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留守儿童;爱心;沟通;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2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何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得到更多的关爱,受到更好的教育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在学校负责,更要对学生终身成长负责。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爱护他、教育他(尤其是留守儿童)。生病时的一句问候,生日时的一声祝福,端午节的一个粽子,新年的一张贺卡……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高兴,他会从内心深处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怀着他、关注着他,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老师在为他而高兴。这样,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学生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柱——老师。
和学生面对面沟通
留守儿童内心渴望平等的交流。谈心是和他们沟通的首选方法,在课下、在操场上,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天、游戏,既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态,更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笔者所带班上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去世,他和妹妹由年迈的奶奶抚养。家庭的变故,生活的困窘,使年幼的孩子对生活十分冷漠。笔者经过多次和孩子的促膝谈心,终于融化了孩子冷漠的心。因为家庭的拮据,这名同学经常穿得破破烂烂,也不爱和同学玩耍。有一天,笔者和他单独谈心,问他:“我儿子有几件衣服穿小了,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帮帮我好吗?”只见孩子高兴地说:“谢谢您,老师!”望着孩子懂事的模样,笔者心中感慨万千。
和留守儿童交流,还可以采取留言或书面的形式。很多学生把烦恼、困惑通过留言、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阅读,笔者了解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很喜欢这种沟通形式,因为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学生没有压力。
建立学生成长纪录袋,记录他们的成长经历。利用“成长记录”,让学生自己及时反思,并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使之成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
“成长记录”由五个方面组成: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中的经历;思想和心理;学生家庭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家长的沟通纪录。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管理、了解不够,教师也没有足够时间去家访,学生成长记录就等于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家长很欢迎这种方式的联系与沟通,很关注每一月的评语,大多数家长有反馈意见,学生在来回传递中,也可以看到老师与家长的态度与情感。
赏识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要把更多的目光给那些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在情感上给予鼓励,通过语言进行激励。当教师带着激情和爱心去上课,就会自觉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也将更乐意与教师亲近,积极合作,双方达成默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出学生的缺点,帮助他们改进。这是一种“批评”式的教育。而“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赏识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并善于将目标分解成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然后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信念时,他们就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
〔中图分类号〕 G4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2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何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得到更多的关爱,受到更好的教育呢?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在学校负责,更要对学生终身成长负责。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爱护他、教育他(尤其是留守儿童)。生病时的一句问候,生日时的一声祝福,端午节的一个粽子,新年的一张贺卡……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高兴,他会从内心深处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怀着他、关注着他,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老师在为他而高兴。这样,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学生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柱——老师。
和学生面对面沟通
留守儿童内心渴望平等的交流。谈心是和他们沟通的首选方法,在课下、在操场上,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天、游戏,既增进了师生的感情,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心态,更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笔者所带班上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去世,他和妹妹由年迈的奶奶抚养。家庭的变故,生活的困窘,使年幼的孩子对生活十分冷漠。笔者经过多次和孩子的促膝谈心,终于融化了孩子冷漠的心。因为家庭的拮据,这名同学经常穿得破破烂烂,也不爱和同学玩耍。有一天,笔者和他单独谈心,问他:“我儿子有几件衣服穿小了,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帮帮我好吗?”只见孩子高兴地说:“谢谢您,老师!”望着孩子懂事的模样,笔者心中感慨万千。
和留守儿童交流,还可以采取留言或书面的形式。很多学生把烦恼、困惑通过留言、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阅读,笔者了解了学生的情绪。学生很喜欢这种沟通形式,因为这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学生没有压力。
建立学生成长纪录袋,记录他们的成长经历。利用“成长记录”,让学生自己及时反思,并与家长及时交流、沟通,使之成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
“成长记录”由五个方面组成: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中的经历;思想和心理;学生家庭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家长的沟通纪录。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对孩子管理、了解不够,教师也没有足够时间去家访,学生成长记录就等于家长与学校联系的纽带。家长很欢迎这种方式的联系与沟通,很关注每一月的评语,大多数家长有反馈意见,学生在来回传递中,也可以看到老师与家长的态度与情感。
赏识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
愉悦的学习心理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堂上,老师要把更多的目光给那些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课堂表现,在情感上给予鼓励,通过语言进行激励。当教师带着激情和爱心去上课,就会自觉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也将更乐意与教师亲近,积极合作,双方达成默契,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出学生的缺点,帮助他们改进。这是一种“批评”式的教育。而“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赏识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并善于将目标分解成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然后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学生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信念时,他们就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真正的师爱去关注这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