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户外音乐节作为中国音乐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其发展渐趋稳定,但是目前国内很多户外音乐节的盈利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当前国内主流户外音乐节为例,分析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程,运营主体,盈利模式,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音乐节,户外音乐节
一、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程
户外音乐节作为舶来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根据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现场音乐产业报告》,2014年中国户外音乐节的数量已达148场。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产生,缓慢发展,井喷出现,渐趋稳定四个阶段。
(一)萌芽产生
中国户外音乐节的萌芽期追溯到1999年,当时荷兰喜力(Heineken)食品饮料公司在北京日坛公园举办了“喜力节拍'99夏季音乐节”,这是国内第一个露天音乐节。第二年,北京迷笛学校在校内举办了一次音乐节。中国音乐节还停留在萌芽阶段。
直到2004年,“迷笛音乐节”(Midi Festival)在北京雕塑公园举行,从室内走向户外,并且开始面向大众售卖门票。可以说2004年的这次“迷笛音乐节”在真正意义上拉开了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序幕。
(二)缓慢发展
2004年“迷笛音乐节”之后,相继出现了“贺兰山音乐节”,“格根塔拉草原摇滚音乐节“等。中国户外音乐节发展缓慢。2007年,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拥有超强阵容,国内外120组乐队艺人,多元音乐,包括重金属、摇滚、民谣等多种风格的音乐。至此,中国户外音乐节市场形成了两大巨头对立的局面。
(三)井喷出现
“迷笛音乐节”和“摩登天空音乐节”对立的局面在2009年被打破。当年摩登天空有限公司创办了另一个音乐节品牌——“草莓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与“摩登天空音乐节”成为该公司两大固定音乐节品牌,分别于每年的“五一”和“十一”举行。此外,还有丽江雪山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热波音乐节、银川乐堡绿放音乐节等等。2013年与2014年时户外音乐节“大跃进”的两年,与 2012年的89台相比,2014年中国户外音乐节的数量增加了59台,达到148台。[1]
(四)渐趋稳定
2015年中国各大音乐节相继停办或缩小规模,受政策影响北京上海音乐节数量锐减,二三线城市成为主攻市场。音乐节进入理性发展,调整整合期,发展态势渐趋稳定。
二、中国户外音乐节的运营机构
(一)专业机构
中国户外音乐节的运营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专业机构、政府、企业。第一类是专业机构。这里的专业机构指的是专业的唱片公司、演出公司或音乐创作机构,例如迷笛音乐学校和摩登天空有限公司。
(二)企业
一般企业主办的户外音乐节都是以销售某种产品为目的。企业兴衰决定音乐节的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如2004年黄燎原在贺兰山举办的“中国摇滚的光辉之路”,即“贺兰山音乐节”,随着贺兰山房产的烂尾,“贺兰山音乐节”随之消亡。
(三)政府
政府主办的户外音乐节一般与城市推广或旅游相结合,音乐节的专业性相对较弱,2013年之前,在所有类型的户外音乐节中,政府主办的户外音乐节占很大比重。但是,根据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中国现场音乐产业研究报告》,2014年到2015年,政府主办的音乐节规模和数量有所下降,仅占到总量的10%左右。政府主办的音乐节较为著名的是“成都热波音乐节”。此外,还有丽江雪山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等。
三、中国户外音乐节的盈利模式
户外音乐节的成本比较固定,一般包括嘉宾出场费、场地设备费、广告费和人员费用。[2]总结一下,中国户外音乐节的盈利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门票
门票作为中国户外音乐节最早的收入来源之一。自2004年“迷笛音乐节”的十元票价开始,音乐节门票价格基本在逐年增长,全国巡演的户外音乐节还实行差异化策略,在不同的城市根据演出阵容定不同的票价。“迷笛音乐节”在2007年以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很显然,低廉的票价和有限的赞助并不能维持收支平衡。另外,门票销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赠票、逃票等。门票收入虽然是户外音乐节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门票净收入并不乐观。
(二)赞助
门票和赞助是中国户外音乐节的两大收入来源。专业机构主办的音乐节在考虑赞助费问题时特别谨慎,音乐节的核心是音乐,当赞助费超过一定的限制,音乐节就会变成“广告节”,将严重影响音乐节的质量和声誉。例如“迷笛音乐节”把赞助费始终控制在总收入的10%,而“草莓音乐节”则控制在30%以内。[3]
(三)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对专业机构主办的户外音乐节来说影响不大,这类音乐节主要依靠票房收入和赞助,但是对于政府主办型音乐节至关重要。事实上,许多依靠政府补贴的音乐节很难长期维持,原因在于这类音乐节的制作者经验不足,音乐节亏损严重,最终成为烂尾工程。目前政府补贴只是音乐节总收入很小的一部分,甚至通常情况下政府仅仅在治安、消防等方面给你支持,资金补贴较少。
(四)周边产业收入
随着音乐节产业链发展越来越成熟,其盈利方式更加多样化。目前较为常见的周边产品有两类,第一类为便携型产品,比如海报、音乐光盘、t恤等;第二种则是现场体验型,比如音乐节现场的各种休闲区,包括摄影区等。但目前我国户外音乐节周边产业的开发仍处于无序状态,只是简单地将相关产品与音乐节拉在一起,没有做到紧密结合,周边产品市场缺乏独特文化品质。[4]
四、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策略
(一)实名制+双城模式,提高票房收入
实名制购买音乐节门票这一策略并不新奇,国内大部分户外音乐节一直有针对学生的学生票,学生票实行的便是实名制。发展至今,很多音乐节统一实行实名制,更方便管理音乐节现场,其次抵制不正当卖票行为,维持售票秩序。
“双城模式”即同时在两个城市举行户外音乐节。这种模式更易渲染气氛,营造炫酷的音乐氛围,关键是双城同时举行,两边嘉宾可以互动,降低音乐节制作成本。
(二)创新广告植入新路径
赞助越多,广告植入越多。当音乐节变成广告节,观众回馈的只有不满。因此,控制赞助费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创新广告植入新路径直观重要。
(三)完善周边产品链
单靠票价收入和赞助是无法平衡音乐节的收支问题,必须完善周边产业链。可以从o2o的视角,将线上音乐衍生品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比如,开设专门的网上平台,售卖音乐节的视频或音乐的版权,以及直播权,线下可以设置体验馆,售卖各种音乐节相关的纪念品及各种音像制品。
综上所述,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产生、缓慢发展、井喷出现、渐趋稳定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其运营机构逐渐稳定,包括专业机构、企业和政府,盈利模式主要由门票、赞助、政府补贴以及周边产品收入构成,但是目前中国很多户外音乐节的收入仍然弥补成本,据此中国户外音乐节的主办机构应采用门票实名制,双城演出模式,创新广告植入新路径,完善周边产品链。
注释:
[1]道略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现场音乐产业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354639.html
[2]朱岑郁. 国内户外音乐节运营问题研究.
[3]网易. 揭秘音乐会吸金大法:草莓音乐节盈利400万(全文). [EB/OL],http://ent.163.com/13/1119/08/9E1F7P8C00032DGD_all.html
[4]时代中国文化创意网. 一场音乐集背后的降级账本 盈利模式是什么. [EB/OL],http://www.ccitimes.com/chanye/chanye/2015-05-16/127960127960.html
【关键词】:音乐节,户外音乐节
一、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历程
户外音乐节作为舶来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根据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现场音乐产业报告》,2014年中国户外音乐节的数量已达148场。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产生,缓慢发展,井喷出现,渐趋稳定四个阶段。
(一)萌芽产生
中国户外音乐节的萌芽期追溯到1999年,当时荷兰喜力(Heineken)食品饮料公司在北京日坛公园举办了“喜力节拍'99夏季音乐节”,这是国内第一个露天音乐节。第二年,北京迷笛学校在校内举办了一次音乐节。中国音乐节还停留在萌芽阶段。
直到2004年,“迷笛音乐节”(Midi Festival)在北京雕塑公园举行,从室内走向户外,并且开始面向大众售卖门票。可以说2004年的这次“迷笛音乐节”在真正意义上拉开了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序幕。
(二)缓慢发展
2004年“迷笛音乐节”之后,相继出现了“贺兰山音乐节”,“格根塔拉草原摇滚音乐节“等。中国户外音乐节发展缓慢。2007年,第一届“摩登天空音乐节”拥有超强阵容,国内外120组乐队艺人,多元音乐,包括重金属、摇滚、民谣等多种风格的音乐。至此,中国户外音乐节市场形成了两大巨头对立的局面。
(三)井喷出现
“迷笛音乐节”和“摩登天空音乐节”对立的局面在2009年被打破。当年摩登天空有限公司创办了另一个音乐节品牌——“草莓音乐节”。“草莓音乐节”与“摩登天空音乐节”成为该公司两大固定音乐节品牌,分别于每年的“五一”和“十一”举行。此外,还有丽江雪山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热波音乐节、银川乐堡绿放音乐节等等。2013年与2014年时户外音乐节“大跃进”的两年,与 2012年的89台相比,2014年中国户外音乐节的数量增加了59台,达到148台。[1]
(四)渐趋稳定
2015年中国各大音乐节相继停办或缩小规模,受政策影响北京上海音乐节数量锐减,二三线城市成为主攻市场。音乐节进入理性发展,调整整合期,发展态势渐趋稳定。
二、中国户外音乐节的运营机构
(一)专业机构
中国户外音乐节的运营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专业机构、政府、企业。第一类是专业机构。这里的专业机构指的是专业的唱片公司、演出公司或音乐创作机构,例如迷笛音乐学校和摩登天空有限公司。
(二)企业
一般企业主办的户外音乐节都是以销售某种产品为目的。企业兴衰决定音乐节的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如2004年黄燎原在贺兰山举办的“中国摇滚的光辉之路”,即“贺兰山音乐节”,随着贺兰山房产的烂尾,“贺兰山音乐节”随之消亡。
(三)政府
政府主办的户外音乐节一般与城市推广或旅游相结合,音乐节的专业性相对较弱,2013年之前,在所有类型的户外音乐节中,政府主办的户外音乐节占很大比重。但是,根据道略音乐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中国现场音乐产业研究报告》,2014年到2015年,政府主办的音乐节规模和数量有所下降,仅占到总量的10%左右。政府主办的音乐节较为著名的是“成都热波音乐节”。此外,还有丽江雪山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等。
三、中国户外音乐节的盈利模式
户外音乐节的成本比较固定,一般包括嘉宾出场费、场地设备费、广告费和人员费用。[2]总结一下,中国户外音乐节的盈利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门票
门票作为中国户外音乐节最早的收入来源之一。自2004年“迷笛音乐节”的十元票价开始,音乐节门票价格基本在逐年增长,全国巡演的户外音乐节还实行差异化策略,在不同的城市根据演出阵容定不同的票价。“迷笛音乐节”在2007年以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很显然,低廉的票价和有限的赞助并不能维持收支平衡。另外,门票销售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赠票、逃票等。门票收入虽然是户外音乐节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门票净收入并不乐观。
(二)赞助
门票和赞助是中国户外音乐节的两大收入来源。专业机构主办的音乐节在考虑赞助费问题时特别谨慎,音乐节的核心是音乐,当赞助费超过一定的限制,音乐节就会变成“广告节”,将严重影响音乐节的质量和声誉。例如“迷笛音乐节”把赞助费始终控制在总收入的10%,而“草莓音乐节”则控制在30%以内。[3]
(三)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对专业机构主办的户外音乐节来说影响不大,这类音乐节主要依靠票房收入和赞助,但是对于政府主办型音乐节至关重要。事实上,许多依靠政府补贴的音乐节很难长期维持,原因在于这类音乐节的制作者经验不足,音乐节亏损严重,最终成为烂尾工程。目前政府补贴只是音乐节总收入很小的一部分,甚至通常情况下政府仅仅在治安、消防等方面给你支持,资金补贴较少。
(四)周边产业收入
随着音乐节产业链发展越来越成熟,其盈利方式更加多样化。目前较为常见的周边产品有两类,第一类为便携型产品,比如海报、音乐光盘、t恤等;第二种则是现场体验型,比如音乐节现场的各种休闲区,包括摄影区等。但目前我国户外音乐节周边产业的开发仍处于无序状态,只是简单地将相关产品与音乐节拉在一起,没有做到紧密结合,周边产品市场缺乏独特文化品质。[4]
四、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策略
(一)实名制+双城模式,提高票房收入
实名制购买音乐节门票这一策略并不新奇,国内大部分户外音乐节一直有针对学生的学生票,学生票实行的便是实名制。发展至今,很多音乐节统一实行实名制,更方便管理音乐节现场,其次抵制不正当卖票行为,维持售票秩序。
“双城模式”即同时在两个城市举行户外音乐节。这种模式更易渲染气氛,营造炫酷的音乐氛围,关键是双城同时举行,两边嘉宾可以互动,降低音乐节制作成本。
(二)创新广告植入新路径
赞助越多,广告植入越多。当音乐节变成广告节,观众回馈的只有不满。因此,控制赞助费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创新广告植入新路径直观重要。
(三)完善周边产品链
单靠票价收入和赞助是无法平衡音乐节的收支问题,必须完善周边产业链。可以从o2o的视角,将线上音乐衍生品和线下体验相结合。比如,开设专门的网上平台,售卖音乐节的视频或音乐的版权,以及直播权,线下可以设置体验馆,售卖各种音乐节相关的纪念品及各种音像制品。
综上所述,中国户外音乐节的发展经历了萌芽产生、缓慢发展、井喷出现、渐趋稳定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其运营机构逐渐稳定,包括专业机构、企业和政府,盈利模式主要由门票、赞助、政府补贴以及周边产品收入构成,但是目前中国很多户外音乐节的收入仍然弥补成本,据此中国户外音乐节的主办机构应采用门票实名制,双城演出模式,创新广告植入新路径,完善周边产品链。
注释:
[1]道略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现场音乐产业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354639.html
[2]朱岑郁. 国内户外音乐节运营问题研究.
[3]网易. 揭秘音乐会吸金大法:草莓音乐节盈利400万(全文). [EB/OL],http://ent.163.com/13/1119/08/9E1F7P8C00032DGD_all.html
[4]时代中国文化创意网. 一场音乐集背后的降级账本 盈利模式是什么. [EB/OL],http://www.ccitimes.com/chanye/chanye/2015-05-16/127960127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