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官网2020年5月6日消息,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长丹·特汉(Dan Tehan)最近宣布继续为学前教育投资,以确保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普及。这笔资金共计4.523亿澳元,意味着在2021年年底前,每个孩子都可以继续接受600小时(每周15个小时)的学前教育。
  这项决定是對“普及学前教育国家合作”项目的扩展,该项目旨在帮助澳大利亚所有儿童在进入全日制学校之前的一年内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澳大利亚先前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得学前教育取得了明显成就,因此政府承诺将继续向各州以及各地区提供资金,并确保对各州和各地区投入资金的一致性。
  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归各州和地区管辖,教育系统在不同州和地区之间有所区别,因此,补助金将直接提供给各州和地区。自2014年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总投入已达32亿澳元,此次的资金投入将惠及超过1.1万个学前教育机构的约35万儿童。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乐欣瑜编译)
其他文献
【摘 要】要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时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之外,学一点“一材多用”的本领,不失为“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手段之一。  【关键词】善用课本 巧换视角 一材多用 议论文 论据选择    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都知道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材料,但我们常常把能够证明论点的材料,狭隘地理解为倾向跟观点完全一致的材料,其实,由于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特征,任何材料传达的
【摘 要】鲁迅,一个关注“病态社会”精神“病苦”的人,一个善于心理剖析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性格突出,情感丰富,作品中细节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中副词、连词的运用尤为有个性。  【关键词】文学评论;鲁迅;心理描写;副词;连词    鲁迅小说,关注“病态社会”中人的精神“病苦”,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深入开掘,因而显示出一种灵魂的深。高中语文教材第一篇小说,就是鲁迅的《祝福》,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鲁
【摘 要】纵观近年的高考语言表达题,不难发现,题目的设计往往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言综合修养。为备战新一轮的复习,突破语用难点,本文对今年高考的语言表达题及评分细则进行了梳理解读,希望在评分细则中发现一些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语言表达题 评分细则 备考策略     【试题通感】  2011年全国卷Ⅰ的语言表达题紧扣考纲,更加强化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又关注生活、
【摘 要】本文主要谈论讲授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后的心得。透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及海子其他的一些诗,从宏观上解读海子其人,也在心中缅怀海子。  【关键词】海子 幸福 孤独 转身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是曾获得“人民文学诗歌奖”的当代诗人海子的抒情短诗的代表作,语言朴素清新,情感纯净真诚。收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我在讲授之后,感触颇深,下面谈谈自己的体悟。    幸 福    海
【摘 要】教参中对李陵形象的认定和评价是前后矛盾的。“死亡”非即等于爱国,爱国也非以牺牲为前提。李陵,乃是悲情的英雄。  【关键词】爱国主义;李陵;苏武;形象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四)入选了《苏武传》(节选),传记通过卫律招降而不应、单于逼降而不屈、李陵说降而不动三个典型片段,塑造了一个忠心赤胆、坚贞守节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苏武北海穷厄、杖节牧羊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爱国主义是
【摘 要】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关键词】陶渊明 还乡 归隐 家居生活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的一个低级官员陶渊明选择了退隐。这个举动在漫漫的时光中,焕发出了动人的色彩。林语堂先生说他是“一位人生的爱好者”、“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和中国文化上最和谐的产物”。诚
摘要 作文开头在作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些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作文开头 比喻排比 诗句串珠 事例引入 运用题记    开头是写文章的关键,文章一开头就一定要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谓文章应有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就是指文章一开始便夺人心目,达到“春云初展即倾入”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学生易于操作的巧妙开头法。    一、比喻排比法    比
【摘要】苏轼的词以豪放雄奇著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首却大有婉约之风,读来婉转凄恻,扣人心弦。  【关键词】豪放;婉约;悼亡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他的词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得天风海雨逼人”,“须关西大汉,着铁绰板、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这是我们习惯中向学生介绍的苏轼。然而苏轼的词作并非全都如此,其中不乏婉约之作,而他的婉约作品中,恐怕要数《
一、主题与背景    苏轼的《定风波》首次选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教学这首词,我把“揣摩文本,感悟诗情;涵咏字句,觅得诗心”作为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因为古典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涵咏字句,拓展延伸,努力教出“语文味”来。我想,只有回归自然本色的语言本体教学,才能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动态
【摘 要】《长亭送别》曲子里有不少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不是单纯地把景物当作描写对象,而是站在抒情主人公的角度,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产生的相应感受写出来,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达到了情景交融、拨动心弦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长亭送别》 景物描写 情景交融    《长亭送别》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