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并发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1例小儿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合并结肠癌病例的报道,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对小儿结肠直肠癌的认识和重视对小儿慢性便秘的诊治。

方法

描述1例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小儿合并结肠癌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诊治状况,查阅近60多年来的医学文献中的小儿结肠直肠癌病例,并进行讨论。

结果

1例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患儿因反复腹痛和呕吐3个月余入院,体检示腹部肿块而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为横结肠浸润性印戒细胞癌,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阅查近60多年的医学文献,全世界10岁及10岁之内的小儿结肠直肠癌仅为11例,大多有家族性肠腺瘤性息肉病及慢性结肠直肠炎这些癌前病变。小儿结肠癌十分罕见,仅为百万分之一。小儿结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肠道出血、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恶心和呕吐。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直肠和横结肠。与成人相比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组织类型较多,分化差,临床分期级别高,预后较差。

结论

小儿结肠癌发病率很低,症状不典型,常伴有癌前状态,往往得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导致预后不良。应该重视对小儿结肠癌及其癌前状态的诊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中发生小于胎龄儿(SGA)的围产期因素及新生儿期患病特点。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胎龄34~36周的晚期早产儿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下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疗效评估,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且随访资料完整的95例NB患儿临床资料。95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6∶1,中位诊断年龄为31.6个月(1.1~15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13~80个月)。中晚期(INSS分期II
目的总结、分析单纯手术治疗低危组患儿的近期疗效,探讨危险度分组及按分组治疗的意义,为规范化治疗神经母细胞瘤,降低预后良好患儿的治疗强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共有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7 d~158个月(平均38.6个月)。原发肿瘤部位后纵隔7例,肾上腺13例,后腹膜3例,颈部1例。根据INSS
目的分析体表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至2011年间14例诊断为NB体表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随访资料。男8例,女6例。发病年龄5个月~6岁1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33个月,年龄<1.5岁3例,1.5~3岁4例,>3岁7例。肿瘤原发部位:后腹膜8例,肾上腺4例,盆腔1例,纵膈1例。体表转移部位:体表淋巴结转移共11例(78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肝母细胞瘤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预后评分系统,并比较其与常见肝母细胞瘤的分期系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2年经本院收治的13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和病理资料及随访到的112例患儿信息,治疗以手术加化疗为主,化疗分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来的预后危险因素建立我们的预后评分系统,采用RO
目的评估儿童Ⅲ、Ⅳ期肝母细胞瘤化疗联合HIFU消融和化疗之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0例Ⅲ、Ⅳ期肝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重新评价化疗联合HIFU消融(n=12)或化疗(n=18)后肿瘤可切除性。随访肿瘤大小,生存状况,转移及复发,甲胎蛋白等。结果化疗联合HIFU消融较化疗可以显著提高缓解率(P=0.002,确切概率法)和手术可切除率
患儿男,因“生后呻吟15 min”入院,胎龄29周因母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1000 g。入院后无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示右肺透过度减低,诊断宫内感染性肺炎,予以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