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为改革对象
通过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的分析对比,本论文选择《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作为实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诸多课程中,《包装材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包装材料”在包装学科和包装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教学内容涉及纸、塑料、金属、玻璃及复合包装材料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很多基本理论的理解需要通过应用于实践来加强,因此,研究《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2、《包装材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商品包装技术和商品包装设计两个柔性方向,《包装材料学》是这两个柔性方向的共同平台课。
3、《包装材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通常是包装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后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和创造性的良好培养有利于他们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继续提高和发挥其创造性。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内容及分类
1、实验内容
《包装材料学》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类包装材料的原料、成品材料以及相关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很多。例如纸类包装材料,我们既可以对制造包纸所用的纤维原料进行分析检测,也可以对纸或纸板的性能如抗张强度、耐折度等诸多性能进行测量,由不同种类的纸或纸板制成的纸箱、纸盒、纸袋等包装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也很多。同样,对于塑料、玻璃、金属及复合包装材料,我们都可从制造原料、成品材料、成品容器的大量的性能检测项目中找出适合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检测项目作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2、实验的分类
从包装材料的类别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可以分为:(1)纸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包括纸与纸板抗张强度、耐折度等主要的物理性能的检测,与瓦楞纸包装相关的环压强度等性能检测,纸与纸板拉毛强度、吸收性能等适印性能检测;(2)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能检测,PE、PP、PVC等多种塑料的包装性能如热封性、阻湿性、阻气性、透明度、拉伸变形率、热收缩率等等;(3)玻璃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4)金属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5)复合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6)辅助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例如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检测、粘合剂的流动性、粘合强度检测等等。
从实验方式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与其他学科的实验课程一样,也分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验证型实验是《包装材料学》课程传统的实验方式,主要内容为各种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和分析,实验内容广泛,比较容易组织,学生可以在比较少的学时内开展较多的实验项目,较易达到对理解材料性能、掌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操作的实验目的,但较少触及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小。
《包装材料学》课程的设计型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并掌握了制约包装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了较完整的包装材料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的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这类实验课程通常要求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利用现有实验检测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设计型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学们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论证、实施、检测和分析,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提高进行科学实验的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实践
1、改革前的《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成立于1995年并同年招收本科生,《包装材料学》课程于1997年起开设,开设至今,本课程实验学时一直为10学时,开设时间为第5学期。
课程开设之初,采用了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方式,在众多的包装材料性能检测项目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实验室条件,设置了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项目为:第一组,纸张性能检测,包括纸张定量、厚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耐破度、撕裂度、白度等;每二组,瓦楞纸板及原纸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瓦楞纸板边压、平压、粘合、耐破、戳穿等强度,原纸的环压强度等;第三组,塑料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粘合性能、收缩性能的检测与比较等。从实验效果上看,实验项目比较齐全,实验量饱满,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理解、验证、掌握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的开发较少。
2、改革验证型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目前,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一味采用传统的验证型方式来填满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显然无法适应其需要,因此从2005年起,我们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革,以设计型实验取代了以往的验证型实验,通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将实验内容集中化、实验研究的问题深入化
设计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创新思维应建立在对问题有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所涉及的内容不宜太分散,所以我们将上述的三组实验集中为一组。通过分析包装材料课程的各项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及与设计型实验的适应性,确定了“瓦楞纸板的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的实验项目。为了使实验内容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兼顾实验结果的可分析性,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1)选择瓦楞原纸和箱纸板的种类,并确定楞型;(2)检测所需原料的主要性能;(3)设计粘合剂配方并进行配制;(4)压制瓦楞芯纸;(5)裱制瓦楞纸板;(6)干燥瓦楞纸板;(7)检测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8)检测所得瓦楞纸板的定量、厚度、边压强度、平压强度、粘合强度等主要性能;(9)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为10学时,分三次进行,内容前后呼应、连贯,形成一个整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实验内容的集中使学生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任务和实验室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过程中,特别在粘合剂的配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并能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实验报告撰写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们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模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将传统模式中的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淡化,提出了以“实验方案可行性及合理性论证、实验方法说明、结果与讨论、存在问题及分析”几部分为主体结构的实验报告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创新点总结
通过几年的课程实验改革实践,我们体会到了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多个方面起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所以,这次课程实验的改革是很成功的。总结这次实验改革中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验内容的创新
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围绕“瓦楞纸板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这一主题,把相关理论知识合理整合,内容连贯系统,理论与实际联系较紧密。实验内容中既需要学生实验操作前对实验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又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对结果作综合性的分析讨论,设计性和综合性兼备。
2、科学研究能力及态度培养上的创新
实验要求的设计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查阅较多的文献资料确定粘合剂配方和配制工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影响较大,有时可能会面对失败,需要及时分析甚至并重新进行,使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从中得到提高。
3、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所需粘合剂的选用与配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的修改、各实验小组之间方案及结果的对比以及实验过程中因方案问题造成的失败,学生经常需要动脑提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的创新
由实验内容要求,需一组内几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学生很重视自己在本组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5、论文撰写培养方面的创新
本实验报告的撰写一改以往叙述的方式,改为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加强方案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符合实验内容安排要求又对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进行了初步培养,一举两得。
结语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经过三轮教学实践环节,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设计型实验指导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态度更加严谨,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关注包装工业技术的发展,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小组的积极性更高,并有多人在第八届“挑战杯”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课程建设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一项长期任务,课程实验的改革探索也是无止境的,我们还将在课程实验环节上下更大功夫,加大改革力度,设计2~3套高质量的课程实验教学方案,更加充分地发挥课程实验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包装工程专业课程的分析对比,本论文选择《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作为实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诸多课程中,《包装材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包装材料”在包装学科和包装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教学内容涉及纸、塑料、金属、玻璃及复合包装材料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理论性较强且比较抽象,很多基本理论的理解需要通过应用于实践来加强,因此,研究《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2、《包装材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商品包装技术和商品包装设计两个柔性方向,《包装材料学》是这两个柔性方向的共同平台课。
3、《包装材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通常是包装专业学生进入专业阶段后的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素质和创造性的良好培养有利于他们在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中继续提高和发挥其创造性。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的内容及分类
1、实验内容
《包装材料学》课堂教学所涉及的各类包装材料的原料、成品材料以及相关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很多。例如纸类包装材料,我们既可以对制造包纸所用的纤维原料进行分析检测,也可以对纸或纸板的性能如抗张强度、耐折度等诸多性能进行测量,由不同种类的纸或纸板制成的纸箱、纸盒、纸袋等包装容器的性能检测项目也很多。同样,对于塑料、玻璃、金属及复合包装材料,我们都可从制造原料、成品材料、成品容器的大量的性能检测项目中找出适合包装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检测项目作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2、实验的分类
从包装材料的类别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可以分为:(1)纸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包括纸与纸板抗张强度、耐折度等主要的物理性能的检测,与瓦楞纸包装相关的环压强度等性能检测,纸与纸板拉毛强度、吸收性能等适印性能检测;(2)塑料包装材料的性能检测,PE、PP、PVC等多种塑料的包装性能如热封性、阻湿性、阻气性、透明度、拉伸变形率、热收缩率等等;(3)玻璃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4)金属包装材料及容器的包装性能检测实验;(5)复合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6)辅助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例如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检测、粘合剂的流动性、粘合强度检测等等。
从实验方式上分,《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与其他学科的实验课程一样,也分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验证型实验是《包装材料学》课程传统的实验方式,主要内容为各种包装材料性能的检测和分析,实验内容广泛,比较容易组织,学生可以在比较少的学时内开展较多的实验项目,较易达到对理解材料性能、掌握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操作的实验目的,但较少触及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小。
《包装材料学》课程的设计型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并掌握了制约包装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了较完整的包装材料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的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这类实验课程通常要求学生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利用现有实验检测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设计型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学们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论证、实施、检测和分析,有利于培养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提高进行科学实验的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实践
1、改革前的《包装材料学》实验课程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成立于1995年并同年招收本科生,《包装材料学》课程于1997年起开设,开设至今,本课程实验学时一直为10学时,开设时间为第5学期。
课程开设之初,采用了传统的验证型实验方式,在众多的包装材料性能检测项目中,我们根据课程教学重点和实验室条件,设置了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项目为:第一组,纸张性能检测,包括纸张定量、厚度、抗张强度、耐折度、耐破度、撕裂度、白度等;每二组,瓦楞纸板及原纸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瓦楞纸板边压、平压、粘合、耐破、戳穿等强度,原纸的环压强度等;第三组,塑料包装材料性能检测,实验项目包括塑料薄膜的拉伸强度、粘合性能、收缩性能的检测与比较等。从实验效果上看,实验项目比较齐全,实验量饱满,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理解、验证、掌握的目的,美中不足的是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到的开发较少。
2、改革验证型实验为设计型实验
目前,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十分迫切,一味采用传统的验证型方式来填满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显然无法适应其需要,因此从2005年起,我们对原有实验进行了改革,以设计型实验取代了以往的验证型实验,通过三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将实验内容集中化、实验研究的问题深入化
设计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创新思维应建立在对问题有较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所涉及的内容不宜太分散,所以我们将上述的三组实验集中为一组。通过分析包装材料课程的各项实验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及与设计型实验的适应性,确定了“瓦楞纸板的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的实验项目。为了使实验内容具有完整性、连贯性和兼顾实验结果的可分析性,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1)选择瓦楞原纸和箱纸板的种类,并确定楞型;(2)检测所需原料的主要性能;(3)设计粘合剂配方并进行配制;(4)压制瓦楞芯纸;(5)裱制瓦楞纸板;(6)干燥瓦楞纸板;(7)检测制作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8)检测所得瓦楞纸板的定量、厚度、边压强度、平压强度、粘合强度等主要性能;(9)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整个实验为10学时,分三次进行,内容前后呼应、连贯,形成一个整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由于实验内容的集中使学生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学生可以根据实验任务和实验室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过程中,特别在粘合剂的配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并能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因此,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实验报告撰写模式的改革
在实验报告的撰写方面,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们对实验报告的撰写模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将传统模式中的实验设备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淡化,提出了以“实验方案可行性及合理性论证、实验方法说明、结果与讨论、存在问题及分析”几部分为主体结构的实验报告模式,着重强调对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改革创新点总结
通过几年的课程实验改革实践,我们体会到了改革后的《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多个方面起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所以,这次课程实验的改革是很成功的。总结这次实验改革中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验内容的创新
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围绕“瓦楞纸板设计、制作与性能分析”这一主题,把相关理论知识合理整合,内容连贯系统,理论与实际联系较紧密。实验内容中既需要学生实验操作前对实验方案进行精心设计,又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对结果作综合性的分析讨论,设计性和综合性兼备。
2、科学研究能力及态度培养上的创新
实验要求的设计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查阅较多的文献资料确定粘合剂配方和配制工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影响较大,有时可能会面对失败,需要及时分析甚至并重新进行,使学生的研究、分析能力从中得到提高。
3、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所需粘合剂的选用与配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的修改、各实验小组之间方案及结果的对比以及实验过程中因方案问题造成的失败,学生经常需要动脑提出新的方法来解决和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的创新
由实验内容要求,需一组内几名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学生很重视自己在本组的作用,很多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5、论文撰写培养方面的创新
本实验报告的撰写一改以往叙述的方式,改为按照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加强方案论证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符合实验内容安排要求又对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进行了初步培养,一举两得。
结语
《包装材料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经过三轮教学实践环节,教师积累了较丰富的设计型实验指导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学态度更加严谨,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关注包装工业技术的发展,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小组的积极性更高,并有多人在第八届“挑战杯”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课程建设是培养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一项长期任务,课程实验的改革探索也是无止境的,我们还将在课程实验环节上下更大功夫,加大改革力度,设计2~3套高质量的课程实验教学方案,更加充分地发挥课程实验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