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的实际开展中,随着年级逐渐升高,学习的难度也是会逐渐提升,也就是说高年级数学的难度在小学阶段最高,同时对学生学习以及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高的要求,这种局面下数学学习也是进入到瓶颈以及困境中,也是关系到學生能否在未来学习中顺利过渡。基于这种客观需求,教师要关注在数学授课中思维训练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在思维上得到提升,对日后学习以及当下的提升都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分析的是高年级数学课的实际开展中,如何实现思维训练,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开展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的开展中,高年级数学相比于低年级数学,知识难度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要想在高年级取得不错的数学学习成果,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不断练习,最关键的还是思维上的锻炼以及学习能力是否提升,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有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影响到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思维训练是教师要在数学课上重点强化的,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形式分析
(一)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数学学习以及诸多应用练习,实际上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参与。思维训练中最核心的就是思维方法上的引导以及强化,逻辑性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发散式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这样可以帮助一些逻辑思维上本身比较优秀的学生[1]。在原本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发散式思维的有效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整体强度达到提升,实践能力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
(二)变通思考的能力强化
变通思考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灵活。其实这种能力与发散式思维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各有不同的侧重。变通思考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灵活思考,是一种灵活思维,可以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创新思维的引导
创新思维包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综合性的能力,是体现出学生全方位培养的思路。在思维以及学习能力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促进学生长期的学习[2]。创新是当今时代不可缺少的发展动力,在数学课上也是要强化创新训练,这样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开展策略
(一)递进式思维的训练
递进式思维是依据数学知识的基本运用以及生活实践,让学生思维逐渐得到强化。如在习题的解决中,解题步骤外还有一些思维步骤。这些是可以进行完善和强化的[3]。同时也是明确日后的学生训练,以及生活问题方面延伸的同类习题的训练。如在小学高年级学习的分数计算,就可以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如学生甲从公交站A到公交站B一共是有2000米的距离,而学生乙从所在的位置到达公交站B则是有500米的距离,学生乙则是公交站A到公交站B的路边位置,处于两个学生若是同时向着公交站B出发,各自行进了一半的距离,那么这个时候两个之间剩余的距离与公交站A到公交站B距离的比例是多少呢?这类问题对学生而言还是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可以用基本分数计算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训练的关键并不是将这个问题解决,而是要在解决问题是对思考过程以及计算过程展开训练,也是有助于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习惯性思维方式。
(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学生虽然已经在高年级,但是知识量还是有限的,思维不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尤其是逻辑思维上本身比较弱的学生,经常在解题中遇到阻力。这个时候就要在发散式思维上进行强化,让学生知识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还是上文中介绍的的习题,实际上可以做出一定的调整,各个距离可以用线段来表示,如公交站A到公交站B完全可以用线段AB进行表示,这样的方式虽然题目上并没有根本变化,但是思考方向是不同的,同时将现有知识与以往线段知识进行了关联,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运用。
(三)定式思维的破解
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思维上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可以用类似于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方式,问题不再是教师来提出,而是学生自身展开思考,并改变问题描述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对问题展开理解,然后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完成问题的有效转化,然后逐渐让学生思维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总之,思维训练是小学数学课上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思维的强度以及灵活性,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重视思维上的训练,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具备极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决定着学生对数学整体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关注即时评价 支起有效课堂——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策略[J].学周刊,2018(21):85-86.
[2]李震琴.采取有效策略 提高阅读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09):42-43.
[3]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3):115-12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训练;开展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的开展中,高年级数学相比于低年级数学,知识难度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学生要想在高年级取得不错的数学学习成果,要具备的不仅仅是不断练习,最关键的还是思维上的锻炼以及学习能力是否提升,这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有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影响到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思维训练是教师要在数学课上重点强化的,有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形式分析
(一)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数学学习以及诸多应用练习,实际上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参与。思维训练中最核心的就是思维方法上的引导以及强化,逻辑性问题的思维方法,以及发散式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这样可以帮助一些逻辑思维上本身比较优秀的学生[1]。在原本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发散式思维的有效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整体强度达到提升,实践能力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
(二)变通思考的能力强化
变通思考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就是让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灵活。其实这种能力与发散式思维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各有不同的侧重。变通思考更加强调的是学生对问题的灵活思考,是一种灵活思维,可以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创新思维的引导
创新思维包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自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综合性的能力,是体现出学生全方位培养的思路。在思维以及学习能力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促进学生长期的学习[2]。创新是当今时代不可缺少的发展动力,在数学课上也是要强化创新训练,这样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才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的开展策略
(一)递进式思维的训练
递进式思维是依据数学知识的基本运用以及生活实践,让学生思维逐渐得到强化。如在习题的解决中,解题步骤外还有一些思维步骤。这些是可以进行完善和强化的[3]。同时也是明确日后的学生训练,以及生活问题方面延伸的同类习题的训练。如在小学高年级学习的分数计算,就可以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如学生甲从公交站A到公交站B一共是有2000米的距离,而学生乙从所在的位置到达公交站B则是有500米的距离,学生乙则是公交站A到公交站B的路边位置,处于两个学生若是同时向着公交站B出发,各自行进了一半的距离,那么这个时候两个之间剩余的距离与公交站A到公交站B距离的比例是多少呢?这类问题对学生而言还是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可以用基本分数计算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训练的关键并不是将这个问题解决,而是要在解决问题是对思考过程以及计算过程展开训练,也是有助于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习惯性思维方式。
(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学生虽然已经在高年级,但是知识量还是有限的,思维不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尤其是逻辑思维上本身比较弱的学生,经常在解题中遇到阻力。这个时候就要在发散式思维上进行强化,让学生知识的整体强度得到提升。还是上文中介绍的的习题,实际上可以做出一定的调整,各个距离可以用线段来表示,如公交站A到公交站B完全可以用线段AB进行表示,这样的方式虽然题目上并没有根本变化,但是思考方向是不同的,同时将现有知识与以往线段知识进行了关联,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运用。
(三)定式思维的破解
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思维上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可以用类似于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方式,问题不再是教师来提出,而是学生自身展开思考,并改变问题描述的方式。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对问题展开理解,然后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完成问题的有效转化,然后逐渐让学生思维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
总之,思维训练是小学数学课上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思维的强度以及灵活性,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重视思维上的训练,直接决定着学生是否具备极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决定着学生对数学整体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海英.关注即时评价 支起有效课堂——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策略[J].学周刊,2018(21):85-86.
[2]李震琴.采取有效策略 提高阅读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09):42-43.
[3]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3):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