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出发,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现教学生活化的三个途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过分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病日益严重,批判“教育与生活脱节”,呼吁“教育回归生活”的声音越来越盛。因此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成为新一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也就是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学的方法应力求贴近生活,让学生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初中生在生活中发展。
一、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选取和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意义的领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在贯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代的初中生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保护教育对象的自尊心,关心初中生生活着的现实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把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现实生活世界的独特教育作用。
(二)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虽然与日常其他生活有所不同,但作为独立和特殊“人”的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同样是学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占据初中生作为“人”在初中这一学习阶段相当大的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反映现实生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在课堂内外要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语言眼神等的交流,在课外的接触中真诚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可以信任的朋友长辈,愿意和你交流,愿意向你请教。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顺畅沟通,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重要前提之一。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追求升学率和合格率的压力下,教学目标的定位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教学目标更多地集中在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上,更多地关注对知识的记忆和储存,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关注不足,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和个性差异的关注严重缺失。教学的过程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或者说没有把学生看作没有喜怒哀乐的冷血的人,教育凌驾于学生的生活之上,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方向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生活,首先教学目标的选择就要体现生活化。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培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征与生活气息的健康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放在首位,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面向学生的未来可能生活与终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这才是真正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的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中考的现实压力使学生只有按部就班的将教材中的内容记住,在考试中按部就班的将书上的内容照搬到试卷上,这样才算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师长的肯定和嘉许。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教科书是为教学和教学目标服务这样一种观念。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案例”,我们要注意把握的是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案例”背后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在讲到信用卡相关知识时,我们应当明确,介绍这一知识点的用意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现代金融知识,抓住了这个方向,我们就不会刻意的去追求讲课过程时的面面俱到了。
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被教材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从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教育取向,转向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教育取向。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外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网络、乡土资源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研究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向学生介绍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讨论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的变化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学环境生活化
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物质教学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比如学校建筑,校园校舍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排列方式等;心理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比如师生人际关系、校风、课堂教学气氛等。物质教学环境和心理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教学环境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这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环境的主体。因此,教学环境生活化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平等尊重的气氛能使人轻松愉悦。在这种气氛的环境中生活,人的思维会处于较活跃状态,有利于人主动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里,在感觉被尊重的心理状态下,才会愉快舒畅。在这样的环境里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在愉悦进取中健康地成长。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我们以往的教学评价大多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重视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活化,就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评价为发展服务,帮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目前的情况是思想品德课更注重教学成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敢放开手脚,而家长亦不支持实施生活化的原因。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活化,就必须转变目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实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当前,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的目的应侧重激励
皮革马力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和自我的积极评价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适当的激励有利于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其成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的内容要多元
过去的教学评价内容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片面追求合格率”的影响,片面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作为对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却丢在一旁,很少给予评价。而事实上,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优点,或能说会道,或能歌善舞,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很难适应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评价应关注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全貌。
3.评价的方式的要灵活多样
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必然要求改变单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做法,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统一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笔试与口试,开卷与毕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展示表演、行为考察、个人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的应用,注重采用实践活动评价的方式。例如,在上课开始前几分中,就近期的时事热点或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从中看出他们情感、性格等的差异等。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活,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改变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受学生欢迎,成为名副其实德育课的重要途径。生活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最大的可用知识宝库,生活成为教学的最大动力,生活化的教学必然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陈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1)
[2]张本莲.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探析[J].思想品德课教学,2009(2)
[3]楚军.初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泉州现代中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过分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弊病日益严重,批判“教育与生活脱节”,呼吁“教育回归生活”的声音越来越盛。因此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成为新一代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也就是说,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学的方法应力求贴近生活,让学生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初中生在生活中发展。
一、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选取和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活意义的领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在贯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至少应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代的初中生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保护教育对象的自尊心,关心初中生生活着的现实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政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构建学生各种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把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现实生活世界的独特教育作用。
(二)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虽然与日常其他生活有所不同,但作为独立和特殊“人”的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同样是学生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占据初中生作为“人”在初中这一学习阶段相当大的比重的重要生命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忘记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要反映现实生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于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在课堂内外要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语言眼神等的交流,在课外的接触中真诚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可以信任的朋友长辈,愿意和你交流,愿意向你请教。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顺畅沟通,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教学重要前提之一。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在追求升学率和合格率的压力下,教学目标的定位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教学目标更多地集中在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上,更多地关注对知识的记忆和储存,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关注不足,对学生的发展实际和个性差异的关注严重缺失。教学的过程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或者说没有把学生看作没有喜怒哀乐的冷血的人,教育凌驾于学生的生活之上,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天性。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方向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回归生活,首先教学目标的选择就要体现生活化。也就是说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生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培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时代特征与生活气息的健康心理品质,法律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并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放在首位,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面向学生的未来可能生活与终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这才是真正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的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教育,中考的现实压力使学生只有按部就班的将教材中的内容记住,在考试中按部就班的将书上的内容照搬到试卷上,这样才算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师长的肯定和嘉许。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教科书是为教学和教学目标服务这样一种观念。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案例”,我们要注意把握的是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案例”背后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在讲到信用卡相关知识时,我们应当明确,介绍这一知识点的用意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现代金融知识,抓住了这个方向,我们就不会刻意的去追求讲课过程时的面面俱到了。
教学内容的设计不能被教材中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从远离学生生活的“理想化”教育取向,转向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化”教育取向。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外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网络、乡土资源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调查研究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向学生介绍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讨论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的变化等。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学环境生活化
教学环境是指对教学的发生、存在和发展产生制约和控制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因素的环境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物质教学环境指的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所处的客观环境,比如学校建筑,校园校舍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排列方式等;心理教学环境指的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环境,比如师生人际关系、校风、课堂教学气氛等。物质教学环境和心理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教学环境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这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一个因素。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环境的主体。因此,教学环境生活化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告诉我们:平等尊重的气氛能使人轻松愉悦。在这种气氛的环境中生活,人的思维会处于较活跃状态,有利于人主动对外界信息的接受。学生只有在平等民主的氛围里,在感觉被尊重的心理状态下,才会愉快舒畅。在这样的环境里才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在愉悦进取中健康地成长。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我们以往的教学评价大多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重视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活化,就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评价为发展服务,帮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目前的情况是思想品德课更注重教学成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敢放开手脚,而家长亦不支持实施生活化的原因。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生活化,就必须转变目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实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当前,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侧重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的目的应侧重激励
皮革马力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和自我的积极评价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适当的激励有利于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其成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应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感,增强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的内容要多元
过去的教学评价内容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片面追求合格率”的影响,片面化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作为对学生发展更为重要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却丢在一旁,很少给予评价。而事实上,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优点,或能说会道,或能歌善舞,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很难适应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评价应关注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的态度,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全貌。
3.评价的方式的要灵活多样
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必然要求改变单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做法,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统一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笔试与口试,开卷与毕卷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展示表演、行为考察、个人成长记录等评价方式的应用,注重采用实践活动评价的方式。例如,在上课开始前几分中,就近期的时事热点或学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从中看出他们情感、性格等的差异等。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生活,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改变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受学生欢迎,成为名副其实德育课的重要途径。生活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活成为思想品德课最大的可用知识宝库,生活成为教学的最大动力,生活化的教学必然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1]陈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1)
[2]张本莲.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探析[J].思想品德课教学,2009(2)
[3]楚军.初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泉州现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