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著的摆渡人
“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责任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照亮我的人生。”
多年来,这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对工作踏实,尽职尽责;对学生关怀,不断帮助;并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改变着山区学校的面貌。他就是榆中县马坡中学的校长毛鸿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毛老师是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他出身在书香门第,祖父、父辈都是教师。也正因如此,毛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对教育工作有了神圣的向往,长大后做一名教师成了他心中的梦。1996年,毛老师从榆中师范毕业后,主动请求回到农村学校——上庄中学执教。这一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费解。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跳出“农门”,留在城市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而就在大家都想方设法飞出农村的“草窝窝”时,毛老师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憨厚的他这样回答:“那是我的家乡,也是我曾经的母校,我应该回去。”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毛老师一干就是三年。
15年前,偏僻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校舍破旧不堪,桌椅板凳残缺不全,学生参差不齐,老师通常还要身兼数职。一到冬天,尽管教师都尽量围坐在一起,可是冷风钻进破旧的校舍,还是冻得人瑟瑟发抖。
艰苦的环境塑造出了毛老师坚毅的性格,也培养出他任劳任怨的作风。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工作上虚心求教,不敢有一丝马虎。三年后,毛老师凭着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被榆中县教育局调往当地的阳屲小学担任校长。
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年轻小伙子能够用三年时间一步迈上校长的职位,这可是走运了。但幸运之神在垂青毛老师的同时,也把一道大考题摆在了他面前。他所任职的阳屲小学是当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也是教学质量常常倒数第一的学校。如何让这样一所学校“起死回生”,此前就难倒了不少人。
面对学校的落后现状,毛老师容不得迟疑,就风风火火走马上任了。虽然当上了校长,可毛老师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教鞭,一直从事着语文教学工作。与学生亲近,与教学亲近,让这位校长的身上保持着普通教师的淳朴和亲切。这也许就是学生们为什么更愿意称呼他为毛老师、而不是毛校长的缘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秉持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毛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而是不断以自己的爱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三年后,在全乡小学统考中,毛老师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跃居第一。当时,同事们欣慰地笑了,学生笑了,家长更是感动得掉泪。这所在外人看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学校从此有了生机,有了希望。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屲小学的喜人变化,毛老师所付出的又何止是辛劳和汗水?老师这个角色注定了他更像一个摆渡人,一批批的孩子从这里奔赴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而他却始终在摆渡的路上。
几年过去了,毛老师的摆渡之路出现了新的转折。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他被调回上庄中学。虽然是回到了他教师生涯的起点,不过这一次,他在这里开始担任校长职务。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余,毛老师依然不忘教师应以教学为本,他带的毕业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2006年榆中县初中毕业会考中荣获语文单科成绩一等奖。
用爱温暖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我相信爱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在教书生涯中,让毛老师最难忘的要数2007级九一班的这批孩子。这个班是当时最差的一个班,许多教师都回避,而毛老师却担起了这份重任。他没有退缩,而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怎样让这一群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尽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于是,他转变角色,不是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学生,而是做他们的兄长、朋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他总是以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举办辩论赛和课本剧演出。在上《父母的心》一课时,他让学生在课前举行辩论会,选出甲乙两方开始辩论。学生被这有趣的教法吸引住了,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也都认真准备材料。辩论会相当激烈,动情处,有的学生听得流出了眼泪。这是一堂高效的课,也是一堂育人的课。毛老师始终认为,“教育主要在育人,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育人,塑造人。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健全的学生、优秀的人。教师应让学生懂得怎么生活,怎么做人,始终将德育与学习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他这么说,也这么做。
教学中,毛老师是一位教风严谨的老师,而生活中,他是一位有责任心和大爱精神的人。春节前夕,学校的一名学生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毛老师得知情况后,通过飞信的方式立刻告诉了学校的所有教师。一场自发的捐款开始了,你一百,我一百,不到半小时就凑了7000多元。毛老师放心不下学生,饭也没吃就坐车去医院把钱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家长被老师的热情感动了,忍不住呜咽起来。为了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资助,随后,毛老师又通过教育局、乡政府及妇联等组织,积极申请援助。在此期间,他多次派老师去探望,虽然自己工作繁重,但还是一有空就去探望学生。得知学生爱看书,毛老师就把书送给学生,并经常打电话咨询学生的身体状况。在学生眼里,他已不是那个治校严厉的校长,而是亲人,更是他们的贴心人了。
在学习中创新
“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一个在学习中善于创新的人。”
很多刚进校的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育经验和技巧,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和学生不能融洽相处,很多教学方法学生不能接受……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还让老师失去了信心。毛校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将自己的先进教学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为此,毛老师讲公开课,通过这种方式给其他教师介绍经验,并让其他老师明白一定要活学活用,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在听公开课时就会发现,毛校长讲课既结构严谨又生动活泼,大胆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一位老师说,毛校长讲课时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提问方式、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得学生一改羞涩心理,每位学生都能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并能和老师做好互动,使老师明白学生的困惑在哪里,以便及时给予讲解。
毛老师清楚,即使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如果知识不更新,观念不转换,教法不改进,就跟不上现代教学改革的步伐,跟不上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为此,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毛老师也没有满足,而是更加认真地学习。他经常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观摩优质课,熟练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打开电脑,上网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法,观看有关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新思路,及时充电,以便迎头赶上。
15年过去了,毛鸿鹄把青春献给了三尺讲台,他的经历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着责任。责任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照亮我的人生。”
多年来,这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对工作踏实,尽职尽责;对学生关怀,不断帮助;并用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著改变着山区学校的面貌。他就是榆中县马坡中学的校长毛鸿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毛老师是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他出身在书香门第,祖父、父辈都是教师。也正因如此,毛老师从小耳濡目染,对教育工作有了神圣的向往,长大后做一名教师成了他心中的梦。1996年,毛老师从榆中师范毕业后,主动请求回到农村学校——上庄中学执教。这一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费解。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跳出“农门”,留在城市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而就在大家都想方设法飞出农村的“草窝窝”时,毛老师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曾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憨厚的他这样回答:“那是我的家乡,也是我曾经的母校,我应该回去。”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毛老师一干就是三年。
15年前,偏僻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校舍破旧不堪,桌椅板凳残缺不全,学生参差不齐,老师通常还要身兼数职。一到冬天,尽管教师都尽量围坐在一起,可是冷风钻进破旧的校舍,还是冻得人瑟瑟发抖。
艰苦的环境塑造出了毛老师坚毅的性格,也培养出他任劳任怨的作风。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工作上虚心求教,不敢有一丝马虎。三年后,毛老师凭着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被榆中县教育局调往当地的阳屲小学担任校长。
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年轻小伙子能够用三年时间一步迈上校长的职位,这可是走运了。但幸运之神在垂青毛老师的同时,也把一道大考题摆在了他面前。他所任职的阳屲小学是当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也是教学质量常常倒数第一的学校。如何让这样一所学校“起死回生”,此前就难倒了不少人。
面对学校的落后现状,毛老师容不得迟疑,就风风火火走马上任了。虽然当上了校长,可毛老师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教鞭,一直从事着语文教学工作。与学生亲近,与教学亲近,让这位校长的身上保持着普通教师的淳朴和亲切。这也许就是学生们为什么更愿意称呼他为毛老师、而不是毛校长的缘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秉持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毛老师没有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而是不断以自己的爱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三年后,在全乡小学统考中,毛老师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跃居第一。当时,同事们欣慰地笑了,学生笑了,家长更是感动得掉泪。这所在外人看来已经无可救药的学校从此有了生机,有了希望。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屲小学的喜人变化,毛老师所付出的又何止是辛劳和汗水?老师这个角色注定了他更像一个摆渡人,一批批的孩子从这里奔赴到更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而他却始终在摆渡的路上。
几年过去了,毛老师的摆渡之路出现了新的转折。凭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他被调回上庄中学。虽然是回到了他教师生涯的起点,不过这一次,他在这里开始担任校长职务。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余,毛老师依然不忘教师应以教学为本,他带的毕业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2006年榆中县初中毕业会考中荣获语文单科成绩一等奖。
用爱温暖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我相信爱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在教书生涯中,让毛老师最难忘的要数2007级九一班的这批孩子。这个班是当时最差的一个班,许多教师都回避,而毛老师却担起了这份重任。他没有退缩,而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怎样让这一群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尽快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于是,他转变角色,不是以老师的身份教育学生,而是做他们的兄长、朋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他总是以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举办辩论赛和课本剧演出。在上《父母的心》一课时,他让学生在课前举行辩论会,选出甲乙两方开始辩论。学生被这有趣的教法吸引住了,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也都认真准备材料。辩论会相当激烈,动情处,有的学生听得流出了眼泪。这是一堂高效的课,也是一堂育人的课。毛老师始终认为,“教育主要在育人,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育人,塑造人。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健全的学生、优秀的人。教师应让学生懂得怎么生活,怎么做人,始终将德育与学习结合在一起,长此以往,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他这么说,也这么做。
教学中,毛老师是一位教风严谨的老师,而生活中,他是一位有责任心和大爱精神的人。春节前夕,学校的一名学生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毛老师得知情况后,通过飞信的方式立刻告诉了学校的所有教师。一场自发的捐款开始了,你一百,我一百,不到半小时就凑了7000多元。毛老师放心不下学生,饭也没吃就坐车去医院把钱送到了学生家长的手中。家长被老师的热情感动了,忍不住呜咽起来。为了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资助,随后,毛老师又通过教育局、乡政府及妇联等组织,积极申请援助。在此期间,他多次派老师去探望,虽然自己工作繁重,但还是一有空就去探望学生。得知学生爱看书,毛老师就把书送给学生,并经常打电话咨询学生的身体状况。在学生眼里,他已不是那个治校严厉的校长,而是亲人,更是他们的贴心人了。
在学习中创新
“一个好教师首先是一个在学习中善于创新的人。”
很多刚进校的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育经验和技巧,在工作中常常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和学生不能融洽相处,很多教学方法学生不能接受……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还让老师失去了信心。毛校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将自己的先进教学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为此,毛老师讲公开课,通过这种方式给其他教师介绍经验,并让其他老师明白一定要活学活用,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在听公开课时就会发现,毛校长讲课既结构严谨又生动活泼,大胆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一位老师说,毛校长讲课时善于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知道学生的兴趣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提问方式、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得学生一改羞涩心理,每位学生都能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想法,并能和老师做好互动,使老师明白学生的困惑在哪里,以便及时给予讲解。
毛老师清楚,即使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如果知识不更新,观念不转换,教法不改进,就跟不上现代教学改革的步伐,跟不上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为此,作为一个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毛老师也没有满足,而是更加认真地学习。他经常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观摩优质课,熟练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他也常在夜深人静时,打开电脑,上网学习优秀教师的教法,观看有关教育改革的新政策、新思路,及时充电,以便迎头赶上。
15年过去了,毛鸿鹄把青春献给了三尺讲台,他的经历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