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或住院病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辅以维生素B1,B12,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外加匹多莫德分散片800mg口服,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d静脉滴注,余与对照组相同,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疗效高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匹多莫德;复方甘草酸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然存在被侵犯部位神经痛, 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笔者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28~56),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27例,三叉神经9例,腰骶部神经4例。阿昔洛韦(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岁(32~57),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25例,三叉神经11例,腰骶部神经3例。所有病例在发病后均未系统或外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无心、脑、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0.4/次,每日4次口服。辅以维生素B1, B12,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外加,匹多莫德分散片800mg口服,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d静脉滴注,其它治疗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疗程均为7天。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及体征,如红斑、水疱、烧灼感、疼痛等的轻重情况进行评分,重度>12分,中度6~12分,轻度<6分。临床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有效率以治愈加显效计算。
1.4、结果
治疗组(40例)治愈:75% 显效:6例15%有效:4例10%无效:0例 有效率90%对照组(39例)治愈:23例58.9%显效:5例12.8%有效:7例17.9%无效:3例7.6%有效率71.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
2、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阿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强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病毒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掺入病毒链中,抑制病毒的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具有高效、低毒、对炎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特点。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感染已有肯定的疗效[2]。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二肽免疫调节剂,既能调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能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映;可以促进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坏死组织或机体异物的吞噬作用,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刺进T细胞的分化、增生,同时促进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对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的作用。[3]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对病毒灭活及较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方面,但较少发生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4]。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后根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带状疱疹患者大多数都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机体的感染率,充分发挥复方甘草酸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减轻病人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炎症,改善了神经疼痛,也避免了因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的副作用发生。因此可使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明显缩短、缓解疼痛、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较单用阿昔洛韦常规療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显著,患者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疗程缩短,且安全性好,无合并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79;
[2]杨志芳;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01,23(1):31;
[3]王莉佳,罗蓉,杨锡强,等;匹多莫德影响辅助T细胞亚群功能的体外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10,21(1):130-132;
[4]宋方闻,白永敏,陈玉祥,等;美能(8一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构型及临床疗效.中国药房,2003,14(5):304。
【摘要】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或住院病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辅以维生素B1,B12,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外加匹多莫德分散片800mg口服,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d静脉滴注,余与对照组相同,疗程均为7天。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1.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疗效高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匹多莫德;复方甘草酸苷;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为本病的重要特征,一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然存在被侵犯部位神经痛, 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笔者采用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1]。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岁(28~56),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27例,三叉神经9例,腰骶部神经4例。阿昔洛韦(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岁(32~57),病程1~5日。皮损分布:肋间神经25例,三叉神经11例,腰骶部神经3例。所有病例在发病后均未系统或外用其他抗病毒药物,无心、脑、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片0.4/次,每日4次口服。辅以维生素B1, B12,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外加,匹多莫德分散片800mg口服,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 d静脉滴注,其它治疗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疗程均为7天。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及体征,如红斑、水疱、烧灼感、疼痛等的轻重情况进行评分,重度>12分,中度6~12分,轻度<6分。临床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70%;有效: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有效率以治愈加显效计算。
1.4、结果
治疗组(40例)治愈:75% 显效:6例15%有效:4例10%无效:0例 有效率90%对照组(39例)治愈:23例58.9%显效:5例12.8%有效:7例17.9%无效:3例7.6%有效率71.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
2、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阿昔洛韦对疱疹病毒有强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病毒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掺入病毒链中,抑制病毒的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具有高效、低毒、对炎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特点。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感染已有肯定的疗效[2]。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二肽免疫调节剂,既能调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也能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映;可以促进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对坏死组织或机体异物的吞噬作用,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刺进T细胞的分化、增生,同时促进免疫调节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对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的作用。[3]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对病毒灭活及较强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方面,但较少发生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是治疗带状疱疹的理想药物[4]。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后根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带状疱疹患者大多数都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机体的感染率,充分发挥复方甘草酸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减轻病人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炎症,改善了神经疼痛,也避免了因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的副作用发生。因此可使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明显缩短、缓解疼痛、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匹多莫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较单用阿昔洛韦常规療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更显著,患者皮疹消退快,疼痛缓解迅速,疗程缩短,且安全性好,无合并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第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79;
[2]杨志芳;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01,23(1):31;
[3]王莉佳,罗蓉,杨锡强,等;匹多莫德影响辅助T细胞亚群功能的体外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10,21(1):130-132;
[4]宋方闻,白永敏,陈玉祥,等;美能(8一甘草酸复方制剂)的分子构型及临床疗效.中国药房,2003,14(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