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作用,道德风险已成为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在银行业尤其是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与其他风险相比,道德风险最难控制。无论是对农村商业银行业本身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无论是对整个农村经济形势,还是对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和效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在分析各种金融案件的时候,人们对于道德风险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道德风险已成为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道德风险来源
道德风险是最早在保险业中被发现的一种现象,即一个人购买保险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以至于降低了买保人防范风险的努力;或投保人不诚实行为、不良企图或敲诈行为对保险公司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经济学家由此把涉及到契约或合同的其它经济领域本质相同的问题归结为“道德风险”问题。在银行业尤其是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与其他风险相比,道德风险最难控制。
(一)银行外部来源
这方面外部主要包括来自地方政府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第一,来自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扩大百姓就业出发,在规范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其需要时,便会倾向于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认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最终会被剥离或核销掉,有了风险也无所谓,纵容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蓄意破产逃废债务,进而增大了银行防范风险的难度。
第二,来自借款主体的道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为市场定位。其市场定位决定了农商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区域中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农户贷款。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户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出现问题,使得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此外,有些农户道德水准较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应有的诚信观念,在贷到款后违背当初的合约规定,擅自改变当初的资金用途、投资方向或从事高风险投资,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从而给银行业带来了风险。
(二)源于银行内部自身
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可总括为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决策层(如董事会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国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这是决策层仍然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第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如总分行管理级员工)的道德风险: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层(如操作/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此外,个别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贷款前调查不认真,贷款中审查不严格,贷款后跟踪检查不及时,导致贷款准入把关不严、贷款退出不及时、贷款失去诉讼时效;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以及抵押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审查不严,导致保证或抵押无效等现象的发生,违规操作带来风险隐患。
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定义,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缺陷和较低水平的金融监管,道德风险较为严重。无论是对农村商业银行业本身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无论是对整个农村经济形势,还是对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和效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造成银行经营低效,不良资产比例过高
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除了与本身的经营有关,基本上都是由于道德风险所致。许多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行政干预因素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行长们以贷款作为资源,与地方政府作交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本身的道德风险是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制定了种种详尽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措施,但是再严密的评估制度和风险预测公式,对于非理性的恶意行为都防不胜防,道德风险己成为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
(二)滋生金融腐败
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高盛欺诈门及希腊债务危机等金融事件, 引起社会对道德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道德风险, 诱发不良资产, 滋生金融腐败, 例如一些金融高管和信贷人员以支农政策性为借口而滋生的道德风险乃至金融腐败,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严重影响着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三)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道德风险既给农村商业银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又给农村金融机构的声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不仅损害了存款人尤其是广大农户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而且损害了公众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心,扭曲了其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道德风险管理的思路建议
(一) 实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关键,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必然选择。以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作为参照系,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一步进行改革,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一是调整股东结构,适当集中股权。鼓励股权份额过小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提高单个自然人和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自然人持股总比例的低限要求,允许形成相对控股股东。这是增强股东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所必需的。二是建立权利和责任对称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三是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应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以利于绩效考核和奖惩。
(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健全各项业务规章制度
目前,股东大会及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产权-管理体制,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外,在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也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银行要组织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使职工真正懂得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其自律意识;对重要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岗位轮换,以消除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减少其作案时机;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各部门之间因业务交叉、职责不清、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事后扯皮、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要建立全面的责任追究制,银行根据每一类业务的操作规程,明确划分每个操作环节应承担的责任,对不同违规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办法。
(三)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内部诚信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是要严格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程序,严把进人关。增加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比例,考试可能无法做到对人才的全面评价,但可极大地提高选拔的客观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二是要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降低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观性;三是要真正落实重要岗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任期责任审计结论及离任审计结论要真正成为人事考察的重要依据,改变任期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在人事任免中仅仅是例行程序的现状。
与此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对当前金融从业人员建立诚信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最后,在加大银行内部制度健全的同时,注重自身员工的伦理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培养职工的风险控制文化,把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水准和风险控制文化作为道德风险防范体系的第一支柱。提高银行业员工的道德水准,可以从根本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着眼于建立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并通过长期不问断的合规经营理念的渗透和企业文化的培育,让员工明确其肩负的责任,自觉地思考其行为是否会对银行的利益带来损害,从而主动地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农商行)
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源于原农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造,是在原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由民营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自然人出资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一级法人地方性商业银行。自2001年11月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伊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舞台上开始了艰苦的历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国内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体制、机制的蜕变,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获得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促进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尤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说,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在分析各种金融案件的时候,人们对于道德风险问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道德风险已成为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道德风险来源
道德风险是最早在保险业中被发现的一种现象,即一个人购买保险之后,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大意,以至于降低了买保人防范风险的努力;或投保人不诚实行为、不良企图或敲诈行为对保险公司利益带来损失的可能。经济学家由此把涉及到契约或合同的其它经济领域本质相同的问题归结为“道德风险”问题。在银行业尤其是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与其他风险相比,道德风险最难控制。
(一)银行外部来源
这方面外部主要包括来自地方政府和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第一,来自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从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扩大百姓就业出发,在规范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其需要时,便会倾向于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如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地认为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最终会被剥离或核销掉,有了风险也无所谓,纵容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蓄意破产逃废债务,进而增大了银行防范风险的难度。
第二,来自借款主体的道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是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坚持立足城乡,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为市场定位。其市场定位决定了农商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区域中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以及农户贷款。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户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导致借款人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出现问题,使得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此外,有些农户道德水准较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应有的诚信观念,在贷到款后违背当初的合约规定,擅自改变当初的资金用途、投资方向或从事高风险投资,隐瞒投资收益,逃避偿付义务,从而给银行业带来了风险。
(二)源于银行内部自身
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可总括为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决策层(如董事会成员)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国内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体制下,决策层个人大多不拥有与其职权相适应的产权,事实上并无足够的经济能力对决策结果负责,或者只负有微不足道的责任,这是决策层仍然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决策行为的非市场化,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对违规行为反应迟钝等等。
第二,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如总分行管理级员工)的道德风险:决策层的道德风险增加了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如表达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迎合上意”,利益目标短期化,在决策层对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力软化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越权经营,对下级违规行为反应麻木甚至默许,账外经营,操纵会计报表,人为调整统计数据,报喜不报忧等等。
第三,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层(如操作/执行人员)的道德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层是信息的收集者,是微观信息量最丰富的层次,由于其获取的微观信息量最大,当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时,成为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发生频率最高的层次。如工作人员利用制度漏洞作案,高素质人员利用电脑作案,信贷及不良资产管理人员删除不利信息或提供不实信息误导管理层等等。
此外,个别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贷款前调查不认真,贷款中审查不严格,贷款后跟踪检查不及时,导致贷款准入把关不严、贷款退出不及时、贷款失去诉讼时效;对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以及抵押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审查不严,导致保证或抵押无效等现象的发生,违规操作带来风险隐患。
道德风险带来的危害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的定义,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缺陷和较低水平的金融监管,道德风险较为严重。无论是对农村商业银行业本身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无论是对整个农村经济形势,还是对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进程和效果,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造成银行经营低效,不良资产比例过高
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除了与本身的经营有关,基本上都是由于道德风险所致。许多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了行政干预因素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行长们以贷款作为资源,与地方政府作交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本身的道德风险是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制定了种种详尽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措施,但是再严密的评估制度和风险预测公式,对于非理性的恶意行为都防不胜防,道德风险己成为形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
(二)滋生金融腐败
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高盛欺诈门及希腊债务危机等金融事件, 引起社会对道德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农村商业银行由于道德风险, 诱发不良资产, 滋生金融腐败, 例如一些金融高管和信贷人员以支农政策性为借口而滋生的道德风险乃至金融腐败,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严重影响着银行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三)扰乱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道德风险既给农村商业银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又给农村金融机构的声誉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不仅损害了存款人尤其是广大农户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而且损害了公众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信心,扭曲了其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道德风险管理的思路建议
(一) 实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
实行金融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强自身管理能力的关键,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必然选择。以规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作为参照系,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进一步进行改革,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当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调整:一是调整股东结构,适当集中股权。鼓励股权份额过小的自然人股东进行股权转让,适当提高单个自然人和单个法人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自然人持股总比例的低限要求,允许形成相对控股股东。这是增强股东利益相关性和监督意识所必需的。二是建立权利和责任对称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三是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架构。应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利和责任制度化、规范化,权责范围得到清晰界定,以利于绩效考核和奖惩。
(二)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健全各项业务规章制度
目前,股东大会及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系统还无法实现对决策层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制约,必须真正建立起商业银行决策层以其自身权益对银行的经营效果负责,经营者直接承受经营失败的经济责任的产权-管理体制,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控制才可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此外,在农村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管理体制下,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也是控制内部道德风险的最有效手段。银行要组织职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使职工真正懂得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其自律意识;对重要岗位实行双人双职、岗位轮换,以消除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减少其作案时机;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各部门之间因业务交叉、职责不清、不规范操作造成的事后扯皮、找不到责任人的现象;要建立全面的责任追究制,银行根据每一类业务的操作规程,明确划分每个操作环节应承担的责任,对不同违规行为,有不同的处罚办法。
(三)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内部诚信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一是要严格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程序,严把进人关。增加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比例,考试可能无法做到对人才的全面评价,但可极大地提高选拔的客观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二是要增加人事任免的透明度,降低人事任免工作中的主观性;三是要真正落实重要岗位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任期责任审计制度及离任审计制度,任期责任审计结论及离任审计结论要真正成为人事考察的重要依据,改变任期责任审计及离任审计在人事任免中仅仅是例行程序的现状。
与此同时,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对当前金融从业人员建立诚信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农村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最后,在加大银行内部制度健全的同时,注重自身员工的伦理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培养职工的风险控制文化,把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水准和风险控制文化作为道德风险防范体系的第一支柱。提高银行业员工的道德水准,可以从根本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要着眼于建立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并通过长期不问断的合规经营理念的渗透和企业文化的培育,让员工明确其肩负的责任,自觉地思考其行为是否会对银行的利益带来损害,从而主动地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农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