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快乐!
由于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我长期订有《语文建设》杂志,每期必看,每文必读,收获颇丰。偶尔也在贵刊发些小文,阐释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同道交流。衷心地感谢你们提供这样一个优质的语文教学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新年伊始,收到第一期杂志,脑子里蹦出了一个词:“革命啦”。
说“革命”也许有些夸张,称为“革新”吧。其实贵刊近几年一直都在革新当中,每年的第一期杂志总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鲜感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编辑的良苦用心。2008年“新理念”“新教材”“新课程新课堂”“更新知识”等板块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以语文新课程为着眼点,贴近一线教学实践,从内容到形式的确有了新的变化。2009年形式上不再论“新”,内容更加沉静深入,在保留贴近一线教学实践特色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名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稿,增加了刊物的学术感与厚重度。2010年革新的力度显然超过前两年。
首先是美编带来的视觉冲击,时尚了、轻松了、活泼了。泛黄的轻型纸,休闲风格的美术设计,让学术期刊不再以一种沉重的严肃的面目出现。拿到杂志时我正要去丽江出差,我与一位同行开玩笑说:“《语文建设》也可以拿到丽江的柔软时光中去享用了。”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其次是内容的革新,这也是我最想说的一个问题。新杂志内容上最大的变化是去掉了前两年的领衔栏目“理念”。这个栏目主要是从理论上对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进行梳理、探究。这不仅是贵刊,也是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根基。但新的一期杂志去掉了这一栏目,不知是做何考虑。我的理解是,杂志的定位是面向一线语文教师,那么就应当立足语文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对语文教师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呢。我认为应当有两个层面: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并且理论是根基。
这里并不否认实践性案例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研究,从比例上看它们也应当是最重要的主体内容,它们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处不再多言。而理论及理论研究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不妙。我们做过多年的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每次设计培训方案,思考的核心问题也是呈现什么内容给一线教师,这与编辑每一期杂志有相似处。几年来,我们与一线教师们有很好的互动交流,也有矛盾的地方。最大的冲突也在于理论问题。一线老师不喜欢理论,认为理论没有实际意义。大都喜欢教学案例或案例式分析,因为它们可直接用于实践,拿来就用,或改改就用,立竿见影。其实这种短视的方式“立竿”未必能“见影”。前不久一个在进行教学实习的学生在我的博客中留言,大意是说最近听了一节观摩课,几乎是余映潮老师某堂课的山寨版,效果很不好,听完之后感觉很不爽。我给她的回复说:“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名师模仿秀的必然结果。”何为必然结果?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教师缺乏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素养,在借用名师案例时,缺乏创造性的改造能力,更不用说自己设计与创造了。我们知道,教学之所以被称为教学艺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独创性与个性,更何况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情况的学生。事实上那些在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名师们,哪一个没有坚实的理论素养?在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理论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而理论必然要有它的超前}生和理想性。
《语文建设》这几年似乎一直在是否要有理论、是否要有学术味的问题上徘徊。其实杂志的定位应当是准确的:介于纯理论性学术期刊和纯实践性期刊之间。这也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语文建设》从过去的以语言学为主要内容走到以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其优良的学术传统和独到的学术品味,恐怕不能丢弃。要思考的是给老师提供什么样的理论,和什么样的理论研究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外想说一点,杂志增设了一个新栏目——“语文博客”,这个栏目很亲切、很有网络时代特色,有很多语文人开设的博客常常有让人喝彩的文章与观点,及时撷取精彩处以飨读者,能提高杂志的亲近感和时效感。若撷取的博文后面有选择地保留部分精彩的留言或评论,是否更有互动感、更生动?
以上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祝老师们虎年健康快乐!
祝《语文建设》虎虎生风!
靳彤拜上
靳彤老师及诸位读者:
大家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为了满足读者不断提升的阅读品位,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今年的《语文建设》又以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了。许多朋友读到新版杂志后,给我们发来短信或邮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有鼓励、支持,也有批评、建议。对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并将把这看做前进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前行。
正如靳彤老师所言,今年的《语文建设》有了较大的调整。先就形式来说,我们在没有调高定价,不给读者增加负担的前提下,投入了更大的物力和财力,在版式、插图、色彩、用纸、印刷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希望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专业性、学术性期刊可否融人时尚元素,既具有文化品位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们在探索。
内容方面,杂志仍然专注中小学语文教育,但立足大语文观,在探讨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语文教育内容的建设。靳彤老师关心杂志该如何处理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既注重理论,也关注实践,用学术性统一两者的关系。过于宽泛、空洞的理论并不能解决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必须予以淡化,但和语文学习相关的教学、心理、语言、文学等前沿理论,却是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同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必须关注语文教学实践,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文本解读等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教师具有实用价值,这些内容仍然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希望老师们多关注这些设计、案例、解读背后的思想、方法,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也是本刊所把握的一种学术性。
感谢靳彤老师的宝贵建议,欢迎更多的读者朋友来信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
由于工作和研究的需要,我长期订有《语文建设》杂志,每期必看,每文必读,收获颇丰。偶尔也在贵刊发些小文,阐释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同道交流。衷心地感谢你们提供这样一个优质的语文教学研究与交流的平台。
新年伊始,收到第一期杂志,脑子里蹦出了一个词:“革命啦”。
说“革命”也许有些夸张,称为“革新”吧。其实贵刊近几年一直都在革新当中,每年的第一期杂志总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鲜感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编辑的良苦用心。2008年“新理念”“新教材”“新课程新课堂”“更新知识”等板块的设计,突出一个“新”字,以语文新课程为着眼点,贴近一线教学实践,从内容到形式的确有了新的变化。2009年形式上不再论“新”,内容更加沉静深入,在保留贴近一线教学实践特色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向名家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组稿,增加了刊物的学术感与厚重度。2010年革新的力度显然超过前两年。
首先是美编带来的视觉冲击,时尚了、轻松了、活泼了。泛黄的轻型纸,休闲风格的美术设计,让学术期刊不再以一种沉重的严肃的面目出现。拿到杂志时我正要去丽江出差,我与一位同行开玩笑说:“《语文建设》也可以拿到丽江的柔软时光中去享用了。”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其次是内容的革新,这也是我最想说的一个问题。新杂志内容上最大的变化是去掉了前两年的领衔栏目“理念”。这个栏目主要是从理论上对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进行梳理、探究。这不仅是贵刊,也是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根基。但新的一期杂志去掉了这一栏目,不知是做何考虑。我的理解是,杂志的定位是面向一线语文教师,那么就应当立足语文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对语文教师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呢。我认为应当有两个层面:一是理论,二是实践,并且理论是根基。
这里并不否认实践性案例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研究,从比例上看它们也应当是最重要的主体内容,它们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此处不再多言。而理论及理论研究的地位似乎越来越不妙。我们做过多年的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每次设计培训方案,思考的核心问题也是呈现什么内容给一线教师,这与编辑每一期杂志有相似处。几年来,我们与一线教师们有很好的互动交流,也有矛盾的地方。最大的冲突也在于理论问题。一线老师不喜欢理论,认为理论没有实际意义。大都喜欢教学案例或案例式分析,因为它们可直接用于实践,拿来就用,或改改就用,立竿见影。其实这种短视的方式“立竿”未必能“见影”。前不久一个在进行教学实习的学生在我的博客中留言,大意是说最近听了一节观摩课,几乎是余映潮老师某堂课的山寨版,效果很不好,听完之后感觉很不爽。我给她的回复说:“一点也不奇怪,这是名师模仿秀的必然结果。”何为必然结果?最核心的问题就在于教师缺乏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素养,在借用名师案例时,缺乏创造性的改造能力,更不用说自己设计与创造了。我们知道,教学之所以被称为教学艺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独创性与个性,更何况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情况的学生。事实上那些在教学一线成长起来的名师们,哪一个没有坚实的理论素养?在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理论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而理论必然要有它的超前}生和理想性。
《语文建设》这几年似乎一直在是否要有理论、是否要有学术味的问题上徘徊。其实杂志的定位应当是准确的:介于纯理论性学术期刊和纯实践性期刊之间。这也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语文建设》从过去的以语言学为主要内容走到以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其优良的学术传统和独到的学术品味,恐怕不能丢弃。要思考的是给老师提供什么样的理论,和什么样的理论研究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
另外想说一点,杂志增设了一个新栏目——“语文博客”,这个栏目很亲切、很有网络时代特色,有很多语文人开设的博客常常有让人喝彩的文章与观点,及时撷取精彩处以飨读者,能提高杂志的亲近感和时效感。若撷取的博文后面有选择地保留部分精彩的留言或评论,是否更有互动感、更生动?
以上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祝老师们虎年健康快乐!
祝《语文建设》虎虎生风!
靳彤拜上
靳彤老师及诸位读者:
大家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为了满足读者不断提升的阅读品位,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今年的《语文建设》又以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了。许多朋友读到新版杂志后,给我们发来短信或邮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有鼓励、支持,也有批评、建议。对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并将把这看做前进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前行。
正如靳彤老师所言,今年的《语文建设》有了较大的调整。先就形式来说,我们在没有调高定价,不给读者增加负担的前提下,投入了更大的物力和财力,在版式、插图、色彩、用纸、印刷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希望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阅读感受。专业性、学术性期刊可否融人时尚元素,既具有文化品位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们在探索。
内容方面,杂志仍然专注中小学语文教育,但立足大语文观,在探讨教学的同时,更注重语文教育内容的建设。靳彤老师关心杂志该如何处理好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既注重理论,也关注实践,用学术性统一两者的关系。过于宽泛、空洞的理论并不能解决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必须予以淡化,但和语文学习相关的教学、心理、语言、文学等前沿理论,却是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同时,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必须关注语文教学实践,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文本解读等内容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教师具有实用价值,这些内容仍然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希望老师们多关注这些设计、案例、解读背后的思想、方法,举一反三地运用。这也是本刊所把握的一种学术性。
感谢靳彤老师的宝贵建议,欢迎更多的读者朋友来信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