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术中需要大面积剥离与截骨,开通长骨髓腔,需要广泛而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再加上长时间使用抗凝药物及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等,术后失血量较大。贫血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机 构】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术中需要大面积剥离与截骨,开通长骨髓腔,需要广泛而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再加上长时间使用抗凝药物及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等,术后失血量较大。贫血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胃、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前瞻性收集2009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市8家综合医院明确诊断为胃、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共262例,检测术前、术后7 d空腹静脉血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铁蛋白水平,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肿瘤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结果在131例胃癌患者中,手术前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为36.6%,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52.1%,其中贫血患者
患者 男性,23岁,因"阵发性头痛半年,加重2周"于2009年11月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胀痛,偶有恶心,无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活动障碍,未予诊治。近2周来头痛较前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颅CT及MRI检查后诊断为:枕部颅骨板障内囊性肿物,考虑蛛网膜囊肿。为行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12月6日来我院。
目的总结腹部肿瘤规范化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治疗经验及效果,探讨术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间548例接受腹部肿瘤规范化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病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防治血栓的临床资料,并按时间及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各类手术163例,术后当日起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摘要】时下的读经热潮中,大体存在“六经皆史”“经典教条化”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种对“经典”的研读方式,此三种方式皆建立在面对具有历史陌生性的文本—— “经典”,而未经反思之态度上。“经典”对人们敞开的方式是复杂的,它扎根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根源处,虽仍潜在地构成人们思想的前视域,但已经被漫长的历史疏离了与我们的关系。面对这样一种文本,理应寻求一种谨慎但具备可实行性的阅读方法,而当代诠释学的发展
目的评价比较T1a和T1b期肾细胞癌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NSS治疗的101例T1期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男性79例,女性22例,年龄28~79岁,平均52.3岁。根据肿瘤病理组织大小分为T1a期62例,T1b期39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肾动脉阻断率及阻断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目的探讨不同参照点的选择对重症患者腹内压(IAP)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间入住ICU的9例具有腹腔高压危险因素并同时放置有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膀胱测量法(间接法)及经腹腔引流管测量法(直接法),并分别选取耻骨联合、右心房对应点及腋中线与髂嵴交点为参照点测定患者IAP,记录不同参照点测得的IAP,结果分别标记为IAP-S、IAP-P、IAP-I。应
第三届内分泌外科国际会议暨2011国际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监测专题会议于2011年7月1日在意大利瓦雷泽召开。大会主要对甲状腺手术术中喉返神经监测(introperative nerves monitoring,IONM)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腰椎退变性侧凸(lumbar degenerative scoliosis,LDS)是指青少年时期无侧凸,成年后由于腰椎退行性变,导致出现冠状面Cobb角>10°的腰椎侧凸并进行性发展,是区别于未成年期即出现脊柱侧凸至成年后侧凸继续发展的另一类成人脊柱侧凸[1]。Pérennou等[2]报道60岁以上,有下腰痛患者中有15%合并LDS;而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其发生率则超过30%[3]。LDS是严重影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大肠息肉病之一,遗传符合Mendelian定律,其患者下一代中有50%的受累危险[1]。本病发病年龄早,如不进行预防性手术治疗,多数患者会在40岁左右发生癌变,故临床上对FAP患者进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治疗已达成共识[1]。但开腹手术创伤较大,而全腹腔镜下行全结肠切除J型回肠储袋肛管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是从外科穿刺技术延伸演进而来的一个新概念。1963年,Smith等[1]通过细针穿刺技术,将木瓜凝乳蛋白酶注入到椎间盘进行髓核溶解,这被认为是最早的脊柱微创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脊柱外科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巨大变化。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作为传统手术金标准的减压、固定、融合手术,逐渐受到间接减压、半坚强固定和非融合技术等新治疗理念的挑战。与此同时,新的内植物、新的手术入路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