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在分析目前高职师范类院校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立足学前教育专业,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等,尝试从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力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有的放矢的搞好英语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真正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以及今后的进修发展。
【关键词】大专 学前教育 英语课程
前言
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属于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从中等师范学校转型而来的高师院校,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英语教学如何能够适应新形势,形成与学前师范教育相匹配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广大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大课题。本研究力图通过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进一步拓展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进一步求学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规范。然而我校原有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我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占很大比重,形成性评价仅限于平时考勤,完成作业等简单的评价。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小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好,英语课听不懂,老师不关注,期末考试时可能就会选择作弊或者直接放弃英语学习。要想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就应该改革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更有监督激励作用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纳入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
1.问卷调查与前测。本次调查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2013级1班、2班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在学生入学初,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都进行了前问卷调查和前测。目的是为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问卷题目内容涉及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motivation and interest)、英语学习习惯与态度(habits and attitudes)、英语学习方式与策略(methods and strategies)以及英语考核与评价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四 方面。
(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情况。两个班年龄分布大体一样,从高考英语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21分和55分,对照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19分和57分,每个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8分和87分。所以,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大体相同。
(2)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习惯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普遍认为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最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也是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是大家的英语学习兴趣却很,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困难,30%的学生基本没有信心能学好英语。90%以上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选择总是或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20%左右。虽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满意,却不愿意积极地去改变这种现状。总之,尽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很难靠自己的努力,跟上老师的课堂教学,课下没有开口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更别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来看,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检查仅限于读课文、背单词或翻译语法练习,学生基本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单纯用一张期末试题来衡量学习水平是不全面的。
2.实验过程。基于学生反映的问题情况,老师们借鉴同类学校的评价方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开学初,再次征求学生意见,设计了以学生学习档案表为依托的评价方式,在实验班试行。
首先,细化学生的平时成绩。10分是学生自选的口语展示成绩。每次课都有学生做3分钟的班级报告(class report),内容可以选择讲英语故事(story telling)、演唱英语儿歌(nursery rhyme performance)、短剧表演(role play)、两人对话(dialogue)、课文朗读或复述(passage reading and retelling)等,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老师当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20分是每学期进行两次口语测试的成绩。对水平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口试包括朗读课文和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等;水平中等的同学可以编写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角色扮演;对于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可以提供给他们话题,自己谈论想法。任课老师要给学生的两次口语展示讲评、打分并记录。另外10分可以与课堂考勤、听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挂钩,学期结束将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单反馈给每个学生,并与学生交流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次,强调合作学习,建立英语学习小组。我们学校每个班的班额很大,大都在50人上下,任课老师很难做到每次课提问所有的学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补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展示很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课堂表现进行互评,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容包括学习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知识掌握等方面。这样小组成员间的自评和互评,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补充,从而更全面的评价每个学生。
最后,当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进行某个英语文化主题的介绍与演示。文化主题涉及西方节日、大学生活、电影赏析等。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确定主题,分工搜寻相关材料,做成幻灯片,并在全班范围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主题项目的制作和展示,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并真正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后结果分析。经过两年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尝试,笔者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英语口语测试,结果如下。
(1)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从口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学习兴趣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方面,变化比较明显。首先在语音语调上,实验班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单词的读音,语调较自然。而对照班的学生在语音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常用的单词发音不准确,影响了整体的意思表达。其次在词汇量和正确语法使用方面,实验班的学生能使用较正确而贴切的词语进行表达,能有意识地使用新学的词汇,语法上虽有使用不当之处,但不影响意思的传输。而对照班的学生词汇量上没有明显提高,比较多的学生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导致交际经常中断。最后在互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实验班的学生能够利用互动策略就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在交谈中能够及时回应大部分的交际话题。而对照班的学生在交际时缺乏互动策略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停顿,难以坚持三个话轮以上的语言交流。
(2)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后问卷调查中,两个班学生实验前后针对英语学习兴趣、参与英语测试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方面的选择比例出现变化。尤其是实验班认为“学习英语口语兴趣大”的人数由实验前的5.3%增加到了31.6%,而对照班只多了2人;实验班选择“兴趣不太大或没有”的学生由21人下降到了7人,占12%;在“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方面,实验班普遍选择“较强”,占46.6%,选择“很少或没有”的人数只有10人。而对照班这几个选项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见,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实验班的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进行前,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走神、说话和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时有出现。实验后的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针对“是否课前预习”,“是否主动背单词”,“是否主动观看英语电影等英语节目”,和“是否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等题目,实验班选择“总是,经常”的学生人数分别增加了十个到十五个百分比。然而对照班这四个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新的评价方法的实施,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更加清楚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从而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验班选择总是或经常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生数从实验前的11个增加到44人,三分之二的学生愿意参与合作学习。同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你的英语口语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和“你是否喜欢让同伴参与评价你的学习”这两个调查选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选择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形成性评价开始实施以后,实验班“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人由10上升至22人,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明显减少。然而对照班这几项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由于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细化了平时成绩的分数分配,大多数学生开始乐意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锻炼并养成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对自身和他人都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
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我们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以及评价主体上,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学生的评价方式的选择、建立、使用和修改都是学生实际参与的,而且有详细的记录。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档案、观察学习评价表,老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时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动态;学生通过学习评价表,逐渐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师生通过讨论,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项目与演示也要求学生紧密合作,无论是确定主题、筛选材料、形成项目还是最后的演示与答辩,都是师生共同的劳动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研究问题与建议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指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与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有更多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职业追求的学生进步。而且老师们一定要铭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好坏,而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终结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总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也保证了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郭贝.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钟纬.关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肖江蓠.形成性评价在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大专 学前教育 英语课程
前言
目前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属于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从中等师范学校转型而来的高师院校,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英语教学如何能够适应新形势,形成与学前师范教育相匹配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广大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大课题。本研究力图通过改革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针对性,进一步拓展英语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为未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进一步求学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做到科学、公平、规范。然而我校原有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终结性评价。我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占很大比重,形成性评价仅限于平时考勤,完成作业等简单的评价。所以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小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好,英语课听不懂,老师不关注,期末考试时可能就会选择作弊或者直接放弃英语学习。要想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就应该改革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更有监督激励作用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纳入评价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
1.问卷调查与前测。本次调查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2013级1班、2班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在学生入学初,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都进行了前问卷调查和前测。目的是为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问卷题目内容涉及英语学习动机与兴趣(motivation and interest)、英语学习习惯与态度(habits and attitudes)、英语学习方式与策略(methods and strategies)以及英语考核与评价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四 方面。
(1)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基本情况。两个班年龄分布大体一样,从高考英语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21分和55分,对照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分别为119分和57分,每个班的平均分分别为88分和87分。所以,实验前的基本情况大体相同。
(2)前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从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习惯等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普遍认为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最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也是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是大家的英语学习兴趣却很,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太困难,30%的学生基本没有信心能学好英语。90%以上的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选择总是或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20%左右。虽然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满意,却不愿意积极地去改变这种现状。总之,尽管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非常清楚,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很难靠自己的努力,跟上老师的课堂教学,课下没有开口练习的机会,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更别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来看,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8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检查仅限于读课文、背单词或翻译语法练习,学生基本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单纯用一张期末试题来衡量学习水平是不全面的。
2.实验过程。基于学生反映的问题情况,老师们借鉴同类学校的评价方式,并结合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探讨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操作步骤。开学初,再次征求学生意见,设计了以学生学习档案表为依托的评价方式,在实验班试行。
首先,细化学生的平时成绩。10分是学生自选的口语展示成绩。每次课都有学生做3分钟的班级报告(class report),内容可以选择讲英语故事(story telling)、演唱英语儿歌(nursery rhyme performance)、短剧表演(role play)、两人对话(dialogue)、课文朗读或复述(passage reading and retelling)等,要求学生语音语调基本准确。老师当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做好记录。20分是每学期进行两次口语测试的成绩。对水平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口试包括朗读课文和回答老师简单提问等;水平中等的同学可以编写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对话或角色扮演;对于水平高一些的学生,可以提供给他们话题,自己谈论想法。任课老师要给学生的两次口语展示讲评、打分并记录。另外10分可以与课堂考勤、听写、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挂钩,学期结束将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单反馈给每个学生,并与学生交流今后的努力方向。
其次,强调合作学习,建立英语学习小组。我们学校每个班的班额很大,大都在50人上下,任课老师很难做到每次课提问所有的学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补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展示很多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课后,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课堂表现进行互评,并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内容包括学习参与程度、合作学习、知识掌握等方面。这样小组成员间的自评和互评,是老师对学生评价的补充,从而更全面的评价每个学生。
最后,当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进行某个英语文化主题的介绍与演示。文化主题涉及西方节日、大学生活、电影赏析等。学生们可以在小组内确定主题,分工搜寻相关材料,做成幻灯片,并在全班范围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主题项目的制作和展示,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并真正提高了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后结果分析。经过两年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尝试,笔者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英语口语测试,结果如下。
(1)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从口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学习兴趣和交际策略的使用方面,变化比较明显。首先在语音语调上,实验班的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单词的读音,语调较自然。而对照班的学生在语音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常用的单词发音不准确,影响了整体的意思表达。其次在词汇量和正确语法使用方面,实验班的学生能使用较正确而贴切的词语进行表达,能有意识地使用新学的词汇,语法上虽有使用不当之处,但不影响意思的传输。而对照班的学生词汇量上没有明显提高,比较多的学生出现长时间的沉默,导致交际经常中断。最后在互动交际策略的使用上,实验班的学生能够利用互动策略就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在交谈中能够及时回应大部分的交际话题。而对照班的学生在交际时缺乏互动策略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停顿,难以坚持三个话轮以上的语言交流。
(2)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后问卷调查中,两个班学生实验前后针对英语学习兴趣、参与英语测试的积极性和学好英语的信心方面的选择比例出现变化。尤其是实验班认为“学习英语口语兴趣大”的人数由实验前的5.3%增加到了31.6%,而对照班只多了2人;实验班选择“兴趣不太大或没有”的学生由21人下降到了7人,占12%;在“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方面,实验班普遍选择“较强”,占46.6%,选择“很少或没有”的人数只有10人。而对照班这几个选项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由此可见,经过课程改革实验之后,实验班的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3)学生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验进行前,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走神、说话和玩手机等不良行为时有出现。实验后的第二次问卷调查显示,针对“是否课前预习”,“是否主动背单词”,“是否主动观看英语电影等英语节目”,和“是否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等题目,实验班选择“总是,经常”的学生人数分别增加了十个到十五个百分比。然而对照班这四个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新的评价方法的实施,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更加清楚应该学什么,如何学,从而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实验班选择总是或经常主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学生数从实验前的11个增加到44人,三分之二的学生愿意参与合作学习。同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对你的英语口语学习是否有促进作用”和“你是否喜欢让同伴参与评价你的学习”这两个调查选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选择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形成性评价开始实施以后,实验班“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人由10上升至22人,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明显减少。然而对照班这几项的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由于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细化了平时成绩的分数分配,大多数学生开始乐意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锻炼并养成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对自身和他人都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
考核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我们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以及评价主体上,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学生的评价方式的选择、建立、使用和修改都是学生实际参与的,而且有详细的记录。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档案、观察学习评价表,老师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即时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动态;学生通过学习评价表,逐渐学会了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师生通过讨论,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之间的想法。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项目与演示也要求学生紧密合作,无论是确定主题、筛选材料、形成项目还是最后的演示与答辩,都是师生共同的劳动结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研究问题与建议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指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以及习惯的养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与所任课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有更多的沟通,才能更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职业追求的学生进步。而且老师们一定要铭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区分好坏,而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它不能完全代替终结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必要补充。总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相对自由的教学空间也保证了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今后可以进一步开展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郭贝.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钟纬.关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
[3]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肖江蓠.形成性评价在幼师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