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自信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自信;培养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也曾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这些名人的思想和观点,都充分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抬起头来做人。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的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呢?
一、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走向自信
江泽民同志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所以活动是学生各方面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内在潜能得以发挥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班级可举行各种比赛,对于小学生可举行口算比赛、小歌星、小画家、我是故事大王等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特长。大学生可让他们参加暑期打工、实践等使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并引导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访问、考察等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表现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学会竞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的目标总是要以已有的目标为基础。一个人成功的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呢?我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为之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教学的任务不在于使人变得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人变聪明,在哪些方面变聪明。在制定活动规则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从而减轻了不必要的担忧,集中精力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自信心、好胜心特强。所以,作为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和比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获得自信。在竞争中,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作风,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三、养成乐观的态度,让学生获得自信
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人格的特质。遇事乐观开朗的学生大都较为自信,相反遇事悲观的学生大都自卑。
乐观的自我评价,表现在看到自己不足时,看到的更是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属于一种自我概念,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十岁左右。此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教学时应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认识。赏识教育是较为有效的方法。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说明了此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此可看出,教师的期待、热爱、信任、赞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当发现学生有退步或有不良行为时,我们就要及时地分析原因,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心态。
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是指个人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艾自怨、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其主要表现在对周围事物的躲避心理,对他人的紧张心理,对自身的否定心理。现在的学生精力充沛,喜欢自我挑战,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时不可能事事顺利。而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老盯着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显得灰心丧气。教师要针对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要把失败看做是再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及时分析学生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及其原因,提示学生及时纠正,对于学生出现的偶尔失误,给予原谅并提醒下次注意,对于学习退步的学生应分别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其感到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和希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失败乃成功之母,能充分认识一件事取得成功的过程不止一个环节,但是失败,极可能是一个环节出错,只要找到这个出错的环节,并为之努力,那么你就会重获成功,以此消除他们遇挫后的气馁心理。当然在教学时,也不是一味的鼓励他们争第一,更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是永恒的失败。
五、适当使用“挫折教育”
挫折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教材。每当克服一个挫折,孩子就会成熟一点,完善一点。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挫折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战胜挫折。目前大多數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往往享受‘小皇帝’的特殊待遇,容易产生‘我是第一,我是中心’的心理,而这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情绪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探求知识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地去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历程。
自信心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进而获得学习、事业、生活上的成功。作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如果缺乏自信,他们就有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人说,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在许多伟人及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这种自信心使他们百折不挠,最终获得成功。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自信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成为积极的、有创造性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心德,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我超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3.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学生;自信;培养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也曾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这些名人的思想和观点,都充分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抬起头来做人。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的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呢?
一、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走向自信
江泽民同志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所以活动是学生各方面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内在潜能得以发挥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班级可举行各种比赛,对于小学生可举行口算比赛、小歌星、小画家、我是故事大王等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看到自己的特长。大学生可让他们参加暑期打工、实践等使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并引导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访问、考察等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好地表现自我,进而超越自我。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学会竞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的目标总是要以已有的目标为基础。一个人成功的经验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呢?我认为,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为之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教学的任务不在于使人变得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人变聪明,在哪些方面变聪明。在制定活动规则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并给予一定的肯定。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从而减轻了不必要的担忧,集中精力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开展活动时都非常投入,自信心、好胜心特强。所以,作为老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兴趣活动和比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发挥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获得自信。在竞争中,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作风,使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三、养成乐观的态度,让学生获得自信
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人格的特质。遇事乐观开朗的学生大都较为自信,相反遇事悲观的学生大都自卑。
乐观的自我评价,表现在看到自己不足时,看到的更是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能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
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人格的核心是自信。自信属于一种自我概念,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十岁左右。此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教学时应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认识。赏识教育是较为有效的方法。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说明了此点。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此可看出,教师的期待、热爱、信任、赞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当发现学生有退步或有不良行为时,我们就要及时地分析原因,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心态。
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自卑是指个人评价过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艾自怨、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其主要表现在对周围事物的躲避心理,对他人的紧张心理,对自身的否定心理。现在的学生精力充沛,喜欢自我挑战,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在处理问题时不可能事事顺利。而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可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能力。有的学生老盯着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显得灰心丧气。教师要针对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要把失败看做是再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及时分析学生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及其原因,提示学生及时纠正,对于学生出现的偶尔失误,给予原谅并提醒下次注意,对于学习退步的学生应分别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其感到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和希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失败乃成功之母,能充分认识一件事取得成功的过程不止一个环节,但是失败,极可能是一个环节出错,只要找到这个出错的环节,并为之努力,那么你就会重获成功,以此消除他们遇挫后的气馁心理。当然在教学时,也不是一味的鼓励他们争第一,更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是永恒的失败。
五、适当使用“挫折教育”
挫折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最好教材。每当克服一个挫折,孩子就会成熟一点,完善一点。一个孩子从小就没有挫折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应当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己战胜挫折。目前大多數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往往享受‘小皇帝’的特殊待遇,容易产生‘我是第一,我是中心’的心理,而这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情绪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探求知识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地去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历程。
自信心是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进而获得学习、事业、生活上的成功。作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如果缺乏自信,他们就有可能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人说,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的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在许多伟人及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这种自信心使他们百折不挠,最终获得成功。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自信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成为积极的、有创造性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心德,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我超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3.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