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实验教材《英语课程标准》的使用,为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对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力求在业务素质、教学的创新设计上有所提高,去适应新教材教学需要。当然,英语教学也会受到志趣、爱好、个体差异等各方面的条件制约。传统的“一刀切”教学形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甚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出现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能力的差距逐渐拉开,“两极分化”的现象日渐突出。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实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作业设置以及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以下是我对因材施教的一些认识。
一、因材施教的特点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1)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3)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因材施教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因材施教在学生“学”方面表现出的不足。
三、因材施教的措施
1.学生分层。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英语课堂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实施动态分层。学生在性格、兴趣、爱好、智能、交际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个体差异性和共同性,教师可据此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且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发展情况作动态调整;A层次为班级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各个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一般成绩稳在优分水平。C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一般成绩处于不及格水平,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能顾及到,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潜能。然后依据就近原则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以便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教育活动的最优化,让他们感到学习既有难度与压力,也有信心与希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在备课时,教师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使C层学生“跳起来摘果子”,B层学生吃好,A层学生吃饱。具体表现为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力,使成绩有所提高和突破。
3.练习或是检测采用按需分层的形式。如: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专门为C层学生设计的,是直接运用知识的练习和基础练习。各层次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是为了解决A、B层学生“吃不饱”这一实际情况而配置的,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其综合、探索性问题的难度高于必做题,适合A、B层学生使用。选做题除A层学生必须完成外,B、C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同样,测验时试卷也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而B、C层学生则能更好的激发其求知欲。
实行分层练习与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分层。自信源于体验更多的成功,得到更多的认可。同时,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提倡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因材施教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Good.”、“OK.”、“Well done.”等话语,无论是成功解答出高难度、探索性问题的A层学生,还是上次40分这次通过勤奋学习获取45分的C层学生,亦或稳中有升的B层学生,我们都要让他们在一次次赞扬中逐渐树立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
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目的。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为了让学生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实施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作业设置以及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以下是我对因材施教的一些认识。
一、因材施教的特点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2.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1)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3)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因材施教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因材施教在学生“学”方面表现出的不足。
三、因材施教的措施
1.学生分层。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英语课堂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实施动态分层。学生在性格、兴趣、爱好、智能、交际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个体差异性和共同性,教师可据此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且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发展情况作动态调整;A层次为班级里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自主性各个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一般成绩稳在优分水平。C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一般成绩处于不及格水平,其余的为B层次。各层次的人数,根据班级情况而定,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能顾及到,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潜能。然后依据就近原则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以便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教育活动的最优化,让他们感到学习既有难度与压力,也有信心与希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在备课时,教师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使C层学生“跳起来摘果子”,B层学生吃好,A层学生吃饱。具体表现为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力,使成绩有所提高和突破。
3.练习或是检测采用按需分层的形式。如: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专门为C层学生设计的,是直接运用知识的练习和基础练习。各层次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是为了解决A、B层学生“吃不饱”这一实际情况而配置的,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其综合、探索性问题的难度高于必做题,适合A、B层学生使用。选做题除A层学生必须完成外,B、C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同样,测验时试卷也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而B、C层学生则能更好的激发其求知欲。
实行分层练习与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分层。自信源于体验更多的成功,得到更多的认可。同时,我们的教学理念也提倡教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因材施教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教师应给予每一位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并对其每一个小小的成功给予表扬,千万不要吝啬“Good.”、“OK.”、“Well done.”等话语,无论是成功解答出高难度、探索性问题的A层学生,还是上次40分这次通过勤奋学习获取45分的C层学生,亦或稳中有升的B层学生,我们都要让他们在一次次赞扬中逐渐树立起信心,从一个个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
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目的。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