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对象。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外在的物理环境。即教室的布局、设施等,让学生能感到温馨、身心舒适;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以此影响、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还应善于组织、协调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之建立起团结互助的班风;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文字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兴趣。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动情处,会将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有的课文可以只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的则可以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就教学手段来讲,有的可以不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只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有的则可利用多媒体手段,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不再程式化,方式、方法根据学习内容确定,符合学习规律,学生自然具有学习的兴趣。
4.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且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是由教师来确定的,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至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怎样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一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2.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生活中,我们发现学习良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其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科学性。指符合思维规律。二是目的性。指学习方法指向一定目标,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三是程序性。指学习方法具有科学而有效的步骤。四是实践性。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效地重复使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五是功效性。指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六是独立性。指学习方法能个体化,被每个学习者个体独立地使用。
3.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未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如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
4.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传统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学生不会有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很难实现自主学习。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业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久地培养,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作者单位:宿迁市实验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外在的物理环境。即教室的布局、设施等,让学生能感到温馨、身心舒适;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学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以此影响、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还应善于组织、协调生与生之间的关系,使之建立起团结互助的班风;三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利用语文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文字具有内容与形式的美,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其内在的美,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的兴趣。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语文教师通过发掘教材中的动情处,会将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3.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设计成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有的课文可以只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有的则可以将文本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就教学手段来讲,有的可以不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只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有的则可利用多媒体手段,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不再程式化,方式、方法根据学习内容确定,符合学习规律,学生自然具有学习的兴趣。
4.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为学生不断创设成功的机会,且学生一旦取得成功,就及时鼓励,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说教。
二、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是由教师来确定的,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至于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怎样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一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标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2.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生活中,我们发现学习良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其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效果。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科学性。指符合思维规律。二是目的性。指学习方法指向一定目标,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三是程序性。指学习方法具有科学而有效的步骤。四是实践性。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效地重复使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五是功效性。指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六是独立性。指学习方法能个体化,被每个学习者个体独立地使用。
3.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未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自主选择内容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和自身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如有的课,可先让学生自读,自读后交流收获及疑难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确定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解决这些疑难。当然,学生并非天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在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意识,提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
4.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应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传统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学生不会有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不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也就很难实现自主学习。
三、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注不断地增长着的资本,一个人自己毕业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自主学习的习惯是一个好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指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久地培养,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作者单位:宿迁市实验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