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主要从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的组建和培养、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学科竞赛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地方高校只有抓住机遇,借助多方面力量,才能全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适合培养应用技能型学生的教学方法。学校应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挥区域优势结合校企合作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调动各方面有利资源着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技术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以做为主,学生制作的项目多了,接触的实际工作案例多了自然就建立了就业信心,也加快了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1.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课堂教学,应该跟传统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有所区别。传统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偏重于学生理论的系统学习,不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学应偏重技能的培养,偏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一体化教学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案例化、学生组织职场化、教学资源平台化等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场能力。课堂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该由老师带学生做案例、项目为主。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讲而且要做,学生听懂了就开始练习实际案例、项目。让课堂围绕项目进行,而不是围绕教材照本宣科。当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首先应着力转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论素养高,而且需要实践能力强。当然学校可以出台一些培养教师的政策,例如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到企业一线学习调研等。目前很多高校打造双师型教师也是对于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或实践后把企业一线的案例、项目引入到课堂,不仅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1.2 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靠教学。要有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的通识性、综合性、研究性复合型人才,也不同于专科院校培养的各类实用技工人才。它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有一定难度的技术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专门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注重的是高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际项目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项目的制作,通过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的结合,夯实学生的项目制作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项目后,对本专业的项目有一定的了解了,就会有一定的信心去做相关的项目。一但学生做的项目多了,技术也随之提升,所谓艺高人胆大,就业自信心也提升了。在做了一些项目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也都会加强,为学生后续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不光是技术的学习,更是能力的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通常工作环境是以团队为主体的,需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进入企业就相当于加入一个团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大学课堂上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因为学生都是通过高考应试教育,考入到大学校园,高考不需要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欠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观念,我们在项目制作阶段可以让学生组织成1——7模式,由一个技术比较好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带动其他几个同学,齐心协力大家共同完成项目的制作。这样就注入了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了学生职业操守。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彼此信任、团结友爱、彼此尊重、遵守时间观念等职业素养。
1.3 课堂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光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课堂自學教材、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和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大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法也是也很多的。高校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帮助学生自主钻研,为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大学生都具有朝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具备创业精神。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
2 组建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
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以应用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作为社团的学习内容建立,由专业教师挑选感兴趣的学生或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参加。学校提供场地,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一起探究项目解决方案会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一个专业方向组织几个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制作高级别的项目,参加高级别的学科竞赛,扩大影响,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再让这几个学生影响其他学生,由点及面调动全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1 社团以核心课程与核心技术形成凝聚力
组建社团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核心课程、核心技术来凝聚学生,让学生积极钻研这门技术从而构成了一个学习型学生社团。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术的。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学习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志同道合的几个同学在一起钻研。而学校设置的专业人才训练基地或创新创业基地等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平台。社团由几个同学共同钻研、共同学习、追踪新技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核心课程和核心技术为抓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高校应着重培养一些核心社团起到引领作用,促进学生钻研专业的良好风气。 2.2 社团以4321成员组织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社团必须由四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即4321模式,分别由大四带大三、大三带大二、大二带大一即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学习。通过传帮带体系,建立良性的循环。4321模式不光是有利于技术的传承,好的管理模式和学习传统也传递下来。另外从社团毕业的学生在新的岗位上发展几年后又可以拿到项目回学校找社团成员制作,这样形成了社团里的项目也不间断。已经毕业的同学也可以把社团的成员推荐到自己公司或相关公司,这样也形成了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2.3 学生社团以项目制作为中心任务
学生社团成立了之后,要加强项目制作。引导学生把主要时间运用到项目制作上。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到兴趣点,把某一个项目做到极致,做到产品级,达到商业效果。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本专业相关项目制作的流程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市场行情,针对自己所学专业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总结市场需求,提升项目制作的水平。
2.4 引导学生成立创业公司
学生社团成立了之后,一方面加强项目制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创业。高校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组织专门教师团队对学生创业过程实行全程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过程当中出现的困难。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各种资源有限,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比较弱,各种因素导致大学生缺乏创业的信心。高校可以开设创业实践班,有效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让青年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摆正心态,不盲目创业,能够循序渐进进行创业。学校可以想法设法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许多高校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与高科技创业园区等作法。如北京大学创立了包括融资服务(MONEY)、营销服务(MARKET)与管理服务(MENTOR)于一体的3M创业模式,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业。可以吸收其他高校的好的做法,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积极引导学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
3 校企深度合作教学
传统大学在人们心目中是比较神圣、高大上的,是思想和知识的殿堂。受到这种象牙塔等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并未进入深层次。在当今工业时代,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教师与企业项目经理、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深度对接,打造校企合作平台能够适应高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企业课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自信心的提升。
3.1 企业项目进课堂
把企业制作的项目当作教学内容置于课堂,让学生能比较早地接触企业项目,掌握企业项目的制作要求和规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对将来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企业项目制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企业项目进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企业的案例和项目是最能反映市场现状的。因为企业随市场变化,企业制作的项目也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根据市场行情,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项目制作能力,跟上企业技术的前进步伐。传统的课堂案例只是为了满足理论的学习,显然不适应现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只有掌握比较前言的技能才能进行创新创业。
3.2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加强与本区域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作为校方要积极联系区域相关企业,特别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地比较好的企业。根据学科方向,学生技能地培养,不光是引进企业的项目,还要吸收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学习。这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形成稳固的平台,由学校出场地和教师,企业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项目,由教师组织学生齐心协力制作企业项目。需要把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组织在一起并建立一定的规则,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诚信合作、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3.3 极力营造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最终的目标。能在学生毕业前一年让学生到企业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和熟悉市场环境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能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工作状况、技能需求和能力需求。教师与企业项目经理、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之间近距离沟通有助于提升教师、学生职场能力。学校教师和学生因为长时间呆在象牙塔,基本处于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对外面世界的变化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深入接触与了解,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这是一个瓶颈。到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也很难说清楚。这也是需要与企业项目经理与技术人员深度沟通的。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更好地让学生接触职业岗位,了解岗位需求,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积极寻找对口企业寻求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尽早的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工作中,真正接触到企业及社会需求。并且引导学生掌握项目生产制作流程、项目和企业管理经营等内容。高校积极寻求与地方相关企业合作,不光是要引入企业的项目和技术人员,而是真正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一线,接触社会、接触市场。因此学校应主动出击,拓展思维,联系一些企业,让学生在毕业的前一年到企业实习,接受企业的实践检验。
经过系统的校企合作过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大学生了,而是经历过专业理论学习到项目实践,由企业项目再实践到专业项目创新整个流程。从而完成了由学生到一名专业技术型工作人员的转变。学生到社会后目标非常清晰,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科竞赛、以赛促学
学科竞赛汇聚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精英,跟其他高校师生的交流,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更了解前沿技术。学科竞赛的成绩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鼓励,也让大家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4.1 学科竞赛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师生跟外界联系比较少,特别是内地三四线城市,很少甚至是根本没有高科技公司,不像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比较容易接触到新科技公司和高技术性产品。学科竞赛汇聚了大批高校专业教師和学生精英,通过技术和作品的展示,开阔了大家的眼界。通过带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带学生现场观摩别人做的作品,可以了解大家在做什么,有什么新技术的出现。学生掌握一些前沿技术和新的信息,可以更清楚的定位自己。所以参加学科竞赛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有一个技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师生都接触到新的技术和产品。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学生关注学科竞赛,另一方面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让学生多了解到社会需求和主流技术。总之,学科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大家相互交流,切磋了技艺,分享了成果,能更好地进行自身定位,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
4.2 学科竞赛成绩对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有些学生比较好学习、好钻研,也做了一些项目,因为没有获得相关权威的肯定或奖励,始终没有自信。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获得了一定名次和奖励,对自己的学习成效是一个肯定,对自己也是一个的激励。大学生都有荣辱感,在获得了一定成绩后会更加努力,会更加有热情去学习和钻研技术。例如在去年我院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省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好成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他们更加热爱本专业了,也更加能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了。
总之,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在课堂教学上要积极改革,要突出培养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技能的学习不光是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当前的学习形式已经不再只是课堂教学为主了,而是全方位的运用在线教育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模式。其次,组建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进行项目制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以学生为本,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项目制作的积极性,更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小南,韩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6(3).
[2] 陈裕先,宋乃庆.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
[3] 张慧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高校 大学生 创新创业 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应该加大改革力度,探索适合培养应用技能型学生的教学方法。学校应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挥区域优势结合校企合作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调动各方面有利资源着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应用技术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应以做为主,学生制作的项目多了,接触的实际工作案例多了自然就建立了就业信心,也加快了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1.1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课堂教学,应该跟传统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有所区别。传统高等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掌握,偏重于学生理论的系统学习,不太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学应偏重技能的培养,偏重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一体化教学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案例化、学生组织职场化、教学资源平台化等要求,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场能力。课堂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应该由老师带学生做案例、项目为主。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讲而且要做,学生听懂了就开始练习实际案例、项目。让课堂围绕项目进行,而不是围绕教材照本宣科。当然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首先应着力转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论素养高,而且需要实践能力强。当然学校可以出台一些培养教师的政策,例如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到企业一线学习调研等。目前很多高校打造双师型教师也是对于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或实践后把企业一线的案例、项目引入到课堂,不仅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1.2 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靠教学。要有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应用技术型人才主要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的通识性、综合性、研究性复合型人才,也不同于专科院校培养的各类实用技工人才。它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有一定难度的技术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致力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专门技术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注重的是高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实际项目的制作。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项目的制作,通过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的结合,夯实学生的项目制作能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项目后,对本专业的项目有一定的了解了,就会有一定的信心去做相关的项目。一但学生做的项目多了,技术也随之提升,所谓艺高人胆大,就业自信心也提升了。在做了一些项目后,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也都会加强,为学生后续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不光是技术的学习,更是能力的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通常工作环境是以团队为主体的,需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企业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进入企业就相当于加入一个团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在大学课堂上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因为学生都是通过高考应试教育,考入到大学校园,高考不需要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很多学生欠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观念,我们在项目制作阶段可以让学生组织成1——7模式,由一个技术比较好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带动其他几个同学,齐心协力大家共同完成项目的制作。这样就注入了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了学生职业操守。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彼此信任、团结友爱、彼此尊重、遵守时间观念等职业素养。
1.3 课堂教学应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光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课堂自學教材、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和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大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法也是也很多的。高校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帮助学生自主钻研,为学生创新思维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环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大学生都具有朝气,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具备创业精神。组建创业导师团队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
2 组建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
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以应用技术性比较强的课程作为社团的学习内容建立,由专业教师挑选感兴趣的学生或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参加。学校提供场地,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一起探究项目解决方案会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一个专业方向组织几个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制作高级别的项目,参加高级别的学科竞赛,扩大影响,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再让这几个学生影响其他学生,由点及面调动全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2.1 社团以核心课程与核心技术形成凝聚力
组建社团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核心课程、核心技术来凝聚学生,让学生积极钻研这门技术从而构成了一个学习型学生社团。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术的。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学习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志同道合的几个同学在一起钻研。而学校设置的专业人才训练基地或创新创业基地等环境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平台。社团由几个同学共同钻研、共同学习、追踪新技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以核心课程和核心技术为抓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高校应着重培养一些核心社团起到引领作用,促进学生钻研专业的良好风气。 2.2 社团以4321成员组织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社团必须由四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即4321模式,分别由大四带大三、大三带大二、大二带大一即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学习。通过传帮带体系,建立良性的循环。4321模式不光是有利于技术的传承,好的管理模式和学习传统也传递下来。另外从社团毕业的学生在新的岗位上发展几年后又可以拿到项目回学校找社团成员制作,这样形成了社团里的项目也不间断。已经毕业的同学也可以把社团的成员推荐到自己公司或相关公司,这样也形成了学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2.3 学生社团以项目制作为中心任务
学生社团成立了之后,要加强项目制作。引导学生把主要时间运用到项目制作上。根据自己的专业,找到兴趣点,把某一个项目做到极致,做到产品级,达到商业效果。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本专业相关项目制作的流程和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市场行情,针对自己所学专业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总结市场需求,提升项目制作的水平。
2.4 引导学生成立创业公司
学生社团成立了之后,一方面加强项目制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创业。高校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组织专门教师团队对学生创业过程实行全程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过程当中出现的困难。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各种资源有限,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比较弱,各种因素导致大学生缺乏创业的信心。高校可以开设创业实践班,有效进行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让青年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有利于学生摆正心态,不盲目创业,能够循序渐进进行创业。学校可以想法设法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创业引导。许多高校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与高科技创业园区等作法。如北京大学创立了包括融资服务(MONEY)、营销服务(MARKET)与管理服务(MENTOR)于一体的3M创业模式,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业。可以吸收其他高校的好的做法,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积极引导学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
3 校企深度合作教学
传统大学在人们心目中是比较神圣、高大上的,是思想和知识的殿堂。受到这种象牙塔等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并未进入深层次。在当今工业时代,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教师与企业项目经理、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深度对接,打造校企合作平台能够适应高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企业课堂,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自信心的提升。
3.1 企业项目进课堂
把企业制作的项目当作教学内容置于课堂,让学生能比较早地接触企业项目,掌握企业项目的制作要求和规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对将来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企业项目制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企业项目进课堂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企业的案例和项目是最能反映市场现状的。因为企业随市场变化,企业制作的项目也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也要根据市场行情,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项目制作能力,跟上企业技术的前进步伐。传统的课堂案例只是为了满足理论的学习,显然不适应现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对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只有掌握比较前言的技能才能进行创新创业。
3.2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加强与本区域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基地。作为校方要积极联系区域相关企业,特别是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地比较好的企业。根据学科方向,学生技能地培养,不光是引进企业的项目,还要吸收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加强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学习。这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形成稳固的平台,由学校出场地和教师,企业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项目,由教师组织学生齐心协力制作企业项目。需要把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组织在一起并建立一定的规则,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诚信合作、各取所需、共同进步。
3.3 极力营造校外实习基地
企业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最终的目标。能在学生毕业前一年让学生到企业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和熟悉市场环境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能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工作状况、技能需求和能力需求。教师与企业项目经理、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之间近距离沟通有助于提升教师、学生职场能力。学校教师和学生因为长时间呆在象牙塔,基本处于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对外面世界的变化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深入接触与了解,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这是一个瓶颈。到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也很难说清楚。这也是需要与企业项目经理与技术人员深度沟通的。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更好地让学生接触职业岗位,了解岗位需求,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积极寻找对口企业寻求合作,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尽早的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工作中,真正接触到企业及社会需求。并且引导学生掌握项目生产制作流程、项目和企业管理经营等内容。高校积极寻求与地方相关企业合作,不光是要引入企业的项目和技术人员,而是真正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一线,接触社会、接触市场。因此学校应主动出击,拓展思维,联系一些企业,让学生在毕业的前一年到企业实习,接受企业的实践检验。
经过系统的校企合作过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大学生了,而是经历过专业理论学习到项目实践,由企业项目再实践到专业项目创新整个流程。从而完成了由学生到一名专业技术型工作人员的转变。学生到社会后目标非常清晰,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4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科竞赛、以赛促学
学科竞赛汇聚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精英,跟其他高校师生的交流,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更了解前沿技术。学科竞赛的成绩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鼓励,也让大家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4.1 学科竞赛能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师生跟外界联系比较少,特别是内地三四线城市,很少甚至是根本没有高科技公司,不像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比较容易接触到新科技公司和高技术性产品。学科竞赛汇聚了大批高校专业教師和学生精英,通过技术和作品的展示,开阔了大家的眼界。通过带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带学生现场观摩别人做的作品,可以了解大家在做什么,有什么新技术的出现。学生掌握一些前沿技术和新的信息,可以更清楚的定位自己。所以参加学科竞赛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有一个技术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师生都接触到新的技术和产品。地方高校一方面要学生关注学科竞赛,另一方面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让学生多了解到社会需求和主流技术。总之,学科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大家相互交流,切磋了技艺,分享了成果,能更好地进行自身定位,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
4.2 学科竞赛成绩对学生能起到激励作用
有些学生比较好学习、好钻研,也做了一些项目,因为没有获得相关权威的肯定或奖励,始终没有自信。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获得了一定名次和奖励,对自己的学习成效是一个肯定,对自己也是一个的激励。大学生都有荣辱感,在获得了一定成绩后会更加努力,会更加有热情去学习和钻研技术。例如在去年我院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省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好成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他们更加热爱本专业了,也更加能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了。
总之,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在课堂教学上要积极改革,要突出培养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技能的学习不光是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当前的学习形式已经不再只是课堂教学为主了,而是全方位的运用在线教育随时随地学习,即泛在学习模式。其次,组建技术学习型学生社团进行项目制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以学生为本,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项目制作的积极性,更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小南,韩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6(3).
[2] 陈裕先,宋乃庆.校企合作构建“企业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6(11).
[3] 张慧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