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批改完作业,表扬了全对的学生,然后发下出错的作业本让学生订正,如果学生还错,则继续订正,最多说一句“你太粗心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恭恭敬敬地站在教师身旁,教师非常耐心地教学生这道题该如何做;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结果答错了,教师马上示意他坐下,继续请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直到出现正确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要么毫不客气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他甩在一边,要么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学生上台板演以后,教师一般只统计一下全对的人数,很少对出错的学生给予关注。
  作为教师,我们对于“错”是那样的熟悉,追求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让我们教师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我们的“敌人”,以至于“不错”成了我们的不懈“追求”。其实,课堂本身就是一个该让学生出错的地方,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道路上永远不出错,那么教师这个职业也就能退出历史舞台了。正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在不断知错、改错中获得进步,才充分体现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一般情况,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闪烁某些合理的“光芒”,显现出学生认知的“路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内省”,促进学生“感悟”,发展学生“智能”。
  一、认识错误,寻找教学真正的起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理解有偏差、知识的局限性、思维不够深刻、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在课上出现了错误,教师不应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让正确、错误这两种思想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认识冲突,产生“头脑风暴”,针对问题,寻找教学真正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是两边相乘,也就是底边乘底边;有的学生对这个猜想有意见,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教师就应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出示3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让学生运用猜想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结果,学生计算得到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4×3=12(平方厘米)。这时教师提问:“这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相等吗?”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3个图形的面积各不相同,这时再利用课件展示这3个图形的变化过程,以及重叠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明白底边乘底边不是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在这基础上再顺水推舟,教师进一步引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呢?”最后,通过运用直观图,加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最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
  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独立猜想,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暴露错误,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考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中就避免了超前或滞后现象的出现,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逐步建构对同一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和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错误,教师不应简单地一带而过,而应引导其通过分析、认识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去除自己学习中形成的错误认知信息,重新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使错误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切入点。
  二、剖析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笔者发现在与学生剖析犯错误的原因时,往往会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因为此时学生不仅对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明了,还会对原有的知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理解得更透彻,在此基础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发现。
  例如,有一次让学生填空“0.66÷0.13=5……()”时,大部分填的是“1”。针对这一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道是非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吗?”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很投入地展开讨论,学生的疑惑就在自己的深入探究中得到了解释,很快地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生1:余数1与除数0.13相比,余数大于除数,说明填上“1”是不正确的。
  生2:余数1与被除数0.66相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上“1”是不正确的。
  生3:我是通过验算发现的,5×0.13 1=1.65≠0.66,说明填上“1”是不正确的。
  ……
  这样让学生在对错误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再去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该是把“1”缩小100倍得0.01。这一知识点就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逐渐深化。
  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尝试错误、辨别是非,从而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一种尝试、一种认知,也是一种进步。学生是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课堂的,他们的学习实践过程就是“摸着石头前进”的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虽然每一次学习的结果有对也有错,但它们的价值是一样的。“对”是一种进步,“错”也是一种进步,它起码可以证明某种想法或做法是不可行的,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教师应敏于捕捉学生质疑中产生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价值,引领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三、巧用错误,拓展学生的思维创新
  学生犯错误的过程是一种尝试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了主动应对的新理念,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才会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价值,才能因地制宜地处理好来自学生的错误,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有人说:“创新就是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合在一起打碎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对待错误,教师应留给学生充分“讲理”的机会,顺应学生的思维,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障碍,让学生体验思维价值,享受思维快乐。
  例如,在上练习课时,书上出现了一道关于年龄问题的思考题:“小明今年5岁,爸爸27岁,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小明的3倍?”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思考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陷入了沉思中,竟然没有一点讨论声,显然,学生们被难住了。正当教师准备讲解时,一位学生大声喊道:“等等!老师,我知道了!(27-5×3)÷3=4(年)。”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学生验证后说:“不对,4年后小明9岁,爸爸31岁,31不是9的3倍。”“是啊!怎么回事?”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中有举例的,有画线段图的,有设未知数的,这道题在课堂中出现了(27-5)÷2-5=6(岁)、(27-5)÷2×3-27=6(岁)等七种不同的解法。“丁零零”,下课铃声响了,因学生的错误,这道看似极为普通、解答不费时的应用题,却占去了这堂课相当一部分时间,使我未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我认为值得。当那位学生说出算式时,大家当时都没有听明白,但可以肯定答案是错的。我没有让学生的错误溜走,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这样,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以发展,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其实,与上面这个教学中的实例类似的情况,每个数学教师都可能遇到,但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我当时在课堂上轻易地包办代替,将正确的算式呈现出来,而不就错因势利导,那么,良好的教学契机就会错过,而学生就不会获得思维发展的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的思维火花。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也是教学中永恒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错误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真实地坦诚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学生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每个学生才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让我们共同去开发和利用错误,使错误资源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让错误成就出精彩的课堂,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探究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研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从而发现和获得新知识及其应用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它具有现实性、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而数学猜想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因为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进行推理的一种数学想象,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小学阶段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无论是画长方体还是正方体,都更偏爱于向右侧倾斜的角度。于是,笔者对北京市两所小学100名六年级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测试作图能力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内容是考查学生画任意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水平。此项结果显示,78.9%的学生即使他们的作图不够准确,但是呈现出的立体图形方向一致是向斜右侧倾斜的(见图1),只有7%的学生选择了左侧倾斜的角度或其他角度。由此引发
【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6.2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学完“圆的面积”后,在单元测试卷、期中测试卷、阶段测试卷中都出现过这样类似的题目。可是从全年段学生完成情况来分析,不容乐观。是学生知识点没掌握,教师讲得不够透彻,还是平时的练习不够?分数背后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
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观点对26例原发性青光眼及17例正常人进行测定,提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血液粘稠度高于正常人,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P<0.01)
来自丹麦的Gryphon Audio(贵丰)是一家在业内享有盛名的HI—End产品生产厂家,其产品是众多音响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极品利器。旗下生产的产品素以品质优异、价格昂贵而著称。
索绪尔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包含了他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思想。他在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概念,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开辟了语言
我曾给ELECTROCOMPANIET的ECI-3及ECI-4、MYRYAD的MI120MKⅡ及Z140,分别搭配它们自家的AW70、Z160后级作“双功放”搭配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事实上,很多原来使用ECI-3或Z1
<正> 1856年Von Gnaele首先应用虹膜切除降眼压,以后虹膜全切改为周切,作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一部份及早期闭角型青光眼单纯虹膜切除术(青光眼临床前期、前驱期、急性发作间
患者,男,34岁,因垂体瘤术后3月,残余肿瘤切除术后46天再次入院拟作放疗。查体:口唇增厚、耳鼻长大、下颌、前额骨和颧骨增大;指、趾粗大。神清合作,视力视野正常。尿糖(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探讨刘时麟唐六一庞健魏丹袁加斌吕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61007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方法亦多。其中对保守无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