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山东海化集团以营业收入186.6亿元,实现利税14.4亿元的骄人业绩,稳做国内最大海洋化工基地的排头兵。提到化工企业,人们总是把它与烟囱高耸粉尘四散浓烟滚滚的场景结合在一起,但在山东海化集团人们看到的却是别样天地:大海共蓝天一色,海鸟与白云齐飞。
山东海化集团座落于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近年来,集团在董事长、党委书记肖庆周带领下,致力探索以资源链接为纽带,以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肖庆周经常说山东海化集团要想可持续发展,要想与社会和谐发展,就要狠抓循环经济,力促节能降耗。
物尽其用
发展经济能否避免环境污染?能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以肖庆周为首的山东海化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氯化钙的原料是纯碱厂产生的蒸氨废清液,按照每产1吨纯碱产生8立方米废液计算,山东海化集团年产200万吨纯碱,每年要产生1600万立方米废液。如果这些废液直接排进渤海,莱州湾近海势必成为一片“白滩”,周边海域将遭受严重污染,梭子蟹、对虾、蛤类等各种海产品也将难以生存。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海化集团经过科技攻关开发出综合利用制碱蒸氨废清液生产氯化钙工艺,将进入系统的废液全部利用,使制碱废液利用率达到100%,“吃” 掉了纯碱厂产生的蒸氨废液,创造了世界制碱史上蒸氨废液不排海的先例。截至目前,山东海化74%以上固体氯化钙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5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山东海化硫酸钾厂生产现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的盐场,晒盐后的苦卤全部收集起来,通过地下管道汇集到硫酸钾厂,用来生产硫酸钾、氯化镁、氢氧化镁等产品,苦卤中的有用成分基本上就被“吃”尽了。
在山东海化,越来越认可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仅2006年集团就从“三废”里“抠”出了两亿多元综合效益,相当于全集团当年实现利润总额的25.6%。
水畅其流
山东海化集团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淡水供需矛盾突出。化工生产是用水大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山东海化通过一水多用、梯次循环用水、技改节水等措施,对产生的废水进行了综合利用。
山东海化投资500万元,修建废水泵房和废水池,将纯碱厂和热电分公司产生的废水集中回收,经中和沉淀后再利用到热电厂冲渣、冲灰,目前,废水泵房全天候运行,每小时节约海水800多吨,年创效益700多万元,该工程已被山东省建设厅评为山东省15个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之一。
原盐是离子膜烧碱的原料,同行业中普遍用淡水洗涤原盐,不仅损失原盐,而且消耗大量淡水。肖庆周指导技术人员勇于试验,大胆创新,将淡水洗盐改造成地下微咸水洗盐,并将洗盐水送往纯碱厂,通过纯碱厂综合利用其中含有的原盐,不仅为纯碱厂提供了原料,而且每天节约淡水300立方米。通过对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改造,将纯水站的废水以及循环排污水加以回收利用,年节约淡水60多万立方米,年创效益120多万元。
山东海化集团对海水和地下卤水的综合利用已到了“吃干榨净”的程度:海水首先用来放养贝类、牡蛎、鱼虾等;初级卤水放牧卤虫;中级卤水先送纯碱厂、硫酸钾厂等供工艺冷却;吸收了这些厂废热之后的卤水送到溴素厂吹溴;吹溴后的卤水晒盐;晒盐后的苦卤生产硫酸钾等产品,实现了一水六用。
能尽其力
肖庆周认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之一。近年来,山东海化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破解节能降耗这一难题,具体表现在“能”尽其力、“水”畅其流、 “物”尽其用三个方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三个效益的统一。
在山东海化集团第二热电厂,通过充分利用炭黑尾气烧锅炉,发电余热供采暖,年节燃煤8万吨,降低供暖燃煤30%。以炭黑为主要产品的山东海化炭黑公司,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部分硫化氢等气体,每立方米尾气燃烧能产生600多大卡热值,如果将这些尾气排到天空中,既污染环境,又白白浪费热能。与其一墙之隔的正好是山东海化热电分公司二电厂,经过论证,山东海化决定与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有限公司合作,由韩方投资850万元,在二电厂实施炭黑尾气掺烧工程,将炭黑尾气全部用管道送到二电厂锅炉炉膛,与煤掺烧充分燃烧,用于产汽、发电。工程投用后每小时可利用炭黑尾气5.3万立方米,一年可节约燃煤5万吨。
在综合利用废气的同时,山东海化集团还充分利用废热资源。山东海化二电厂,主要供硫酸钾厂等用蒸汽,每年冬季硫酸钾厂要停产检修2个多月,用汽量减小,这时就将出水温度60℃左右需进入凉水池散发热量降温的循环水,用管道送到职工生活区,用循环水的余热供60万平方米住宅取暖,供暖散热降温到40℃左右的循环水再送到二电厂回用。这样,与生活区原锅炉房供暖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吨,减少废渣排放6000吨,节煤3万吨。利用溴素厂原料卤水给纯碱厂进行工艺冷却,在冷却设备的同时,原料卤水吸热升温,不仅提高了溴素提取率,而且每年可节约海水1750万立方米,节电610万千瓦时。
经传四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侯保荣、任阵海、金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文华、王文兴、金涌、孙铁珩、张懿,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等著名专家来山东海化实地考察后认为,山东海化自觉运用生态经济原则,把在工艺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聚集到适当区域,实现了废弃物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再资源化,建立了一种区域内的工业生态平衡,提高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和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堪称全国乃至世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肖庆周以它独特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着山东海化前行!走进山东海化,但见一座座新型工业化项目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兴的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山东海化集团座落于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近年来,集团在董事长、党委书记肖庆周带领下,致力探索以资源链接为纽带,以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肖庆周经常说山东海化集团要想可持续发展,要想与社会和谐发展,就要狠抓循环经济,力促节能降耗。
物尽其用
发展经济能否避免环境污染?能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以肖庆周为首的山东海化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氯化钙的原料是纯碱厂产生的蒸氨废清液,按照每产1吨纯碱产生8立方米废液计算,山东海化集团年产200万吨纯碱,每年要产生1600万立方米废液。如果这些废液直接排进渤海,莱州湾近海势必成为一片“白滩”,周边海域将遭受严重污染,梭子蟹、对虾、蛤类等各种海产品也将难以生存。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海化集团经过科技攻关开发出综合利用制碱蒸氨废清液生产氯化钙工艺,将进入系统的废液全部利用,使制碱废液利用率达到100%,“吃” 掉了纯碱厂产生的蒸氨废液,创造了世界制碱史上蒸氨废液不排海的先例。截至目前,山东海化74%以上固体氯化钙的生产能力达到年产35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山东海化硫酸钾厂生产现场,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的盐场,晒盐后的苦卤全部收集起来,通过地下管道汇集到硫酸钾厂,用来生产硫酸钾、氯化镁、氢氧化镁等产品,苦卤中的有用成分基本上就被“吃”尽了。
在山东海化,越来越认可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仅2006年集团就从“三废”里“抠”出了两亿多元综合效益,相当于全集团当年实现利润总额的25.6%。
水畅其流
山东海化集团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淡水供需矛盾突出。化工生产是用水大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山东海化通过一水多用、梯次循环用水、技改节水等措施,对产生的废水进行了综合利用。
山东海化投资500万元,修建废水泵房和废水池,将纯碱厂和热电分公司产生的废水集中回收,经中和沉淀后再利用到热电厂冲渣、冲灰,目前,废水泵房全天候运行,每小时节约海水800多吨,年创效益700多万元,该工程已被山东省建设厅评为山东省15个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之一。
原盐是离子膜烧碱的原料,同行业中普遍用淡水洗涤原盐,不仅损失原盐,而且消耗大量淡水。肖庆周指导技术人员勇于试验,大胆创新,将淡水洗盐改造成地下微咸水洗盐,并将洗盐水送往纯碱厂,通过纯碱厂综合利用其中含有的原盐,不仅为纯碱厂提供了原料,而且每天节约淡水300立方米。通过对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进行改造,将纯水站的废水以及循环排污水加以回收利用,年节约淡水60多万立方米,年创效益120多万元。
山东海化集团对海水和地下卤水的综合利用已到了“吃干榨净”的程度:海水首先用来放养贝类、牡蛎、鱼虾等;初级卤水放牧卤虫;中级卤水先送纯碱厂、硫酸钾厂等供工艺冷却;吸收了这些厂废热之后的卤水送到溴素厂吹溴;吹溴后的卤水晒盐;晒盐后的苦卤生产硫酸钾等产品,实现了一水六用。
能尽其力
肖庆周认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之一。近年来,山东海化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破解节能降耗这一难题,具体表现在“能”尽其力、“水”畅其流、 “物”尽其用三个方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三个效益的统一。
在山东海化集团第二热电厂,通过充分利用炭黑尾气烧锅炉,发电余热供采暖,年节燃煤8万吨,降低供暖燃煤30%。以炭黑为主要产品的山东海化炭黑公司,排出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部分硫化氢等气体,每立方米尾气燃烧能产生600多大卡热值,如果将这些尾气排到天空中,既污染环境,又白白浪费热能。与其一墙之隔的正好是山东海化热电分公司二电厂,经过论证,山东海化决定与韩国东洋制铁化学有限公司合作,由韩方投资850万元,在二电厂实施炭黑尾气掺烧工程,将炭黑尾气全部用管道送到二电厂锅炉炉膛,与煤掺烧充分燃烧,用于产汽、发电。工程投用后每小时可利用炭黑尾气5.3万立方米,一年可节约燃煤5万吨。
在综合利用废气的同时,山东海化集团还充分利用废热资源。山东海化二电厂,主要供硫酸钾厂等用蒸汽,每年冬季硫酸钾厂要停产检修2个多月,用汽量减小,这时就将出水温度60℃左右需进入凉水池散发热量降温的循环水,用管道送到职工生活区,用循环水的余热供60万平方米住宅取暖,供暖散热降温到40℃左右的循环水再送到二电厂回用。这样,与生活区原锅炉房供暖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吨,减少废渣排放6000吨,节煤3万吨。利用溴素厂原料卤水给纯碱厂进行工艺冷却,在冷却设备的同时,原料卤水吸热升温,不仅提高了溴素提取率,而且每年可节约海水1750万立方米,节电610万千瓦时。
经传四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侯保荣、任阵海、金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文华、王文兴、金涌、孙铁珩、张懿,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等著名专家来山东海化实地考察后认为,山东海化自觉运用生态经济原则,把在工艺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聚集到适当区域,实现了废弃物在区域内闭路循环和再资源化,建立了一种区域内的工业生态平衡,提高了资源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和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堪称全国乃至世界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肖庆周以它独特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着山东海化前行!走进山东海化,但见一座座新型工业化项目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兴的经济增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