特点是利用酒火的温度热熨患处皮肤,药物借助温热之力,由表达里,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寒、镇痛消肿作用,辅以手法治疗达到治疗目的。
土家族医药历史悠久,药物资源丰富,有较为完善的医学理论,医技医术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独是“奇药、奇方、奇术、奇效”之特点,在我国当今仍是较强临床活力的重要卫生资源。
历史悠久
土家族医药的起源与人类最初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土家族先民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创造了本民族的传统医药知识。
在土家族医药发展历史上,大体上分为五个时期,即秦汉郡县制度时期的土家族医药知识积累和巫医传入时期;唐宋羁縻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的文字记载和考古史料的出现时期;元明至清初土司制度时期的土医、药匠、水师的出现及土家疗法的形成时期;清代改土归流后府县制度时期土家族医药诊所、药铺(店)出现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时期;近现代土家族医药从“口传”到“文传”的历史跨越时期,使土家族医药得到全面继承与发展,土家族医药从民间走向祖国传统医药殿堂,成为祖国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医理
土家医基础理论体系
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土家医藉用自然界的“天、地、人”的天人相应的“三元学说”认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病因及病理疗理变化、疾病疗归等发生与发展的规律。
“三元学说”指导下的基础理论
人体结构由上、中、下三元组成。上元为天(脑、心、肺等),中元为地(肝、脾(肚)、肠等),下元为水(腰子、养心肠、精腰等)。
人体生命物质——气、血、精三种元素组成。
致病因素由邪气、情志、伤损三因引起。
病理变化由气血失调、冷热失衡、气血精逆乱引起。
“五诊法”为基础的诊断方法——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
“七法”、“八则”及内外兼法为主治临床治疗学。
内治法——药物内服治疗;外治法或非药物传统疗法。
八大用药原则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亏则补之,实则泻之,阻则通之,肿则消之,惊则镇之,湿则祛之。
七大治法 汗法、泻法、赶法、止法、补法、温法、清法。
“五术一体”的传统外治法 刀法、针法、火法、水法、药法融为一体传统外治法。
土家医养生之道 保养与健康、健康之长寿。“顺应自然,调食养神,起居有常,卫固‘三元’,避瘟祛邪,健体强身,保养长寿”的养身之道。
临床医学特色
疾病命名六大特点 按发病部位命名,按临床表现命名,按动物形象命名,按致病原因命名,按发病季节命名,按疾病性质命名。
疾病分类三种方法 按时象命名,按三伤、七症、八类疾病命名,按传统序数命名。
临床证治学特点 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转归评价等。
土家医五大“服侍”技术 临床服侍、心理服侍、饮食服侍、药物服侍,气候服侍。
药物学特色
独特的性味功能 土家药三大性能——冷性药、热性药、平性药。土家药八大性味——酸、甜、苦、辣、咸、涩、麻、淡。
土家药三种分类方法 按药物性能分类、按药物作用分类、按疗效分类。
土家药用药方法 煎服法、炖服法、酒泡法、外敷法、煨制法、外洗法、药灸法、碾末法,外佩法等20多种用法。
土家药用药特点 植物药为重、鲜药为主。
土家医方剂组方原则 主药、配药、引药。
土家药物反忌特点 生药十三反,十四反及三十六反。
土家药炮制特色 有切制法、磨捣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炙法、煅法(又分为明煅、煅淬、闷煅或扣锅煅四种方法)、蒸法、煮法、水飞法、埋制法、汗渍法、佩干法、磨制法、烤制法、烧制法、腌制法、露制法、发芽法等。
人文医学
土家医传承方式 “口承”或“口述”载体传承;文传(抄本与版体)载体传承。
土家医传统医学模式 学医途径——学药、学医、学服侍三位一体。医药一家,医护一家,医巫一家。
丰富资源
土家族居住地武陵山区,地处“中国之中”,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成为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是我国中药材、民族药材的重要产区,有野生动植物7000多种,作为药用的多达2500多种,动物药150多种,矿物药30多种,被誉为“华中天然药库”。土家族药物资源丰富,特有珍稀和道地药材享有盛名。如驰名中外的土家族四大名药: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项一颗珠、文王一支笔。土家族四大道地药材:川莲、天麻、杜仲、辰砂。四大特色药材:竹节人参、百味莲、血三七、水黄连。以及半截烂、地雷、三百棒等“土生土长”、“土得出奇”的土家族传统药物。
适宜技术
土家族医技医术是诊疗疾病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传统外治法独具特色,效果好,是土家医适宜医疗技术。
土家医传统适宜技术有:土家医雷火神针疗法、土家医烧艾疗法、土家医挑刺疗法、土家医扯罐疗法、土家医放痧疗法、土家医麝针疗法、土家医小儿提风疗法、土家医接骨疗法、土家医扑灰碗疗法、土家医泡脚疗法、土家医斗榫疗法、土家医蛋滚疗法、土家医推油火疗法、土家医酒火疗法、土家医翻背掐筋疗法、土家医瓦针疗法、土家医烧灯火疗法。
小儿提风疗法
土家医药匠(色左)将土家药敷贴于肚脐上,通过药物熨脐,以温“中元”之脏器,和畅筋脉,使精、气、血布输于机体、调整或改善“三元”脏器功能,祛除“中元”的风气之邪,以达到治疗“中元”疾病的一种土家医传统外治法。提风疗法主要用于小儿疾病的治疗。土家医提风疗法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掌握,不受条件限制,经济实惠,不吃药、不打针,患儿易接受,临床疗效好的技术优势。
雷火神针疗法
是在中医“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的基础上改进创新的一种新的外治技法。“雷火神针”是利用针刺、热疗、药物超导治疗原理,作用于患病部位,达到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祛湿通节、消肿散结功效。其中银质针具:土家医认为有祛邪散寒、验毒、防腐功效,银块热熨可治寒邪引起的头痛、背痛、关节痛;银针针刺有散寒止痛、防腐生口作用。“雷火神针”是综合针疗、热疗、药疗三种功能,一次治疗获得三种疗法的作用,特别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发挥超导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烧灯火疗法
是用干灯芯草蘸香油燃着灸灼病处或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土家医烧灯火疗法又分直接或间接烧灯火疗法。烧灯火疗法具有温筋通脉、祛湿止痛功效。适用于小儿走胎、惊风症、蛇串症、猴儿疱(腮腺炎)、扑地惊、荨麻疹、蛇斑疮、小儿脐风、黄肿包、肚子痛、屙肚子、受凉、头痛、胸痛、腰痛、痹证、湿疹、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酒火疗法
土家族药匠用药酒燃烧之火苗在患者病处间接捶击及按摩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是土家医火功疗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土家族民间还称之为打酒火疗法。酒火疗法具有温筋活络、祛寒湿、消肿止痛作用。适用于慢性腰痛、腿痛、风寒湿痹、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土家医打酒火疗法,是土家族民间较为常用的传统特色疗法。酒火疗法的特点是利用酒火的温度热熨患处皮肤,药物借助温热之力,由表达里,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寒、镇痛消肿作用,辅以手法治疗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