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五二〇”学生运动60周年之际,读到了一本纪念这次学生运动暨平津学生赴冀察热辽解放区60周年文集——《奔赴塞外》。才读了其中的几篇文章,便能感觉到有一种冲天的豪壮之气充贯在书中.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仿佛窥见了60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仿佛看到了60年前二百多名平津等地的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不顾艰险,穿过敌人道道封锁,勇敢奔向解放区的壮举,也仿佛感到了一股莫名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五二〇”学生运动60周年之际,读到了一本纪念这次学生运动暨平津学生赴冀察热辽解放区60周年文集——《奔赴塞外》。才读了其中的几篇文章,便能感觉到有一种冲天的豪壮之气充贯在书中.随着书一页一页地翻过,我仿佛窥见了60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仿佛看到了60年前二百多名平津等地的大专院校的青年学生不顾艰险,穿过敌人道道封锁,勇敢奔向解放区的壮举,也仿佛感到了一股莫名的热血在胸中奔涌。难道我是被书中的描写深深感染了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末东林党人的抱负,也是中国历代许多青年志士的无悔追求。近现代以来,我们的祖国饱受列强欺侮,为图自强,我们发展了西式的现代教育制度,创立了各级各类学校。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成长起来的各类学校中的青年学子们,尤其是各大中学校的青年们,他们比现在的我们更懂得“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句话的涵义,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密切关注着我们的伟大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每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到了处境十分危险的时刻,学校中的热血青年们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青年学子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的壮歌。五四运动中,他们冲锋在前,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一二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全方位地学习苏联办学经验,实行封闭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几十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国际潮流下,这一封闭的教师教育体系才逐步被打破,综合大学开始整合校内资源,成立教育学院,积极参与教师培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教师短缺问题,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对教师数量的需求。然而,时至今日,在教师数量基本得到满足、开始从数量满足走
“母亲邮包”发放现场 “这是我在母亲节第一次收到礼物,我感到温暖又快乐。我一定会把这份爱和温情传递给周围的姐妹,鼓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和病魔斗争,创造美好生活。”一位刚领到的“母亲邮包”的母亲激动地说。她患有乳腺癌,但脸上显露着朴实的笑容,她就像千千万万的陇原女性一样开朗、坚毅而自信。 “母亲邮包”项目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以中国邮政开启的邮政绿色通道为服务支撑、以关爱贫困母亲为主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这一切都使教师充满着激情,学生充满期待,化学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听到不少化学教师这样或那样地抱怨:教学内容太多,课时太紧;教材知识系统性不强,难把握教学的深浅度;经常给学生加菜加料,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不禁想起了一则寓言。说的是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那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
学校文化与校本课程集中反映了学校的特色与个性,所以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成为学校的自觉行动。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赖于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和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支奉献精神强、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校本课程
男孩身陷危机!从内容上来看,男孩危机是以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全方位危机,从时间上来看,男孩危机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线性危机;从发生的范围来看,男孩危机还是世界性危机!这种说法似乎有点匪夷所思。然而,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和李文道、赵霞两位博士最新推出的力作《拯救男孩》却告诉我们,这是千真万确的,决非危言耸听。 《拯救男孩》以翔实的调查研究结果为根据,深入
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以下称“海外”)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建校伊始,就把服务意识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一,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指导思想:“一体”指由学校的办学框架、综合管理水平、综合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以及软硬件的设施配备等形成的一个整体,这是学校的办学基础。“两翼”中的一翼是突出学生的道德水平,另一翼是突出学生的外语水平。学校把育人目标定为:做“知书达理、品德高尚、外语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不可替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情感教育的契机,千方百计唤起学生的情感,坚持利用情感管理艺术,以积极的情感去以情激情,宽容、赏识、激励学困生。我们学校四年的学困生转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也是转化工作的重要成员,就四年实际工作的点滴体会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不免会碰到一些“刺头”学生,要在课堂上面对和处理由于这些学生所带来的一些扰乱行为。在班级里面,这样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两名,但是却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因子。如果教师不敢于面对这样的学生,或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那么不仅影响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构建和谐班级。对学生的偏激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是对一位班主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我有
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不是专门的教育理论家,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者,而是用理性的实践架起现实与理想桥梁的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架桥人。用刘彭芝校长自己的话说:“你要深入了解一个中学校长的教育思想,可以去读他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要到他的学校看一看,由‘行’来探‘知’,才是理解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的钥匙。”的确,刘彭芝校长的教育思想已融入到了她所从事的工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3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各种报刊都刊载了与此相关的文章,同时也做了相应的采访和报导。给我印象最深刻、启发最大的是北大附中校长康健的远见卓识(参阅《南方周末》2007年6月7日第4版)。加之我参加了今年的高考阅卷工作,对高考和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下面,就结合自己所受的启发和阅卷期间的感悟与思索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考自身有待完善 毋庸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