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陶艺教学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而且陶艺课有着传承民族工艺文化的特性,可以培养幼儿的民族价值观和自豪感。所以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开展了幼儿陶艺教学活动。本期编发一组幼儿园陶艺教学的文章,供读者交流。
所谓暗示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环境、材料等多种间接指导因素,把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信息或操作技巧,以丰富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我尝试在陶艺活动中运用暗示教学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环境和材料的暗示
环境是孩子无声的老师,材料的提供对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影响。例如在一次有关动物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室里布置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片、书籍和玩具,这无意间为幼儿塑造喜爱的动物提供创作源泉,使幼儿在边观察边塑造中加深对动物外型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在活动之前,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操作步骤图、专门的陶艺工具、各类立体造型的陶艺作品或教师作品、图片和图书资料、贝类、豆类、拓印、树叶、麦管、牙签、酸奶瓶等辅助材料提供在活动室周围.让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自由选择和使用材料,通过这些支持性活动环境和材料的暗示,幼儿在观察具体形象的陶艺步骤图和作品,使用工具和替代物时,获得了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还使得幼儿的陶艺操作既简单又容易成功。
二、教师指导的暗示
1 引导观察与发现。
在组织幼儿的陶艺活动中,教师的暗示作用就在于引导他们在观察与发现中学习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提供许多作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对比,把新的陶艺技法隐含于作品之中,从欣赏陶艺作品的角度、从培养审美情趣的角度.利用直观的比较观察的方法,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引导他们去发现学习。教师的暗示指导语可以是:你喜欢这些陶艺作品吗?为什么喜欢?仔细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猜猜是怎么做成的?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在找不同——猜技法——想尝试中吸引幼儿把注意集中到发现新知识和新技法上,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渴望尝试新操作的动机和愿望,使其主动在新旧信息相互比较、分析、综合和尝试体验中,发生顺应作用,充实、改组和重构原有的心理结构。
2 隐性讲解与示范。
即教师在各类游戏和情景的创设中,完全以游戏者的角色,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体态动作对陶艺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陶艺经验和技能。如在创设游戏情景中,教师以免妈妈的口吻边讲解边示范塑造萝卜的过程和方法.最后以为兔奶奶送萝卜的游戏结束活动,教师的隐性指导形象生动,使幼儿乐意接受,愿意参与活动。
3 问题质疑与讨论。
既可以利用幼儿在陶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也可以针对幼儿陶艺制作中出现的技法困难进行求助提问,以引起幼儿间相互讨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幼儿在用泥条盘筑法制作花瓶时提出问题:我的瓶口怎么会越盘越小;他的瓶口怎么会越盘越大;怎样才能把作品垒高做大;泥条的接口怎样才能看不出;怎样的连接更牢固等等。面对如何盘筑、接口、内部加固等这些富有挑战性问题,教师要在引导幼儿在观察、讨论、猜想、询问、建议、尝试操作等自主探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空间立体思维。
4 互动合作与交流。
让孩子们在充分地合作与交流中引发生生互动,这在暗示教学法中起重要作用。合作的形式通常是结伴式合作和小组式合作,大家是由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或因共同完成作品而自由组合到一起。在活动前,他们相互组合,商量制作内容和分工:活动中,他们自由交流所需信息和材料,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更有效的支持和信任,教师通过观察,以鼓励、帮助、协调、点拨等暗示方法给予幼儿支持;活动结束时,教师充分利用分享交流这一环节,最大限度调动幼儿间互动学习机制,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是:你们的作品是怎样成功的?你觉得哪个作品你最喜欢?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问题或困难想问问小朋友吗?你觉得哪个作品在什么地方稍微修改一下,就更漂亮了?这样,孩子们有的介绍和讲解作品制作过程,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有的提出自己的困惑,请求别人帮助;有的提出质疑,让大家思考;有的提出想法和建议,以利改进和创新,从中教师利用鼓励、赞赏、比较、提问、参与讨论等教育机制,调节幼儿间的互动。
三、暗示教学法所要掌握的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首先,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组织开放性的活动形式,如:开展小、中、大班的混龄陶艺活动、亲子陶艺活动等,扩大他们相互交流的空间。其次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自主合作和分工完成作品。再次,在互动和合作中学习与交流,幼儿间相互评价作品,可以对同伴的作品提出赞赏或批评,以利他们产生开放的心态接纳或宽容别人的意见,拓宽创作思路。最后,利用我园周围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到世纪大道、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地,观察著名建筑和城市雕塑,使这些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2 整体性原则。
暗示教学法既重视开发幼儿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又重视幼儿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共同发展,更重视他们的自信和成功感、动手动脑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3 求异性原则。
在暗示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在于对与众不同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赞赏,经常说:“看看谁能动脑筋,塑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你是怎么做出这样漂亮的作品的?”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作的火花,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幼儿的创新之作,只要是在原有基础中稍有一点变化,便在参与幼儿讨论中暗示其他幼儿说:哦,我发现你的大嘴鱼是在泥板围笔筒的基础上,添一添、加一加、减一减、变变形就成了大嘴鱼,真了不起。以此暗示其他幼儿会在观察别人的作品中习得经验,获得启发和创作灵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
所谓暗示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环境、材料等多种间接指导因素,把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信息或操作技巧,以丰富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我尝试在陶艺活动中运用暗示教学法,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环境和材料的暗示
环境是孩子无声的老师,材料的提供对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影响。例如在一次有关动物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室里布置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片、书籍和玩具,这无意间为幼儿塑造喜爱的动物提供创作源泉,使幼儿在边观察边塑造中加深对动物外型特点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在活动之前,教师事先把准备好的操作步骤图、专门的陶艺工具、各类立体造型的陶艺作品或教师作品、图片和图书资料、贝类、豆类、拓印、树叶、麦管、牙签、酸奶瓶等辅助材料提供在活动室周围.让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自由选择和使用材料,通过这些支持性活动环境和材料的暗示,幼儿在观察具体形象的陶艺步骤图和作品,使用工具和替代物时,获得了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还使得幼儿的陶艺操作既简单又容易成功。
二、教师指导的暗示
1 引导观察与发现。
在组织幼儿的陶艺活动中,教师的暗示作用就在于引导他们在观察与发现中学习 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提供许多作品让幼儿进行观察对比,把新的陶艺技法隐含于作品之中,从欣赏陶艺作品的角度、从培养审美情趣的角度.利用直观的比较观察的方法,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引导他们去发现学习。教师的暗示指导语可以是:你喜欢这些陶艺作品吗?为什么喜欢?仔细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猜猜是怎么做成的?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在找不同——猜技法——想尝试中吸引幼儿把注意集中到发现新知识和新技法上,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渴望尝试新操作的动机和愿望,使其主动在新旧信息相互比较、分析、综合和尝试体验中,发生顺应作用,充实、改组和重构原有的心理结构。
2 隐性讲解与示范。
即教师在各类游戏和情景的创设中,完全以游戏者的角色,以生动形象的游戏口吻,伴随体态动作对陶艺技能进行提示性示范和讲解,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陶艺经验和技能。如在创设游戏情景中,教师以免妈妈的口吻边讲解边示范塑造萝卜的过程和方法.最后以为兔奶奶送萝卜的游戏结束活动,教师的隐性指导形象生动,使幼儿乐意接受,愿意参与活动。
3 问题质疑与讨论。
既可以利用幼儿在陶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质疑,也可以针对幼儿陶艺制作中出现的技法困难进行求助提问,以引起幼儿间相互讨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幼儿在用泥条盘筑法制作花瓶时提出问题:我的瓶口怎么会越盘越小;他的瓶口怎么会越盘越大;怎样才能把作品垒高做大;泥条的接口怎样才能看不出;怎样的连接更牢固等等。面对如何盘筑、接口、内部加固等这些富有挑战性问题,教师要在引导幼儿在观察、讨论、猜想、询问、建议、尝试操作等自主探索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空间立体思维。
4 互动合作与交流。
让孩子们在充分地合作与交流中引发生生互动,这在暗示教学法中起重要作用。合作的形式通常是结伴式合作和小组式合作,大家是由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或因共同完成作品而自由组合到一起。在活动前,他们相互组合,商量制作内容和分工:活动中,他们自由交流所需信息和材料,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更有效的支持和信任,教师通过观察,以鼓励、帮助、协调、点拨等暗示方法给予幼儿支持;活动结束时,教师充分利用分享交流这一环节,最大限度调动幼儿间互动学习机制,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是:你们的作品是怎样成功的?你觉得哪个作品你最喜欢?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问题或困难想问问小朋友吗?你觉得哪个作品在什么地方稍微修改一下,就更漂亮了?这样,孩子们有的介绍和讲解作品制作过程,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有的提出自己的困惑,请求别人帮助;有的提出质疑,让大家思考;有的提出想法和建议,以利改进和创新,从中教师利用鼓励、赞赏、比较、提问、参与讨论等教育机制,调节幼儿间的互动。
三、暗示教学法所要掌握的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首先,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组织开放性的活动形式,如:开展小、中、大班的混龄陶艺活动、亲子陶艺活动等,扩大他们相互交流的空间。其次鼓励幼儿自由结伴,自主合作和分工完成作品。再次,在互动和合作中学习与交流,幼儿间相互评价作品,可以对同伴的作品提出赞赏或批评,以利他们产生开放的心态接纳或宽容别人的意见,拓宽创作思路。最后,利用我园周围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到世纪大道、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地,观察著名建筑和城市雕塑,使这些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2 整体性原则。
暗示教学法既重视开发幼儿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又重视幼儿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审美情趣的共同发展,更重视他们的自信和成功感、动手动脑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3 求异性原则。
在暗示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在于对与众不同的作品进行鼓励和赞赏,经常说:“看看谁能动脑筋,塑造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你是怎么做出这样漂亮的作品的?”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作的火花,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发现幼儿的创新之作,只要是在原有基础中稍有一点变化,便在参与幼儿讨论中暗示其他幼儿说:哦,我发现你的大嘴鱼是在泥板围笔筒的基础上,添一添、加一加、减一减、变变形就成了大嘴鱼,真了不起。以此暗示其他幼儿会在观察别人的作品中习得经验,获得启发和创作灵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