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主动建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要多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如:小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妈妈为他安排了长为4米,宽为3米的小书房。现在想在房间里铺上地砖,根据市场上地砖规格及价目表,你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用哪种方砖铺地块数较少?用哪种方砖铺地没有浪费?用哪种方砖铺地比较便宜?……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将现实生活“数学化”的过程,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到问题意识的培养。
  2 建构模型。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启迪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确立“建模”意识,顺利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必须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如有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李伯伯家要建一个半圆柱形的蔬菜大棚,他向农资销售商店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大棚的高度为2米,大棚长80米,塑料膜埋在土里的占5%。如果你是销售服务员,准备向李伯伯提供多少塑料膜?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思考:蔬菜大棚是什么形状?(半圆柱形),塑料膜的面积(不包括埋在土里的部分)相当于圆柱的什么?(侧面积的一半),棚的高度相当于什么?(底面半径),大棚长相当于什么?(高)。接着再启迪学生建构数学模型,侧面积的一半(塑料膜地面部分的面积)=2×圆周率×半径(棚高)×高(棚长)÷2=圆周率×半径(棚高)×高(棚长);购买塑料膜的面积=侧面积的一半(塑料膜地面部分的面积)÷(1-5%)。学生一旦能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其解决问题的水平必然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3 懂得应用。应当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可以借助“数学化”的手段来认识、来解释。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中安排了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关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环境变化,认识全国不同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知道哪些城市污染严重、哪些城市环境较好,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 求异思维。要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求异,创新方法,领会现实问题的多变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着力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前面的“小华书房铺地”问题为例。学生在讨论中出现了多种方案。
  方案1:(400÷20)×(300÷20)×7.4=2220(元)
  方案2:(390÷30)×(300÷30)=130(块);
  (10×300)÷(30×30)≈4(块);(130+4)×17.5=2345(元)
  方案3:(400÷50)×(300÷50)×42.6=2044.8(元)
  学生也对各种方案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方案1没有浪费,但铺地比较耗时;方案2价格较高,有浪费,方砖需要锯开,地面不太美观;方案3没有浪费,价格也比较合理。
  在鼓励学生思考不同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又要引导学生优选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比如:甲、乙两人共同做一批零件,计划12天完成,现在甲先做1天后,乙再加入合做,完成任务比计划多用0.5天,已知乙每天做60个零件,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有的学生先求一共完成的天数:12+0.5=12.5(天),再求两人合做的天数:12.5-1=11.5(天),最后用60÷[1÷12-(1-11.5÷12)]=1440(个)也有学生敏锐地发现:如果乙先和甲一起做1天,后来继续合作,那么乙1天生产的个数就相当于两队0.5天一共生产的个数。所以可列式为:60÷05×12=1440(个);甲、乙的工效一样,所以可列式:60×12×2。这些方法都很巧妙!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面对实际问题,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建构数学模型,探究思路方法,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孙恭伟
其他文献
1 大胆地“放”。“放”就是充分给学生自主权。课前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深刻隽永,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学生在理解、感受中主动进行字、词、段、篇的品味、赏析和积累,进行听、说、读、写、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 掌握结构,明确质疑方向。教师在教学时做好示范提问,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为今后学生正确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例如:“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笔算部分的教学,教
期刊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成为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新课改对语文课堂的新要求。如今,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当好教练员、辅导员的角色,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地位。于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成为当今阅读课上的“流行曲”。“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已成为教学中的常用语。的确,这样的教学能够体
期刊
“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那么在课堂中应注意哪些教学常用语呢?    一、启发性常用语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用语时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一课时,出示课题后;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预习
在教学中。适当引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等,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1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如在教室“10的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数字王国里住着10个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