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将取决于在这方面人才培養的竞争。这就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新的影响并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工作在职教岗位的人,笔者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中职教育将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带有时代性。人类进入21世纪,由高科技创造的先进设备必将在各行各业广泛采用,也必将引起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数控机床为例,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使用已从飞机制造、军工、仪表扩展到铁路、纺织、机械、汽车等行业。在机械制造业,有90%以上的行业应用数控机床。但据中国劳动部门的报道,全国现缺60万数控操作人员。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懂专业,还要会管理,应是专业加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培养的中职专业人才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教育与地方和社会需求联系紧密
中等职业教育为地方服务是职校发展的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我国地域广袤,各地之间无论是山川水土的自然环境,还是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人文环境都各有特色。中等职业教育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凸显服务地方的特色,即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地方特色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应依托的重要基础,要满足地方社会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数量、类型、层次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向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即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强调我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市场需要我做什么、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能力,使教育、培训、就业等工作融为一体,并将职业教育确定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和职业特色。
三、中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将越来越密切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个较显著的区别在于教育与生产的直接联系。企业的生产与科技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参与。因此应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行“订单”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理念,所开设专业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把供需链条紧紧与企业连接在一起,将行业的有关专业办成品牌专业,并进行相关实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孵化,使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产品质量意识、信誉意识、效益意识,锻炼和培养企业管理意识,缩短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对接的距离,使学生受到学校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并积极参与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知识结构、技能要求、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支持职工做兼职教师、在合作学校设立奖学金,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依托学校进行新职工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
一、中职教育将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带有时代性。人类进入21世纪,由高科技创造的先进设备必将在各行各业广泛采用,也必将引起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以数控机床为例,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使用已从飞机制造、军工、仪表扩展到铁路、纺织、机械、汽车等行业。在机械制造业,有90%以上的行业应用数控机床。但据中国劳动部门的报道,全国现缺60万数控操作人员。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懂专业,还要会管理,应是专业加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培养的中职专业人才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教育与地方和社会需求联系紧密
中等职业教育为地方服务是职校发展的方向。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服务,为地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我国地域广袤,各地之间无论是山川水土的自然环境,还是经济、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人文环境都各有特色。中等职业教育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凸显服务地方的特色,即体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体现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体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地方特色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应依托的重要基础,要满足地方社会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的数量、类型、层次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向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发展需要驱动”规则,即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强调我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转变为强调市场需要我做什么、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能力,使教育、培训、就业等工作融为一体,并将职业教育确定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人才培养的地方特色和职业特色。
三、中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将越来越密切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个较显著的区别在于教育与生产的直接联系。企业的生产与科技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参与。因此应建立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实行“订单”培养的新模式。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理念,所开设专业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把供需链条紧紧与企业连接在一起,将行业的有关专业办成品牌专业,并进行相关实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孵化,使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产品质量意识、信誉意识、效益意识,锻炼和培养企业管理意识,缩短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市场对接的距离,使学生受到学校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企业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并积极参与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知识结构、技能要求、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支持职工做兼职教师、在合作学校设立奖学金,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依托学校进行新职工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形成集团优势,互惠互利,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