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制服的N个理由和人物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会对制服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对穿制服的人,心底也会生出由衷的欢喜,甚而慢慢地演化成一种癖好,我们称之为“制服癖”。
  
  A:审美情趣
  
  他们对制服就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制服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近于偏执的喜好,一种致命的诱惑,穿制服的那个人总是他们眼里最美丽动人的这一个,会焕发出非同寻常的魅力和气质。
  他在小时候因为有着一段特别仰慕警察叔叔和解放军叔叔的时期,于是那时起就很喜欢警察还有军人制服,父亲是退役老兵,于是常常偷偷地在镜前戴起他的帽子,觉得自己特别帅气和硬朗。后来当他逐渐成长起来,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她穿着学生制服的样子特别清纯可人,尽管长得并不特别漂亮,再后来毕业后,那个女生当了护士,他到她上班的医院看她,她穿着白色的护士服,竟有种说不出的美丽来。再后来他们结婚了,他对她说,我就喜欢你穿制服的样子。他是许许多多男孩子的缩影。
  她最早爱上制服,是小时候看《伦敦上空的鹰》落下的毛病,英军制服有着合身的设计,挺刮的面料,穿在身上人显得特别精神,特别坚毅挺拔。大学军训时,她在心里偷偷倾慕过那个年轻而模样尚可的教官,喜欢看他穿着制服那样的英姿飒爽。20岁那年,她爱上一个警察,同样是一个穿起制服很好看的男人,但不久就面对第一次失恋,独自悲伤了很久。在车上,她漠然看着窗外景致,过往的美丽片断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即将模糊的刹那,一个漂亮的背影出现了,贝蕾帽,合身的制服,好漂亮的女警官啊!她笑了,穿制服的女孩子也一样可以很漂亮。她是许许多多女孩子的缩影。
  a.王先生(男,国企部门主管,40岁):“穿制服形象比较正,又散发出一种英气。”
  我一直就觉得女孩穿制服好看,那种柔中带刚的感觉特别好。我不认为那是什么性感不性感,就是觉得穿制服形象比较正,又散发出一种英气,看了很叫人舒服。原本柔弱的身体在制服的包裹下就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她们身上似乎有一种不一样的美。以前我们有个校友,一个长相很普通的女生,但是功课很好,很强势,后来去了检察院工作,有一次我们同学聚会,她穿了制服来,大家都说她和以前不一样了,特别威严,特别精神,特别好看,每个人都忍不住朝她多看几眼。
  
  B:行业象征
  
  有时制服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令人难以置信的重要作用,它是某种行业的象征。英文中“制服”(uniform)的含义即由“统一”(uni)和“形式”(form)组合而成,制服的特点正在于它的形式统一性.它是某一种行业为体现自己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行业而特别设计的着装,所以制服具有识别的象征意义和规范功能。
  不同的制服界定了不同的职业属性,更张扬了一种超越于职业范畴的鲜明的内心信仰。所以说,对制服的癖好其实是对某一职业的一种认同和喜好。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制服背后这一群体形象的一种认同。
  身披法官袍的法官就成了正义的化身,用自己的良心、理性和智慧捍卫法律的尊严。庄重的法官袍完全符合司法审判这一特定领域独特的职业审美标准,可以给人一种超然于世俗的距离感和神秘感,而这种必要的距离感和神秘感显然有助于强化司法审判权的独特性、权威性和神圣性。正式法官服饰这样一种外在的形式感,却能折射出蕴含在制服背后的司法理念和司法文化。
  同样军人制服象征着责任,警察制服象征着威严和可靠,医生制服象征着救死扶伤,空姐制服让人联想到美女和微笑,而学生制服象征着天真和清纯。
  b.邓先生(男,外贸公司职员,27岁):“那时我整天幻想长大后能身着警察制服。”
  必须承认,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是一个制服爱好者,一个警察制服的爱好者。我曾经在外出的时候和大人走散过,那时就向警察叔叔求助,当然他帮我找到了家人,所以警察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很高大的。后来,我就非常喜欢警察这个职业,有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所以,那时我整天幻想长大后能身着警察制服,勇猛地与歹徒搏斗。在马路上看到穿警察制服的都要多看两眼,只可惜,幻想终究没能成为现实。但是对警察制服的喜好却保留到现在,成年后也明白过来,这其实是对警察这一职业的一种认同。行业的崇尚感外化为对行业制服的喜欢。
  
  C:价值符号
  
  另外,制服情结其实还源于制服背后的价值和符号意义,因为制服有一种力量,一种Powerful的感觉,是一种权威性的所在。制服有时候象征着某种权力。某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穿上制服有利于树立威严的形象,有利于对相对人的管理和强制。
  制服的这种群体性的价值符号作用,划分了一个个鲜明的范围叫人一目了然。从学校的校服,到警察的制服和解放军的军装,甚至银行职员的工作制服,一穿上它,你的社会身份马上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制服令人有了归属感。一旦你穿上制服,你就变成比你自身更强大的某个群体中的一员,表现出来的是权力和权威,某种程度上制服和权威感以及力量感结合了起来。
  由于价值符号而产生的权威性,使得制服不能一下子为人所亲近,如此一来,距离反而又产生了美。内心有一种畏惧,但又很想接近,于是对于制服的癖好就来得更甚。制服支撑起的另一意义,在于它并非是一个单纯的个体,制服的穿着者其实是一个群体意义中的一个个体单位。
  c.任女士(女,教师,31岁):“有制服情结的人并不在少数。”
  军训的时候有个教官,神采奕奕、高大威严得不得了。后来有一次在马路上遇见他,他穿了件极其普通,毫无审美可言的T恤衫,立刻人就显得委琐了不少,尤其是没有帽子的头顶居然开始稀疏了,更是叫人受不了。于是在我心里,这位教官的个人魅力立刻打了折扣。其实后来想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社会身份鲜明的人一旦脱离了他的体制,就毫无用处和魅力可言。想到以前看过的那些电影,有制服情结的人并不在少数。不过总是觉得有那么几分滑稽,那感觉就是抽离了人性,仿佛仅仅是在和国家机器谈情说爱。其实或许他们喜欢的都仅仅是制服背后的权威感而已。想象一下,有人喜欢邮局制服吗?有人喜欢交通协管员的制服吗?有人喜欢保安的制服吗?
  
  D:时尚追求
  
  制服其实还可以和时尚联系在一起。权力衍生出文化,文化又衍生出时尚。各个时代背景下,当然也有各个时代的制服时尚。
  红色年代,军装俨然是最时尚的装扮,政治背景带来制服的时尚意义。身着绿色军装,就是那时最时髦的人群。
  d1.陈先生(男,退休工人,58岁):“海军制服下发的第一天……”
  当年我入伍当兵,别提有多光荣了。那时进的是海军部队,海军制服下发的第一天,心里特别激动。我尤其喜欢帽子上蓝底白边的飘带,迎风飘扬的时候,心里会生出一种对海洋的亲近感。每次洗好军装,我们都会把它叠得整整齐齐的,如同对待爱人般呵护。后来退伍了,还特意带了两套军装回家,直到现在还一直珍藏着。
  d2.丁先生(男,公务员,51岁):“未来丈人说见面的时候一定要我穿军装去。”
  年轻的时候,军装风真是盛极一时。那时我在部队服兵役,谈了一个女朋友,到了要毛脚女婿见丈人的时候了,我想着休假的时候一定要穿一套好一点的衣服去见未来丈人,谁知女朋友特意关照,未来丈人说了,见面的时候一定要我穿军装去。还有我同学要结婚,好几次写信来,叫我无论如何要帮他弄两套军装,说是他们结婚的时候要穿的。那个时候,结婚的时候如果穿军装,那是特别体面的事情。
  时代流转,到了今时今日,制服时尚似乎仍在持续,时装界近几年的迷彩风、军装风格的流行,似乎是制服风尚的延续。影视作品里的制服也是形象深入人心,有个朋友说,真正喜欢张柏芝,还是从《喜剧之王》开始的,其中身穿学生服的清纯形象至今无人赶超。哈里·贝瑞在《最高危机》中,成熟的制服加上短发,充满沉着冷静的味道。看格温妮丝·帕尔特洛在《空姐梦》中,引来多少倾慕的眼神,当优雅的格温妮丝·帕尔特洛当上空中小姐,乘客会不会为登上她的班机打破头?
  而随着“超级女声”的声名鹊起,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女生的中性化倾向,这似乎也是制服的衍生。制服削弱了性别特征,更倾向于一种中性化的美。李宇春穿上警察制服应该是不错的吧,有着英姿飒爽的气质……
  d3.钟小姐(女,外企职员,24岁):“把自己打扮得酷酷的……”
  我小时候就喜欢制服,特别是军装。我爸妈也说我像个假小子,不喜欢穿裙子,所以现在长大了,平常还是喜欢穿中性的衣服,都是裤装,光牛仔裤就有几十条,衣服也经常带口袋啊,也算是制服的变形吧。现在几乎每年都在回潮的军装风格,我就很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酷酷的,人也会自信起来。
其他文献
哈欠鱼的blog  2008年5月9日    据说实习就是被人从一张办公桌赶到另一张办公桌的过程。我的运气没那么糟。那个出版社的编辑室里有张现成的空桌子。“这里有个外聘的策划并不常来,”人事科那个笑起来嘴角抽搐的科长说,“你就坐这里好了。喏,给你这礼拜的饭票,五张,收好,十一点半自己到楼下去拿盒饭。”  周围每张桌子上都是堆得毫无章法的——书?报纸?杂志?天晓得。总之,你能想象到一个编辑室该有多乱
期刊
英国人马丁·费多编著的上下两册《西方犯罪200年》在我书柜里已经安静地摆放了6年,最近我才拿出来翻阅。说翻阅是比较准确的,该书图文并茂,将1800年至1993年之间西方世界发生的一些轰动一时的案件以简洁的新闻体陈述给读者,不管案件多么复杂、多么离奇乃至多么凶残,一般也就是用不到一千字的篇幅,有的甚至惜墨如金,区区二三百字便陈述完毕。比较满足阅读者的是,每一案件都附有相关涉案人员的照片,有的不仅有罪
期刊
路过LONDONDRUGS,我说停一下,就买一支睫毛膏。  这家店里的化妆品有很多著名品牌,并有专门人员服务。我曾经在网页上看到该店要求化妆品销售员应具备化妆师资格。每每我走进化妆品柜台,就像我先生说的如同老鼠跌进白米缸里一一半天出不来,这次事先的时间表上并未安排买化妆品,于是他就提醒我,你快问问营业员哪个最好,买了就走,别磨蹭时间。  漂亮的销售员就适时过来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我说就买一支睫毛
期刊
看过日落吗?体会过日落中包孕的种种情怀吗?毫无疑问,看过,体会过。然而,坐于万仞崖壁间远望日落的情形经历过吗?没有。猩猩和美女相伴危崖,静默地观赏日落的过程,宿眠在风里直至次日醒来,这样一种相伴望斜阳的晚来情味,想必更是旷世无人邂逅。如果你想遭此殊遇,那么看看电影《金刚》吧,它为你讲述了一份难得的猩猩与美女之间的浪漫情感。  人类肯定会欣赏日落,还会歌之咏之,甚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是人类对日落
期刊
星期天,我随手翻阅藏书,从书架上抽出三本薄薄的小册子,一本是诗人袁水拍的《沸腾的岁月》,另两本是作家周瘦鹃的《花前琐记》和《园艺杂谈》。可以说,袁水拍和周瘦鹃是两位气质迥异的文化人,但就因为这偶然的缘由,我萌生了写他们的念头。  马凡陀,是袁水拍的笔名,以诗集《马凡陀山歌》,声名鹊起于现代文学。我所收藏的《沸腾的岁月》,是1947年的初版本,由新群出版社出版,列为“新群诗丛之四”,由上海河南路32
期刊
仿佛有些东西被打上年代的标签后,便会摇身一变成为风景。  很明显,相片即是如此。我小时侯所拍照片存留不多。爸爸常常给我展示的是两张。其一为我刚降临人世几个月的黑白照。偏偏姐姐也有一张类似的,以至我已经辨认不出谁是谁。可妈妈常指着照片里那个裹着好厚一堆衣服的稚嫩孩童说:喏,这个就是你了。语气轻描淡写,可是肯定得不容我怀疑。我当然没有怀疑过妈妈的眼睛,而且,我看到经过缩放而映射在妈妈眼瞳里的那张照片已
期刊
公交车靠站,上来一个小姑娘,眼神、体态、说话的嗓音,都显示了智商的微弱。大声地擤鼻涕,呵呵地笑,捧着瓶可乐吮吸得津津有味,粘粘的液体顺着嘴角流到脖颈里。身边的妈妈帮她擦干净,安顿她坐下,为她拧紧瓶盖,对她微笑。妈妈的神情像极了另一个妈妈——我的妈妈。原来,天下母亲的神情,都是一样的。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要怎么生宝宝,长到很大的时候,依旧相信故事里说的: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一个女子,就把阳光照在那个女
期刊
编译/钱绍昌  夏洛特·兰普林到明年就要满60岁了。她十分快乐地承认这一点。“我有时把我的年龄瞒去一两岁,但从不多瞒。有什么意思呢?”她甚至还说,“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祖母。其中两个在伦敦,一个在巴黎。抱他们的时候我快活极了。”  兰普林是英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她在30多年前已成名,已经在《可恶的人》和《夜间守门人》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了。她对自己的年龄完全公开,对外貌也从不刻意修饰。这位祖母觉得没有
期刊
编译/方陵生  美国轰动一时的系列谋杀案中被称为BTK杀手的丹尼斯·拉德2005年6月向法官供认了他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十宗谋杀罪行,但是整个案件似乎还少了点什么,那就是:动机。  他的犯罪生涯始于30年前,他说,“我勒死了约瑟芬,然后用一个袋子搁在她的头上……”他在供认所犯下的这些疯狂的谋杀罪行时,就像叙述办公室里度过的一天一样地漫不经心。丹尼斯·拉德为什么会犯下这一系列的杀人罪行?他为什么要这么
期刊
直到现在,还是有人把计算机同计算器搅在一起。就如上海闲话读姓氏是“黄”“王”不分,“吴”“胡”混为一谈。我们这里说得是计算器,计算机则是电脑。  我第一次见到电子计算器,那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那模样是一个本子大小,宽约7.5公分,长约15公分不到,厚约1公分。与这计算宝贝见面,是在父亲部队的一个老战友家里,那位李叔叔与在日本和韩国失散多年的哥哥姐姐联系上了。带回来不少令我们在那时感到新奇的玩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