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或住院病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辅以维生素B1,B12,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外加匹多莫德分散片800mg口服,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d静脉滴注,余与对照组相同,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疗效高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匹多莫德;复方甘草酸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然存在被侵犯部位神经痛, 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笔者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28~56),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27例,三叉神经9例,腰骶部神经4例。阿昔洛韦(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岁(32~57),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25例,三叉神经11例,腰骶部神经3例。所有病例在发病后均未系统或外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无心、脑、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0.4/次,每日4次口服。辅以维生素B1, B12,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外加,匹多莫德分散片800mg口服,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d静脉滴注,其它治疗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疗程均为7天。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及体征,如红斑、水疱、烧灼感、疼痛等的轻重情况进行评分,重度>12分,中度6~12分,轻度<6分。临床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有效率以治愈加显效计算。
  1.4、结果
  治疗组(40例)治愈:75% 显效:6例15%有效:4例10%无效:0例 有效率90%对照组(39例)治愈:23例58.9%显效:5例12.8%有效:7例17.9%无效:3例7.6%有效率71.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
  2、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阿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强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病毒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掺入病毒链中,抑制病毒的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具有高效、低毒、对炎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特点。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感染已有肯定的疗效[2]。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二肽免疫调节剂,既能调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能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映;可以促进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坏死组织或机体异物的吞噬作用,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刺进T细胞的分化、增生,同时促进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对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的作用。[3]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对病毒灭活及较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方面,但较少发生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4]。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后根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带状疱疹患者大多数都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机体的感染率,充分发挥复方甘草酸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减轻病人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炎症,改善了神经疼痛,也避免了因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的副作用发生。因此可使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明显缩短、缓解疼痛、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较单用阿昔洛韦常规療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显著,患者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疗程缩短,且安全性好,无合并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79;
  [2]杨志芳;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01,23(1):31;
  [3]王莉佳,罗蓉,杨锡强,等;匹多莫德影响辅助T细胞亚群功能的体外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10,21(1):130-132;
  [4]宋方闻,白永敏,陈玉祥,等;美能(8一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构型及临床疗效.中国药房,2003,14(5):3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慢性胃肠炎患者中,应用飞扬肠胃炎片和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慢性胃肠炎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和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7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氟尿嘧啶对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鼻咽癌48例,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共24例,治疗用药选择顺铂、氟尿嘧啶;实验组共24例,治疗用药选择奈达铂、氟尿嘧啶。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60mi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5岁择期行下肢手术患儿5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 和盐酸利多卡因组(B组),各28例。观察患儿骶管阻滞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及围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报告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4年3月4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ADR监测工作步入法制轨道的标志,是ADR监测工作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关键词】ADR监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分析我省中药饮片的现状,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我省当前中药饮片现状及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中药饮片存在炮制不规范、管理不够完善、经销渠道混乱等问题。结论:提高中药饮片质量,除应重视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工艺外,还应加强管理,注重保管及贮存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药物的种类不断增多,药房药物的种类以及数量持续增加,加重了药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并且影响药物的管理与存放,一旦药物存放不当,将引起药物失效、损坏等现象,为药房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药房药品的管理与养护十分重要。本研究中首先介绍了药物养护过程中的现状以及药物养护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提高校区药品服务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调查2008年至2010年校区用药记录,分析用药的特点。结果:部分不合理用药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结论:强化药品风险意识,提高用药安全,确保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  【关键词】校区用药;药品风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校区医疗服务为解决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药物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研究组)和碘甘油(对照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牙龈指数、牙周袋的深度、牙齿松动度等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 探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联合应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亲属知悉并同意后,将我院近一年治疗的1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方案进行治疗,治疗7 d 后根据患者喘憋、气促、咳嗽以及两肺哮鸣音等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