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外婆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一个娇小的身影上体味到与母亲一般慈祥的爱来,这是一位老人所给予我的——她正迈着蹒跚的步履,从门里迎了出来,欢喜地将我抱起……
  母亲支好车子,然后与外婆一同走进屋里去。外婆与母亲亲密地交谈着,相互问起最近的生活状况,都各自说好。而此刻的我,正被外婆抱在怀里。我紧紧地依附着外婆的身体,搂着她的脖子,俯在她的肩上。然后,我又被外婆放到膝上。她的双膝不停地抖动着,手抚摩着我的小脑袋。老人仍然一脸地欢笑,虽然脸上已布满皱纹,但那笑的背后所经历的沧桑岁月,都在这笑中变得极为坦然。当然了,在自己疼爱的女儿面前,哪里还有什么愁苦不可舒展呢?每一次来外婆家时,母亲不是帮外婆洗一洗衣服,就是到地上帮外婆干点农活。外婆看着这个在家境极为窘困时打算遗弃的女儿并没有因此埋怨她,而是这样地关怀她,外婆的心里倍加感动和高兴。她好像是把对母亲缺少的母爱,完全转移到我的身上,好似是她在对自己做着忏悔和补救。这位老人把她所有的爱给予了我。
  从我懂事起,我每天都叫嚷着要到外婆家。因为那张熟悉可亲的面孔很早就在我的脑海里晃动,甚至在我未出世之前,她就曾细心地照料着母亲和我。因为父亲是钻井工人,常年在外地搞钻探打井,回家的时候很少,家里又再无其他人。母亲只好将外婆请到家里,以免母亲在生下我之后无人照管。外婆看到母亲常常一人守在家里,在怀着我六个月的时候,还要到地上去干活,很是心疼母亲。所以,更是对母亲照料得无微不至。直到我出生后四个月,外婆才走。
  每当母亲回想起这些的时候,她总是对外婆怀着一份感激。她说,外婆鼓励她上学,在几个姐妹中,她的文化程度算是最高的了。尽管家境困难,但她还是让母亲读完了初中,这个决定让母亲受益匪浅。
  而我对外婆的怀念,莫过于外婆给我做的剪纸——她很准确地将门画上的人物图片剪下来,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一次,我都拍着手赞赏外婆高超的手艺。尽管后来,我长大后,外婆再没有给我做剪纸。当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把门画剪给弟弟,哄他开心的时候,他不是将画上的人弄断了手足,就是将它剪得失去原貌,这使我十分扫兴。此外,便是外婆家的那个白瓷毛主席半身像。每次到外婆家的时候,我总是将这个瓷像揣在怀里,几个孙儿中,外婆只让我拿,确实对我偏心几分,令几个阿姨也有些不服气……
  外婆生于战争年代,从抗战到解放,几十年的战乱生活,算是经过了大场面,人生中也历经坎坷。外婆经常没日没夜地给我们讲故事,讲那些艰苦的年月,讲那些血腥的战争,讲那些民间神话故事。我一度在想象中随那嫦娥在月宫里遨游,还有那吴刚砍着的树和一只在松树上跳跃着的猴子……现在,每当对月伫立时,仿佛仍能看到仙女在盈舞,牛郎织女在天河的街道上穿梭……生活便在这些神话传说中有趣地展开着,并在小小的生命中,植种了一颗梦想的种子。
  时至今日,外婆已去世一年多了,但外婆的声音仍然萦绕在我的耳畔,让我一直对她充满怀念。记得当时,我听到外婆去世的消息后,我的心犹如跌落到万丈深渊,它所背负的悲痛已远远超过任何时候。
  记起最后一次到外婆家,是在年前,我放寒假去看外婆。那时,外婆已病情很重,腿脚明显不便,因为外婆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都已麻木。当我见到外婆,看到她沧桑的脸庞时,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外婆揉了揉眼睛,才看清是我,惊讶地半带高兴半伤怀地迎了上来。那时我才想起,已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到外婆这里来了。外婆的境遇,我自己也是知道的。子女们都弃了老人,嫌她年老又有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麻烦。而那时,家里又要供我上学,又打算买房子,所以十分窘困,除给外婆少数生活费外,也无能为力。几个舅舅更是怕自己经济上受到损失,离弃了老人,这给外婆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幸。没想到,外婆到老连个好的去处也没有。
  有一次,我怀着悲愤,陪外婆睡在她那张孤独的土炕上(外公去世后,外婆一直这样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她把一切的悲怨都吞咽到肚子里)。就在我临毕业的那一年,她怀着哀怨离开了人世。
  人到了老年,命运却落得这样凄惨。我写诗为外婆悼念,曾佇立在外婆的坟前,无助地流了很多泪。只是人离去之后,才感到痛惜……
  作者简介:万有文,男,甘肃省高台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在《诗刊》《星星》《阳光》《散文选刊》《飞天》《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已出版诗集《故地》《月照河西》。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爷爷去看树了! 河边柳树上的叶子黄了,开始离开树的怀抱……他着魔似的最爱看这一幕。  小时侯我也爱看树, 站在爷爷的胳肢窝下,仰起头看到爷爷的下巴和下巴上的胡茬儿,看树上的小蚂蚁从上跑到下忙忙碌碌地搬家,一直看到了我长过爷爷的头,站在爷爷的身后看还没看够的爷爷!  柳枝轻拂,像是在挥手告别,“走吧,朕準了。”爷爷姓康,常记得历史的曾经过往,一如自己年轻时威风地标榜说他是皇族后裔。起风了,爷爷掬了掬
期刊
寻燕  我问燕:燕,你在哪里?春天已经来临,为何不见你的身影?  燕:无声。  我问燕:燕,你是否在天空盘旋,寻找我?  燕说:我已飞回,在觅安家之地。  问燕  我问燕:燕,这里怎么样?这里适合你建巢筑窝。  燕,滑翔而来。  我問燕:燕,你有爱人了么?  燕说:他与我一同归来。  访燕  我问燕:燕,为什么你最近总卧在窝里?  燕说:难道你没看到那一个个黑黑的小脑袋和嫩黄色的小嘴吗?  我问燕
期刊
不经意间我延着小路走上了山梁,晨风吹来,格外凉爽。唉!多少年没有找到这样的感觉了。  在城里住的时候我有个习惯,天蒙蒙亮就起床,去公园或南照山上溜一圈,打打拳,喊喊嗓,春夏秋冬基本不耽误。这一次退休回乡下老家主要是照顾年迈的父母。站在山梁上,嗅着那一缕缕久违了的乡土气息,这浓烈、熟悉的泥土的味道,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大脑记忆的闸门突然打开,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激动还是冲动,心脏在怦怦地跳动着,泪
期刊
杜鹃花开的时候,仁华一中来了几个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他们是来实习的。  茵茵是个十八岁的女孩,正在仁华一中上高二。北京师范大学的那几个实习的研究生,其中一个男生被分配在茵茵的班级,教茵茵班的数学。那男生二十三四左右,文质彬彬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近视眼镜,名字叫李世民,与唐朝皇帝同名同姓。上第一堂课时,那男生首先来了个自我介绍,说:“我叫李世民,与唐朝皇帝同名同姓。”说完,他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李
期刊
压腰礼  大姐出嫁那天,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大姐眼泪婆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别难过,我会时常回来看您的……”妈妈哽咽着说:“闺女,妈没有什么给你的,这个银簪子……就算压腰礼吧……”妈妈边说边从头上取下自己戴了二十多年的银簪子。大姐说:“妈,我不要,您留着戴吧……”妈妈说:“闺女,这是妈的心意,你拿着,急用的时候可以当钱……”  六年后,二姐出嫁。妈妈又哭得死去活来。二姐也抱着妈哭,说:“妈
期刊
著名作家邓光东在《世界短篇小说名篇导读》中提到:“对于大多数一般读者特别是今天的文学青年,由于国家、民族、历史、习俗等原因,可能对许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的阅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障碍,尤其是对每个短篇所表现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主题难于完全把握。”对于一篇作品能否客观准确地评价直接取决于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的宏观把握和透彻理解,也有助于作品的鉴赏和审美,因此,一篇作品的主题选择是否成功就成为小说作品
期刊
01  毛毛虫匍匐在小白菜的叶子上,乍看之下好像睡着了。再靠近一点,会发现它缓缓爬过的叶片边缘,出现了一个一个裂齿状的咬痕。  “毛毛虫有牙齿吗?”这个念头闪过李新平的脑中。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生物图鉴、小百科、大百科,似乎没有一本介绍过毛毛虫的牙齿。  观察毛毛虫让李新平觉得有点恶心又有趣。第一次知道有毛毛虫这种东西,是在幼儿园时,隔壁桌讨人厌的小孩在吃饭的时候,拿出一本绘本,向每一个女生展示各种
期刊
石老师在弥留之际,要见他最得意的学生米廉。  已经为他穿好寿衣的家人左右为难。  米廉是他的学生不假,名字还是他给改的呢。米廉原先叫米康,可人家现在贵为一市之长,公务繁忙,也是你平头百姓想见就能见的主儿?退一万步讲,人家就不是市长,与你非亲非故且又相距百公里,干嘛听你一个将死之人的调遣?就凭你曾经是米廉的启蒙老师?这个要求也太离谱了。  石老师的长子石头与家人商议:绝不能让老人带着遗憾辞世。  石
期刊
窗  退休后的某一天,刘老师来到她最初上班时租住的四合院,看望老邻居。  那是江南古镇的一个小杂院,里面住着八九户人家。古老的平房,格局简单,室内的现代化设施却越来越多。  房东告诉她,那年自她搬走后,那个住在她隔壁会画画的小伙子也搬走了。打扫他房间时,发现在间壁墙处,多了一扇窗。她听后很惊讶,决定一探究竟。走进老屋,当那个老式书架被房东挪开后,她的眼睛瞪圆了。  窗!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精巧的窗
期刊
真诚、善良和美好,如今显得弥足珍贵。也是物以稀为贵吧!不敢说我们缺少真诚、善良和美好,但是,我们有时为了快速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常常把真善美忽略了。  当我们承受着假疫苗、假药、假食品的危害时,我们怎么能不呼唤真善美呢!如果我们做药的人、做食品的人,都是诚实、良善、心地美好的人,他们又怎么会做出侵害我们百姓身心健康的产品呢?如果我们把真善美作为我们做人做事的尺子,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美好,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