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角度谈中学物理概念的建构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king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笔者多年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经验来看,有一个结论大概是可以得出的,那就是几年的学习并不能保证学生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的理解都是有效的.甚至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对于最为基本的一些概念而言,总有学生历尽中学三年的学习而不入其门.那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概念构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困难呢?较好的思路应当是从学生的角度切入.这意味着教师对自身教学的研究基础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物理,而是学生的学习.这原本也不矛盾,因为学生只会按照他们自身的逻辑去建构概念,而不是按教师的想像去建构概念.事实上,当下“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的确定,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1学生的先前认知是物理概念建构的基础
  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中,学生的前概念对于物理概念构建的影响,有着可谓是“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物理概念教学来说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即使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前概念,也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构建出科学的物理概念.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以为对前概念的研究只是关注了学生已经有了哪些前概念,而没有关注学生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前概念.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多少有些只研究其然而不研究其所以然的意思.相反,如果更深入地关注学生的那些前概念是如何得来的,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先前认识,往往可以让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
  以“力”的概念构建为例,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可是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最为复杂的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到了高中阶段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事实上力的概念在电学、原子物理学中又不可或缺,因此将宏观世界中构建出来的力的概念迁移到微观世界中,同样存在着建构的复杂性.其实即使在宏观世界中,当情境发生改变时,学生对力(包括运动)的认识同样会出现错误,笔者曾在学生高三毕业之前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仍然有近20%的学生认为竖直上抛的硬币受到一个所谓的上抛力的作用,还有近30%的学生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其实还是先前认知在起作用,“有力就运动,无力就停止”、“摩擦力总是起阻碍作用”等理论可以解释的事实在生活中大量存在,而仅凭某些物理习题的解答并不能改变学生的这一认识.
  应对学生错误的前认知的办法可能不多,唯有以新的认知方式替代旧的认知方式,或者用反例对旧的认知方式进行证伪.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过程必须坚持进行,不能等到习题出现时再讲解,总的来说,不要让错误的前认知继续发挥作用,是帮学生奠定坚实概念构建基础的重要保证.
  2学生的思维方式是物理概念建构的关键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概念是学生构建出来的.尽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在其它学科中受到了挑战,但应当看到源于科学研究的建构主义观点,对于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构建还是有着强烈的启发意义的.而建构主义学习观点除了关注学生的先前认知之外,就是关键在于学生在科学概念构建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譬如,力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惯性”,初中阶段对惯性的教学相对简单且机械,到了中学物理中惯性的认识相对更为深入.笔者曾经在物理教学中做了一个小游戏:用flash做了一个互动的动画,动画中有一个沿直线向前跑动的小孩,直线之外有一个垃圾桶,在小孩跑动的过程中可以单击鼠标,以让小孩手中的纸团抛出去.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但有近一半的学生在选择了小孩与垃圾桶连线与直线垂直时单击鼠标,显然学生此时没有惯性概念,或者说之前构建出来的惯性概念只在回答某些简单问题时才起作用.
  这看起来是一个物理概念的记忆问题,其实却是学生的思维方式问题.物理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那就是以物理知识(概念和规律)去作为看待物体运动的依据,而不是基于生活经验的一些错误直觉.但学生要树立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一过程中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假设反证的思维方式.归纳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错误思维方式得出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反证的方式证明其不合理.让学生在思维的时候带着反证的方式去思考答案有没有可能不合理,实际上是学生元认知策略形成的一种表现.譬如上面的惯性例子中,假设正投可以投中,那就意味着纸团飞出过程中失去了原有运动方向的速度,而这与惯性的概念是矛盾的.
  很多人都是从方法的角度来看待反证的,而笔者却认为应当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待.因为反证首先应当是一种思维方式,其后才是具体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在反证思维的意识作用下形成一种思维的方式,那作为方法是无法存在的.
  3学生的概念运用是物理概念建构的保证
  一个概念是否被成功地构建,关键看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概念.当然,笔者这里所说的运用不是概念的直接填空,而是在某种情境下的活用.
  如“冲量”概念的建立,教材上常常是在“恒力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处理,优点在于简化了物理情境,让学生的思维难度有所降低.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难度的降低实际上也降低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也降低了思维的含金量.实际上如果通过一些实际情境的创设来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会活跃得多.如“一只篮球与地面碰撞时,地面对球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又如何求这个作用力的大小呢?”这样的问题更具挑战性,实际上也是锤炼学生的应用意识.事实上学生对此问题的解决会调动学过的所有知识,但结果是无法求解.然后进行了冲量概念的建立之后,再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发现问题的解题要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运用冲量知识(包括之后的动量定理等)解决许多问题,而每一次运用其实都是对物理概念的深化.唯有运用,才能让物理概念最终得到有效的构建.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与很多学科的内容相互渗透.  1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物理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刚进入中学阶段就必须学习物理,足以可见它的重要性.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中学学习过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2010年4月第三版,2014年5月第六次印刷)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对“元电荷”这部分内容稍加调整,将更科学.  第四页第四段: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根据此描述:电子带负电,故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 C,一个
期刊
1引言  初中物理学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中升华认知的学科.它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同时,它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多数人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初中阶段起步学习的.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就不是物理课.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深入
1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中有如下两个图.  在物理教材中,图1是一个闭合电路,图2是闭合电路各点线电势降(或电势升)的图示.物理教材对图2的说明是:图2表示的是该闭合电路中电势的相对高低及电流方向,A、B两个位置中的A、B,D、C其对应于图1并分别代表电池的溶液中与A、B两电极靠近的位置.  物理教材中还说:“图1中的电源是一个化学电池,电池的正极和负
期刊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比如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 、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具有特别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人通过学习陶老师的教育思想后发现:要充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
在沉重的功课压力和考试压力下,很多初中生都将学习视为一件被动、无趣的任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程度和兴趣高低已经成为决定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改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号召.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深入进行物理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在物理趣味课堂中“志于学、乐于学”,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如何营造趣味物理课
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国际,中美两世界大国在母语教学中的比较和探索也正在逐步加深。写作是母语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篇文章从搜集的多项中美共同写作选题中了解到的不同的教学轨
2.1 弹性碰撞  该过程中要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从数学角度分析知,动量直线应与机械能椭圆有两个交点,设交点分别为A和B (如图2).  结合(5)、(6)两式,从图2上分析可知,完全弹性碰撞过程则是从A点(v1>v2)开始沿动量直线到B点(v1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本章电学实验的设计找到基本的思维方式,为后面学习创新型实验奠定基础.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后,知道了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思路,但他们没有深层次研究在伏安法基础上所派生出来的很多种测量方法.当学生在常规的伏安法的基础上猛地接触到没有电压表或电流表,取而代之的是电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