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总体而言,工学结合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特别是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困难更多、更大,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创新办法不多、实践经验不足等。如何探索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本文介绍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所做的有益尝试,以对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科专业;工学结合;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5-0024-03
1文科专业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学科,文科类专业即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专业。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可见,工学结合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从广义上讲,工学结合的“工”是指生产实践,“学”是指学校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工学结合的“工”并不一定完全要在校外工厂企业完成,校内的企业部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甚至学校本身和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可以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场所[2]。
2探索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教高[2004]3号)的19个专业大类,122个二级类专业,753个专业中,文科类专业约占总专业数的45%。可见,加强对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总是存在一种误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显现,实验实训难以组织,校企合作比较困难,工学结合难以实施等。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文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很是薄弱,课程总是围绕学科体系设置,教学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训教学为辅,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仍然沿用传统办法,使得文科类专业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如果不走出这种观念误区,势必影响高职文科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影响到文科类专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3]。因此,研究和创新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对文科类专业有效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创新途径
不可否认,文科类专业要实施工学结合确实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创新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新途径,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主要做法如下。
3.1更新观念,走出误区
为了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及时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讨论,并组织培训。通过学习讨论和培训,教职工教学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奠定了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走出了“文科类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比工科类和其它应用技术科类的专业更困难”的误区。
3.2着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配合工学结合的模式实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进行全面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求课程设计开发以工作过程系统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干专业基本完成了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
3.3大力进行校企合作
要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基础。要有效进行校企合作,除了依靠地方政府的协调支持外,还可以利用行业企业协会和校企合作专业服务公司牵线搭桥。
当然,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学校,学校要想方设法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工学结合提供条件。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在充分认识困难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动全校力量牵线搭桥,不管是谁,只要联系到合作单位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派院领导出面协调和联系,广泛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给合作单位挂牌“某某学院实习基地”来提升企业声誉;给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为他们进行管理软件开发、免费培训他们的员工;聘请合作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顾问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平时邀请这些“顾问和成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节假日邀请这些“顾问和成员”到学校交流或学校主动到合作单位走访等等办法,来稳定合作的长期进行和进一步深入。目前,通过多种办法,全校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单位有210个,2009年12月学校举办的校内毕业生招聘会上,这些单位提供了4500多个岗位,是全校毕业生总数的3倍。校企合作的建立为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3.4多途径实施工学结合
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有了充分数量的稳定良好的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就比较容易。文科类专业由于岗位的分散性,要求每个学生派出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场指导的任务主要由合作单位的指导人员进行。为了使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更加顺利,也为防止工作中分工不清甚至出现推诿现象,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议书,明确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要承担学生进行实习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和培训活动。学校要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实习计划,并派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巡查,要充分利用通讯和网络,在线解答学生实习中的问题。
除了普通的工学结合模式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酒店管理专业与广州丽江明珠酒店和广州嘉怡国际酒店进行“订单式”培养,并采用“2 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与羊城之旅进行合作定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教育类专业与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成立了“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教学班”,招生时直接以“三智教学班”的名义招生,学生入学时便与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工作。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参与该班的招生面试、入学教育和培养的全过程;动漫设计专业与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韩国)签订了产学合作意向书,本着用人单位“预先定岗、双方合作、按需施教、定向培养”的基本原则,由双方协同修改、补充、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期间,就直接到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工作,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行工学结合。每所高职院校的设置都有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都存在地域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工学结合。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就充分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进行全方位的工学结合。每年4月和10月,规模庞大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召开,交易会上需要大量服务性人才,学校利用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与“广交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期派出上千学生到“广交会”上进行有报酬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学校又借毗邻亚运村的优势,与广州亚组委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将派出1500多名学生,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进行有偿服务。
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文科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成本较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是一个较优选择,成本低,效果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多个专业探索出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学校做出明确规定,凡是学校资源能为教学服务,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了“校园网络贸易公司”,“公司”的所有策划、技术、实施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公司”主要在网上经营教师和学生用品,进货、销售、结算都是学生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则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校园超市和跳蚤市场,同样的管理、进货、销售、结算都由学生完成;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专业则将整个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包括水电、卫生、绿化等都有这些专业的学生现场参与;文秘专业学生更是将学校各个办公室和档案室作为自己长期实习的地方,每天下课就到各办公室做教职工的助手,既帮助了教职工,又锻炼了能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一举多得;酒店管理专业将学校食堂和培训中心作为实习的地方,食堂和培训中心给予学生一定报酬;服装设计专业承接学校的班、团、队服的设计与制作,既锻炼了技能,也获得了收益;旅游管理专业则与旅游公司合作,让有导游证的学生亲自为学校师生带团,既有教学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双证率超过80%,有的超过90%;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报到率和就业率逐步提高,2006年以来,学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200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06%,远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就业率,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前列。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93%以上,用人单位充分地肯定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专业理论较扎实、业务能力较强、职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广东省妇联、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之,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虽然存在许多困难,但只要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学校如果能开动脑筋,挖掘校内外资源,文科类专业同样可以与其它类专业一样较好地进行工学结合,甚至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3-5,8.
[2]曹晓兰.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4):81-84.
[3]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48-49.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科专业;工学结合;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0)05-0024-03
1文科专业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文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学科,文科类专业即是人文社会科学类的专业。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1]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可见,工学结合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从广义上讲,工学结合的“工”是指生产实践,“学”是指学校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工学结合的“工”并不一定完全要在校外工厂企业完成,校内的企业部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甚至学校本身和学校的各个部门,都可以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场所[2]。
2探索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教高[2004]3号)的19个专业大类,122个二级类专业,753个专业中,文科类专业约占总专业数的45%。可见,加强对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实践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总是存在一种误区: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显现,实验实训难以组织,校企合作比较困难,工学结合难以实施等。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对文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文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很是薄弱,课程总是围绕学科体系设置,教学多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实训教学为辅,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仍然沿用传统办法,使得文科类专业教学质量整体不高。如果不走出这种观念误区,势必影响高职文科类专业建设和改革,影响到文科类专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3]。因此,研究和创新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对文科类专业有效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3文科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创新途径
不可否认,文科类专业要实施工学结合确实存在许多现实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创新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的新途径,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进行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主要做法如下。
3.1更新观念,走出误区
为了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及时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讨论,并组织培训。通过学习讨论和培训,教职工教学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奠定了进行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走出了“文科类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比工科类和其它应用技术科类的专业更困难”的误区。
3.2着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配合工学结合的模式实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进行全面的课程体系改革。要求课程设计开发以工作过程系统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依据,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评价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主干专业基本完成了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置。
3.3大力进行校企合作
要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基础。要有效进行校企合作,除了依靠地方政府的协调支持外,还可以利用行业企业协会和校企合作专业服务公司牵线搭桥。
当然,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学校,学校要想方设法与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工学结合提供条件。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是,在充分认识困难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发动全校力量牵线搭桥,不管是谁,只要联系到合作单位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派院领导出面协调和联系,广泛进行校企合作。通过给合作单位挂牌“某某学院实习基地”来提升企业声誉;给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为他们进行管理软件开发、免费培训他们的员工;聘请合作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学顾问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平时邀请这些“顾问和成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节假日邀请这些“顾问和成员”到学校交流或学校主动到合作单位走访等等办法,来稳定合作的长期进行和进一步深入。目前,通过多种办法,全校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单位有210个,2009年12月学校举办的校内毕业生招聘会上,这些单位提供了4500多个岗位,是全校毕业生总数的3倍。校企合作的建立为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3.4多途径实施工学结合
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有了充分数量的稳定良好的合作单位,进行工学结合就比较容易。文科类专业由于岗位的分散性,要求每个学生派出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场指导的任务主要由合作单位的指导人员进行。为了使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更加顺利,也为防止工作中分工不清甚至出现推诿现象,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学生实习协议书,明确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的责任。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要承担学生进行实习后的一切生产、教育和培训活动。学校要结合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并实施实习计划,并派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巡查,要充分利用通讯和网络,在线解答学生实习中的问题。
除了普通的工学结合模式外,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酒店管理专业与广州丽江明珠酒店和广州嘉怡国际酒店进行“订单式”培养,并采用“2 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与羊城之旅进行合作定向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教育类专业与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成立了“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教学班”,招生时直接以“三智教学班”的名义招生,学生入学时便与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签订协议,毕业后可直接进入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工作。深圳三智国际教育机构参与该班的招生面试、入学教育和培养的全过程;动漫设计专业与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韩国)签订了产学合作意向书,本着用人单位“预先定岗、双方合作、按需施教、定向培养”的基本原则,由双方协同修改、补充、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在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期间,就直接到广州卡天设计有限公司工作,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进行工学结合。每所高职院校的设置都有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都存在地域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工学结合。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就充分利用每年两届的“广交会”进行全方位的工学结合。每年4月和10月,规模庞大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召开,交易会上需要大量服务性人才,学校利用地域优势和特色优势,与“广交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期派出上千学生到“广交会”上进行有报酬的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年学校又借毗邻亚运村的优势,与广州亚组委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将派出1500多名学生,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进行有偿服务。
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文科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成本较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是一个较优选择,成本低,效果好。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多个专业探索出利用校内资源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学校做出明确规定,凡是学校资源能为教学服务,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成立了“校园网络贸易公司”,“公司”的所有策划、技术、实施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公司”主要在网上经营教师和学生用品,进货、销售、结算都是学生完成;市场营销专业则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校园超市和跳蚤市场,同样的管理、进货、销售、结算都由学生完成;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专业则将整个学校作为服务对象,包括水电、卫生、绿化等都有这些专业的学生现场参与;文秘专业学生更是将学校各个办公室和档案室作为自己长期实习的地方,每天下课就到各办公室做教职工的助手,既帮助了教职工,又锻炼了能力,还融洽了师生关系,一举多得;酒店管理专业将学校食堂和培训中心作为实习的地方,食堂和培训中心给予学生一定报酬;服装设计专业承接学校的班、团、队服的设计与制作,既锻炼了技能,也获得了收益;旅游管理专业则与旅游公司合作,让有导游证的学生亲自为学校师生带团,既有教学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双证率超过80%,有的超过90%;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报到率和就业率逐步提高,2006年以来,学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其中200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06%,远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就业率,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前列。经过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93%以上,用人单位充分地肯定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专业理论较扎实、业务能力较强、职业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广东省妇联、省教育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之,文科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虽然存在许多困难,但只要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学校如果能开动脑筋,挖掘校内外资源,文科类专业同样可以与其它类专业一样较好地进行工学结合,甚至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机械职业教育,2007,(4):3-5,8.
[2]曹晓兰.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4):81-84.
[3]刘紫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