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进行阅读教学是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年段划分,分别不同层次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阅读习惯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形式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近五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年龄段划分,不同层次的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策略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提倡重视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如何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一、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切入点,小学英语的阅读文章篇幅较短,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及语法知识欠缺的局限性,再加上小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读的时候没有目标或读了后还是比较迷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渗透文章内容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课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轻松、有趣,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初学英语开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不同情景,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应该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对词汇和句型的适度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环节。其实在低段三年级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对话的精读和泛读。故事前的问候语和结束语可以粗略地听、记,但故事中的细节,就要认真听读、详细记录。例如年龄、数量、时间等。这些个小任务的设置,其实就是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精读和泛读的能力,对以后高年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发展
1、词语积累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课堂上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后阅读时,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当然是查词典了,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不费力,效果却会意想不到的好。反复的记忆,词汇量能增加得很快。
2、提问互动
从教育学普遍原则的观点出发,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单向的,它也可以是双向的。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或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提问可按目标分阶段进行。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读前提问的原则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一般以“wh”问题为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图式,同时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高级阶段,即在获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三、增加学生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英语阅读训练要贴近生活,学生读着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培养阅读兴趣。为此,我会要求学生每次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写一篇英语短文。例如:在学完Seasons这课后,我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并写成短文。开始阶段学生一些无法顺利完成,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单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之后,学生进本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及句型来仿写小短文了。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思考与写作时不但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用到许多学过的知识。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则英语小故事,每月看一部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动画片,这些材料内容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新单词量有所增加。学生在了解许多课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语言知识,从而延伸了英语的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宗干. 小学英语教师手册[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李英,黄艳明. 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英语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阅读习惯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教学形式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近五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年龄段划分,不同层次的的阅读训练。下面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策略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小学英语教学提倡重视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如何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效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一、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的切入点,小学英语的阅读文章篇幅较短,内容比较简单,但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及语法知识欠缺的局限性,再加上小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读的时候没有目标或读了后还是比较迷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一些渗透文章内容的一系列问题,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阅读课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轻松、有趣,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初学英语开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丰富的语言材料,创设不同情景,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应该做到精泛结合,使之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课的效率。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对词汇和句型的适度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环节。其实在低段三年级也可以培养学生处理对话的精读和泛读。故事前的问候语和结束语可以粗略地听、记,但故事中的细节,就要认真听读、详细记录。例如年龄、数量、时间等。这些个小任务的设置,其实就是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精读和泛读的能力,对以后高年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发展
1、词语积累
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短语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砖瓦,没有砖瓦无法建成高楼大厦,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能力,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课堂上的识记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后阅读时,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当然是查词典了,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不费力,效果却会意想不到的好。反复的记忆,词汇量能增加得很快。
2、提问互动
从教育学普遍原则的观点出发,提问是检测理解与否的主要方式之一。提问可以是单向的,它也可以是双向的。它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或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提问可按目标分阶段进行。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读前提问、读中提问和读后提问。读前提问的原则是围绕主题提出一些发散性问题,一般以“wh”问题为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有关背景图式,同时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这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驱动力。读后提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高级阶段,即在获取语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判断、评价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概括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三、增加学生语言实践量,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英语阅读训练要贴近生活,学生读着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而是要拓宽阅读内容视角,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延伸到课外的活动中,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培养阅读兴趣。为此,我会要求学生每次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写一篇英语短文。例如:在学完Seasons这课后,我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y?并写成短文。开始阶段学生一些无法顺利完成,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简单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之后,学生进本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及句型来仿写小短文了。此类问题往往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思考与写作时不但可以运用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还可用到许多学过的知识。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则英语小故事,每月看一部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动画片,这些材料内容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新单词量有所增加。学生在了解许多课外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相应的语言知识,从而延伸了英语的阅读空间。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宗干. 小学英语教师手册[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李英,黄艳明. 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M].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英语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