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中高考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如今,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体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摆脱思维定势,用独特的视角写出独特的文章。我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从作文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入手,谈谈如何在作文写作中创新。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一、教学理念环节,天马行空练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学生们的思维可谓是天马行空。因此,往往被人贴上“异类”的标签,但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往往是这种“异类思维”能写出超凡脱俗的文章。所以,我的作文教学理念就是引导学生的异类思维,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 或“标新立异”。
标新,即独创新意。立异,即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就是通过独创的思维方式展现不同寻常的文章作品。
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或“标新立异”,特别要尊重和支持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异类思维。在这里假设两种情况:一、教师问:“你们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睁开眼睛”;二、比如让学生填写诗句,老师说洛阳亲友如相问的下一句是什么?学生突然答到:“就说我在岳阳楼。”大家想一想在遇到这些情况时通常会有什么反应,是大发雷霆还是会心一笑?像上面所举两个例子,其实都显示出学生思维不同于常人,开放、灵活,富于思想、个性和创造,它比那些只有标准答案,陈词滥调、瞎编乱抄、假话套话的作文要强几十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否定,学生最基本的创意都被抹杀了,还怎么敢突破固有模式写出新意呢?所以,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墨守陈规。
二、立意环节,远近高低各不同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一篇文章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立意的创新与生活实践有关,与作者的内心相连。因此,在立意的环节要“立”的高远,“立”的免于流俗,“发前人所未发”。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立意上的创新。我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说的就是立意发法的奇特作用。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进行立论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一山能容二虎,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近朱者赤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强调个人内因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训练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
三、 素材选择环节,打破常规见细节
文章素材的选择要选择新颖的,别人不了解的或不注意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不要一写到师生情就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或者灯下批作业,一写到父母亲情就是写自己发高烧后爸爸妈妈冒雨送自己去医院……其实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学会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细节或片段,在细节中以小见大。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作者的父亲送站时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体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发现。最好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一篇好的作文就说充分体现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做好素材。如,我让多学生放假的时候去观察集市上的小商贩,消费者以及他们直接讨价还价的过程,在根据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从不同的视角写一篇作文,这样的材料一定会比“凭空想象”的新颖、鲜活。当然也不是任何材料都有价值,我们所选择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和思想性,要反映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语言表达环节,文章性僻耽佳句
当学生有了想要创作的冲动,有了独特新颖的构思,作为教师就要鼓励他们选择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用他们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文章富有情感,冲击读者的心灵与视线,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童话、寓言、诗歌……形式不拘一格;顺叙、倒叙、插叙……方式不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视情而定,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表达。
鲜活、生动的语言是一篇好文章的保障。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学生脑海里记住的就是一些重用的固定词组,不善于积累和变化,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这里要强调的是,文章的题目必须要“新”,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一篇文章中,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拟好一个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虽然只有两个字就点名了文章的主题。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忘却”和“纪念”这一对矛盾体的结合就能吸引读者读下去。同时,在文章的正文是主体部分,也不可忽略,平时要多积累素材。要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把你认识写的好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记到一个本子里,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丰富了,下笔就如有神了。另外,我们还要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从中汲取养料。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如鲁迅的质朴平实、辛辣幽默;朱自清的婉约柔顺,娓娓道来;冰心的清新秀丽、典雅细腻;艾青的感情深沉、富有哲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些优秀名家的生动语言,但不要照搬照抄,生硬模仿。
作者简介:张仁海(1963-),男,工作单位:黄榆乡九年制学校工作,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
一、教学理念环节,天马行空练思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学生们的思维可谓是天马行空。因此,往往被人贴上“异类”的标签,但在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往往是这种“异类思维”能写出超凡脱俗的文章。所以,我的作文教学理念就是引导学生的异类思维,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 或“标新立异”。
标新,即独创新意。立异,即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就是通过独创的思维方式展现不同寻常的文章作品。
我们要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或“标新立异”,特别要尊重和支持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异类思维。在这里假设两种情况:一、教师问:“你们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睁开眼睛”;二、比如让学生填写诗句,老师说洛阳亲友如相问的下一句是什么?学生突然答到:“就说我在岳阳楼。”大家想一想在遇到这些情况时通常会有什么反应,是大发雷霆还是会心一笑?像上面所举两个例子,其实都显示出学生思维不同于常人,开放、灵活,富于思想、个性和创造,它比那些只有标准答案,陈词滥调、瞎编乱抄、假话套话的作文要强几十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否定,学生最基本的创意都被抹杀了,还怎么敢突破固有模式写出新意呢?所以,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墨守陈规。
二、立意环节,远近高低各不同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一篇文章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立意的创新与生活实践有关,与作者的内心相连。因此,在立意的环节要“立”的高远,“立”的免于流俗,“发前人所未发”。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立意上的创新。我们常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说的就是立意发法的奇特作用。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可以根据课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进行立论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一山能容二虎,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近朱者赤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强调个人内因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训练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多角度思考的好习惯。
三、 素材选择环节,打破常规见细节
文章素材的选择要选择新颖的,别人不了解的或不注意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准确地为主题服务。不要一写到师生情就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或者灯下批作业,一写到父母亲情就是写自己发高烧后爸爸妈妈冒雨送自己去医院……其实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学会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细节或片段,在细节中以小见大。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通过作者的父亲送站时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体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其实,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善于观察、发现。最好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一篇好的作文就说充分体现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做好素材。如,我让多学生放假的时候去观察集市上的小商贩,消费者以及他们直接讨价还价的过程,在根据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从不同的视角写一篇作文,这样的材料一定会比“凭空想象”的新颖、鲜活。当然也不是任何材料都有价值,我们所选择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和思想性,要反映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语言表达环节,文章性僻耽佳句
当学生有了想要创作的冲动,有了独特新颖的构思,作为教师就要鼓励他们选择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用他们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样,才能使文章富有情感,冲击读者的心灵与视线,令人耳目一新。因此,教师要放宽对学生文章体裁、叙述方式等要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童话、寓言、诗歌……形式不拘一格;顺叙、倒叙、插叙……方式不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视情而定,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表达。
鲜活、生动的语言是一篇好文章的保障。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很多学生脑海里记住的就是一些重用的固定词组,不善于积累和变化,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这里要强调的是,文章的题目必须要“新”,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一篇文章中,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拟好一个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比如朱自清的《背影》,虽然只有两个字就点名了文章的主题。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忘却”和“纪念”这一对矛盾体的结合就能吸引读者读下去。同时,在文章的正文是主体部分,也不可忽略,平时要多积累素材。要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把你认识写的好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记到一个本子里,日积月累,你的词汇量丰富了,下笔就如有神了。另外,我们还要广泛而深入地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从中汲取养料。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如鲁迅的质朴平实、辛辣幽默;朱自清的婉约柔顺,娓娓道来;冰心的清新秀丽、典雅细腻;艾青的感情深沉、富有哲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些优秀名家的生动语言,但不要照搬照抄,生硬模仿。
作者简介:张仁海(1963-),男,工作单位:黄榆乡九年制学校工作,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