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曲跷功解读缠足女性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kny6194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跷功是中国戏曲旦角的一种特殊的技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职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后来的缠足习惯。本文旨在通过对跷功的分析,来解读中国缠足行为,从而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阐释跷功与缠足行为的相关性。
  关键词:旦角;缠足;审美;身体符号
  缠足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现象”,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关于缠足的起源,世人众说纷坛,根据现代学者的考证,缠足始于北宋而兴于南宋,至明代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缠足之风进入全盛时期。中国人视缠足为陋习,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从最初的只在上流社会流行,到最后的全民参与,历时之久、范围之广着实令人震惊。
  一、缠足与传统女性之美
  “美并非一个生物学的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尤其是女性美更是如此。”今天人们认为:女性缠足是不美的。但在缠足的年代里,恰恰是缠足才被认为是是最美的身体行为,它亦是女性寻求身体美的一种方式。缠足是女性对于美的追求一种表现方式,为此所承受的痛苦也被认为是自然的。在那个年代,女孩对于缠足的羡慕与自豪是不言而喻的,“那是兴小脚,不缠足我还不乐意。”一般老百姓认为,裹一对好的小脚,做新媳妇下轿时风光,丈夫喜欢,公婆脸上有光,自己也会不受欺凌。一些有讲究的人家,如果家中夫人有一双标准的金莲,就会将其绣履供于迎门台案上,客人进门后保证肃然起敬。
  缠足的小脚:“增添出不少的袅袅姿态来”、“走起路来似乎姿态格外的娉婷婀娜”、“可以‘摇摆其臀’、‘婀娜其身’”。仅因为这样还不足以揭开缠足行为背后的神秘面纱。深究其原因,这种缠足的行为,离不开男人的审美目光以及性别的社会差异。缠足给女性带来的痛苦是极大的,是什么让她们对于缠足趋之若鹜?是为了让自己变的更美?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即使自己获得更旺盛的生育能力。在传统的社会里很多事情包括婚姻都与家族的兴旺有很大的关系,近似于三角形的小脚实为女性生殖器官及其旺盛生育力的象征符号。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里,缠足也是体现了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有为了防止女性“红杏出墙”之嫌,让女性安于庭院之内,成为男人的附属品,这才是缠足情结挥之不去的重要根源。
  二、缠足与跷功之辩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导致了女人只能安于庭院之中,不能在外抛头露面。有地位的人家,其女子在未出嫁之前可谓是未出自家家门。这样的女子被世人所称赞,反之则会被认为是不懂廉耻,伤风败俗被世人诟病辱骂。随之就出现了以男性扮演女性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国戏曲旦角正是如此。在中国戏曲旦角的表演中,有一种高难度的绝活“跷功”,演员要踩着跷,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一是为了模仿缠足妇人步态,二是易显出旦角身段的婀娜多姿。
  跷是仿照古代妇女的小脚形状,以木制材料制成,外套绣花鞋套着大彩裤遮住真脚将小脚露出。其可分为“硬跷”和“软跷”两种。硬跷由木制,软跷由多层布纳成。硬跷由木制,软跷由多层布纳成。跷是中国戏曲独有的特技,因中国有缠足的陋习而起。相传南唐李后主令宫嫔官娘以帛裹脚,令纤小作新月状,由此人皆效仿,以为美观。中国戏曲表现的就是古代的生活,所以也就出现了模仿女子缠足的跷功。跷功对于演员的要求也是十分的严苛,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跷功也绝非易事。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他的花旦是很出名的。荀慧生7岁学戏,就练的是跷功。先练站,次练扶墙走,再练离墙而走,当他练的晕倒之际,师傅才将跷解下来。练站的时候不仅在地上练,也要在侧立的砖上练,低处要练,高处也要练,练习的时间也会逐渐加长练一寸香、几寸香、最后直至香燃烧殆尽。我们经常看到演员在舞台上婀娜多姿踩跷表演,却都是平时的汗水、泪水、血水换来的,只有功法硬,才能更加深刻的刻画人物形象。
  缠足与跷功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缠足是旧时的陋习,是封建社會歧视、束缚妇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愚昧的。但跷功不同,它虽源于缠足,却是对艺术美的追求。近代以来,要求废除缠足陋习的呼声很高,人们的认识也不同以往,讲求男女平等。慢慢的缠足的习惯淡出了历史的舞台,随之以缠足为样的跷功演员也在减少。笔者以为,若是有条件的演员可以继续尝试,毕竟它曾是那样的辉煌过,继承与创新是相互作用的,祖辈留给我们优秀历史文化是宝贵的,同时也是我们创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李叔君.从习性到习俗:缠足女性的身体博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04)
  [2]杨兴梅.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J].近代史研究,2000(04)
  [3]严华.台步与跷功[J].当代戏剧,1998(03)
  [4]李晓.关于“跷功”及其艺术功能[J].戏曲艺术,1994(04)
  作者简介:
  高婧宇(1992—),女,甘肃庆阳市,陕西师范大学,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二胡揉弦种类繁多,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具音乐特色,充分展现乐曲灵魂。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举例对比,简要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的揉弦技法,有机地将不同风格乐曲与演奏技巧相融合,更好的表现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二胡;揉弦种类;揉弦技巧;揉弦的运用  二胡作为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的代表,其音色温婉细腻,极富歌唱性。在二胡的演奏过程中,揉弦的处理更能体现出演奏者对于乐曲的理
期刊
摘 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农村走向城鎮,“旧不如新”的观念深深植入人们的思想,导致旧住宅被大量废弃和摧毁。加上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旧住宅再利用的历史经验与系统理论指导,使得许多原本用意良好的“开发利用”也最终演变成了旧居住环境的又一场浩劫。本文通过对旧宅改造的相关理论、室内装饰改造的方法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改造旧居住环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对旧宅改造再设计提出了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旧居住空间;
期刊
摘 要: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区文化是未来公共艺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城市是文化的中心,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则是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定义为一种特定的空间媒介,而这种空中媒介必然有其艺术的个性,公共艺术可能是无标题的构筑物创作,仅作为场所中的空间媒介,而市民参与其中得到放松,学习,沟通,互动等各种生活体验,在完成"空间对话"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独立的艺
期刊
摘 要:纪录片素来肩负着记录历史,折射现实的独特作用。透过镜头,以主人公的视角诠释平凡生活亦或是社会问题,是每一个纪录片导演的使命与职责。《乡村里的中国》的导演焦波即实现了运用镜头呈现了村庄里最真实的生活常态。本文力求从《乡村里的中国》的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展开,由此对纪录片的创作技巧进行论述。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人物塑造;叙事策略;人文关怀  《乡村里的中国》,将视角凑集到普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小区成为城市住房的主要形式,能够高效率的使用土地,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人的住房需要。但居住小区中存在着人们之间交往的许多问题,邻里之间关系淡漠,老人小孩缺少活动场所等。本文从交往空间的形成发展,道路,入口,环境设施布置等方面介绍提高小区住户之间交往的办法,分析优秀案例来阐述居住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交往行为;景观设计  引言 
期刊
摘 要:西方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冲突、交融中共同成长,油画作为外来画种,中国油画家们苦苦追求和探索把它变成中国民族的东西,致力于在油画中探索出中国元素。中国油画家们致力于探索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在油画创作中尽可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气韵,通过对客观主体的再现或模仿,传达画家主观的思想情感,把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在油画中接近完美地表现出来,使油画具有独特意味的中国油画形式。  关键
期刊
摘 要:在舞蹈作品中情感是每个表演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只有准确把握舞蹈的情感基调,才能通过准确的肢体动作向观众传递其内在的情感。为了探索舞蹈情感基调的把握方法,首先要对舞蹈情感基调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从舞蹈作品知识背景、形象捕捉、色彩音乐挖掘以及情感基调矛盾处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把握策略。  关键词:舞蹈 情感把握 研究  一、舞蹈表演与情感的关系  舞蹈是发自于心,而外现于形的肢体语言。舞
期刊
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生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创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
期刊
摘 要:雕塑家大卫·史密斯在美国现代雕塑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雕塑史上他是第一个把焊接发展到成熟的人,现在看起来这种方法已经普及了,但是在那时他超前的思维改变了美国的现代雕塑,使焊接这一技术发展到极致,他改变了媒介,使金属能够变幻出诸多造型和拼接方法,转换了造型方式,要知道,在他之前都是具象造型方法,大卫·史密斯的对于雕塑的革新是史无前例的,超前的。  关键词:大卫·史密斯;焊接;现代雕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画作为中国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近现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在追求新形势的创新道路上,中国画依然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和对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之上。中国工笔人物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它运用流畅而生动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形体美,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本文在绘画艺术研究方面把作品的表现形式作为立足点,分别从作品的选题、构图、设色等方面进行陈述。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力争保留优良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