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瀑布》是叶圣陶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诗歌,它以瀑布为对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因此学生乐读、爱读。我在教学时注重引领学生在学习中移步换景,从远听瀑布声,到远望瀑布状,再到近观瀑布状,在每个场景中为学生配上精美的图片,创设优美情境,帮助他们建立直观形象,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让图、文、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趣味接龙,铺垫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一开始,我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古诗,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和老师进行古诗接龙。所选的古诗都和“水”有关,且是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的诗句,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在兴趣盎然的诵读诗句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了。此时,我顺势导入:“我国有不少作家描写过许多优美的诗篇,赞美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叶圣陶爷爷的《瀑布》也是其中的一篇。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再次走近瀑布。”由此导入课题。
二、快乐闯关,寻找美
低年级学生喜欢互相竞争,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为了检验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我让学生快乐闯关,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词语关”和“朗读关”两关的体验之后,再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美美地多读几遍,在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句子前画上一颗星。在学生达到一个要求后,带领其他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并鼓励学生:“恭喜你,闯关成功!”让学生在读词、读句的过程中,寓学于乐,同时达到读通、读准、读顺的要求。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强调读书要有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凭借生动、形象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寻找与画面相匹配的优美语句,并有效采用评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还创设了一个旅游情境:“想不想看看瀑布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可以去看看美丽的瀑布了。出发吧!(学习第一小节)——听瀑布声音:咦!还没看见瀑布,你听到了什么?——瀑布的声音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响了。山路忽然一转,看到了什么?(学习第二小节)——出示一张瀑布全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远远看去,瀑布像是一道白银,多美丽啊!那么走近看,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习第三小节)——神奇的瀑布令游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让我们拿起书,把瀑布的美景看个够!”在一条清晰的游览路线中,学生就像是一群小游客,兴趣盎然地在瀑布周围观赏着,留连着,时不时发表着自己的感想。在这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激发想象,创造美
语言艺术本来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不能直接观察到任何形象,而是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启迪。在学习第一小节瀑布的声音时,学生在感情饱满地朗读第一小节后,再听气势雄壮的瀑布的声音,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绪—下子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像万马奔腾,有的说像闷雷滚动,有的说像火车轰鸣,有的说像洪水滚滚,有的说像下雨的声音,有的说像飞机起飞的声音,有的说像机器轰鸣的声音……此时,他们眼前的瀑布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而充满生命力的。在学习第二小节远看瀑布的样子时,作者对瀑布的美景惊叹至极,不由得发出了“这般景象无法比喻”的感叹。在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的惊叹之情后,我及时出示了一张瀑布的远景,从学生一声声“哇”的惊叹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情感震撼。于是,我又让学生说出此时的瀑布像什么。思考了一会儿后,几只小手高高举起,他们的回答令我很受感染,有的把瀑布比作一把亮闪闪的剑,有的比作天上倒挂的一条银河,有的比作一串串无瑕的珍珠,有的比作一条条晶莹透亮的项链,有的还比作是一架从天上挂下来的滑梯。我及时地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赞赏,他们的发言就更精彩了。最后,我把学生说的这些句子串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学生情绪饱满。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在朗读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再读课文,就会创造出极富童真童趣的诗句,并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知识也在这里得以共享。
四、含情品读,释放美
语言是语文的根,语文课要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中寻求语文味,而朗读则是感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妙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要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
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读
如教读第一小节后两行的情景。
师:谁来模仿--T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什么声音?(啪啪——)
师:谁还能模仿—下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哗哗——-)
再出示第一小节,指名学生读。
(生1读:)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叠叠、阵阵这两个词语气读得重了一些。
(生2读:)师:你把涌上和吹过这两个动词读得重些。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
2 看图谈感受读
出示一张瀑布全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瀑布)
师:诗中第二小节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这种心情?(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师:此时看到这美景,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高兴、吃惊、赞叹、惊奇)
师:这句话有两个什么号?(感叹号)这是什么句?(感叹句)谁来把作者这种惊叹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吧!(全班读)
3 深情引读(如:第一小节)
师: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一读。
自信的女生们读一读——勇敢的男生读一读——
师引读:是啊,瀑布的声音真好听啊!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好像——
瀑布的声音真大啊!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好像——
瀑布的声音真响啊!再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好像。一
生读: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轻快,语调渐高)
4 串句成诗想象读
师:让我们远远地看一看瀑布的美景,想一想,瀑布还像什么?
用课件播放瀑布图片。
生:像一把亮闪闪的剑。
生:像一条银河(真有想象力)。
生:像一串串珍珠(多么美的珍珠啊)。
生:像条条晶莹透亮的项链(多么诗情画意的比喻啊)。
生:像一架从天上挂下来的滑滑梯(想象力真丰富)。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把大家说的这些生动的比喻串成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带着这些想象一起读一读吧。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语言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但感情不是无源之水,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如果老师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音乐、图象、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则学生会因为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情动而辞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学生,充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张扬个性,使他们在快乐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语文课堂中的美。
(责任编辑:鲁亚山)
一、趣味接龙,铺垫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一开始,我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古诗,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接龙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和老师进行古诗接龙。所选的古诗都和“水”有关,且是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的诗句,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在兴趣盎然的诵读诗句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了。此时,我顺势导入:“我国有不少作家描写过许多优美的诗篇,赞美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叶圣陶爷爷的《瀑布》也是其中的一篇。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再次走近瀑布。”由此导入课题。
二、快乐闯关,寻找美
低年级学生喜欢互相竞争,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为了检验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我让学生快乐闯关,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词语关”和“朗读关”两关的体验之后,再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美美地多读几遍,在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句子前画上一颗星。在学生达到一个要求后,带领其他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并鼓励学生:“恭喜你,闯关成功!”让学生在读词、读句的过程中,寓学于乐,同时达到读通、读准、读顺的要求。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强调读书要有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凭借生动、形象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寻找与画面相匹配的优美语句,并有效采用评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还创设了一个旅游情境:“想不想看看瀑布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可以去看看美丽的瀑布了。出发吧!(学习第一小节)——听瀑布声音:咦!还没看见瀑布,你听到了什么?——瀑布的声音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响了。山路忽然一转,看到了什么?(学习第二小节)——出示一张瀑布全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远远看去,瀑布像是一道白银,多美丽啊!那么走近看,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习第三小节)——神奇的瀑布令游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让我们拿起书,把瀑布的美景看个够!”在一条清晰的游览路线中,学生就像是一群小游客,兴趣盎然地在瀑布周围观赏着,留连着,时不时发表着自己的感想。在这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激发想象,创造美
语言艺术本来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欣赏者凭感官不能直接观察到任何形象,而是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启迪。在学习第一小节瀑布的声音时,学生在感情饱满地朗读第一小节后,再听气势雄壮的瀑布的声音,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绪—下子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像万马奔腾,有的说像闷雷滚动,有的说像火车轰鸣,有的说像洪水滚滚,有的说像下雨的声音,有的说像飞机起飞的声音,有的说像机器轰鸣的声音……此时,他们眼前的瀑布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而充满生命力的。在学习第二小节远看瀑布的样子时,作者对瀑布的美景惊叹至极,不由得发出了“这般景象无法比喻”的感叹。在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的惊叹之情后,我及时出示了一张瀑布的远景,从学生一声声“哇”的惊叹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情感震撼。于是,我又让学生说出此时的瀑布像什么。思考了一会儿后,几只小手高高举起,他们的回答令我很受感染,有的把瀑布比作一把亮闪闪的剑,有的比作天上倒挂的一条银河,有的比作一串串无瑕的珍珠,有的比作一条条晶莹透亮的项链,有的还比作是一架从天上挂下来的滑梯。我及时地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赞赏,他们的发言就更精彩了。最后,我把学生说的这些句子串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学生情绪饱满。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在朗读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再读课文,就会创造出极富童真童趣的诗句,并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知识也在这里得以共享。
四、含情品读,释放美
语言是语文的根,语文课要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中寻求语文味,而朗读则是感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妙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要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
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读
如教读第一小节后两行的情景。
师:谁来模仿--T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什么声音?(啪啪——)
师:谁还能模仿—下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哗哗——-)
再出示第一小节,指名学生读。
(生1读:)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叠叠、阵阵这两个词语气读得重了一些。
(生2读:)师:你把涌上和吹过这两个动词读得重些。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也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
2 看图谈感受读
出示一张瀑布全景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瀑布)
师:诗中第二小节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这种心情?(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师:此时看到这美景,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高兴、吃惊、赞叹、惊奇)
师:这句话有两个什么号?(感叹号)这是什么句?(感叹句)谁来把作者这种惊叹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大家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吧!(全班读)
3 深情引读(如:第一小节)
师: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一读。
自信的女生们读一读——勇敢的男生读一读——
师引读:是啊,瀑布的声音真好听啊!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好像——
瀑布的声音真大啊!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好像——
瀑布的声音真响啊!再读:还没看见瀑布,先听到——好像。一
生读: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轻快,语调渐高)
4 串句成诗想象读
师:让我们远远地看一看瀑布的美景,想一想,瀑布还像什么?
用课件播放瀑布图片。
生:像一把亮闪闪的剑。
生:像一条银河(真有想象力)。
生:像一串串珍珠(多么美的珍珠啊)。
生:像条条晶莹透亮的项链(多么诗情画意的比喻啊)。
生:像一架从天上挂下来的滑滑梯(想象力真丰富)。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把大家说的这些生动的比喻串成一首优美的小诗,让我们带着这些想象一起读一读吧。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语言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但感情不是无源之水,情感来自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如果老师构建动态化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音乐、图象、游戏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学习,则学生会因为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情动而辞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中更应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学生,充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丰富情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张扬个性,使他们在快乐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寻找语文课堂中的美。
(责任编辑:鲁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