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以创新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拓展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的语文教学,教学内容要比其它学科丰富得的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堂,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交流、争论中学会思考,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积极引导。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他们在自主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对整节课的引导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也表现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问答式、讨论式、演讲式、表演式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联想、创新。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的灵活性。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往往蕴涵创新能力的幼芽和基础。未来社会各条战线上需要的是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的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充分鼓励并相信学生,使学生在我们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我。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例如,在《史记·高祖本纪》教学中,在总结刘邦人物形象时,有学生说刘邦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入关后他与民约法三章,施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百姓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还有学生说,刘邦虽然是个智谋超人的人,但他也有流氓无赖,好酒色,凡夫俗人的一面。作者司马迁并没有盲目的歌颂他,也没有把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对学生的见解,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更促进了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四、拓展学习的内容
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教师通过拓展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不断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和习惯。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讲述了一位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在分析主人公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时,先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写贝尔曼的句子及体现的人物性格,然后派个代表来回答,经过每小组的发言,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了他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他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势问到:“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老贝尔曼这个人的呢?”有学生说:“他太傻了,最后还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有学生说:“他在物质上虽然贫穷但是他在精神上却不贫穷,他对别人无私关怀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有学生说:“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是文章对他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他夜里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借用了这位学生的话全班学生:“这是为什么?”有的学生立刻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我立即组织全班同学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贝尔曼画藤叶的情景。学生的积极很高,讨论地很激烈,他们讨论完毕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就这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个拓展性的练习:(1)请你就本文的结尾,续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2)“小说的意外结局”是欧·亨利小说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搜集欧·亨利的其它小说,进一步体会。
著名学者于漪曾说过:“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教学中必须注意想象力的培养。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教师在教学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作为基础教育重要学科的语文教学,教学内容要比其它学科丰富得的多。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课本、不局限于课堂,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摆脱“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在交流、争论中学会思考,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积极引导。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使他们在自主的氛围中主动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思维品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对整节课的引导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也表现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问答式、讨论式、演讲式、表演式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联想、创新。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用感官直接感知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的灵活性。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往往蕴涵创新能力的幼芽和基础。未来社会各条战线上需要的是具有独特性、和谐性和主体性的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模子式”的人。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充分鼓励并相信学生,使学生在我们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现自我。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培养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例如,在《史记·高祖本纪》教学中,在总结刘邦人物形象时,有学生说刘邦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入关后他与民约法三章,施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百姓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还有学生说,刘邦虽然是个智谋超人的人,但他也有流氓无赖,好酒色,凡夫俗人的一面。作者司马迁并没有盲目的歌颂他,也没有把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对学生的见解,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更促进了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四、拓展学习的内容
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教师通过拓展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原有定势思维的束缚,不断扩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和习惯。美国作家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讲述了一位老画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品德。在分析主人公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时,先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写贝尔曼的句子及体现的人物性格,然后派个代表来回答,经过每小组的发言,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了他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他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势问到:“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老贝尔曼这个人的呢?”有学生说:“他太傻了,最后还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有学生说:“他在物质上虽然贫穷但是他在精神上却不贫穷,他对别人无私关怀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还有学生说:“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是文章对他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他夜里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借用了这位学生的话全班学生:“这是为什么?”有的学生立刻说:“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我立即组织全班同学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贝尔曼画藤叶的情景。学生的积极很高,讨论地很激烈,他们讨论完毕后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来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最后就这节课的内容布置一个拓展性的练习:(1)请你就本文的结尾,续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2)“小说的意外结局”是欧·亨利小说的特点,结合这一特点搜集欧·亨利的其它小说,进一步体会。
著名学者于漪曾说过:“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教学中必须注意想象力的培养。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就强,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或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教师在教学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海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