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提出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强调立德树人等育人理念。家国情怀是思想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组成,初中地理教学具有渗透家国情怀的责任,地理教师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责无旁贷。地理教师在开展家国情怀渗透工作时,应找准切入点,将家国情怀与地理教学融合在一起,避免给学生浮于表面之感。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初中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具体策略,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地理;家国情怀;渗透
引言
现代素质教育的提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学生成长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家国情怀就是通常所讲的爱国情怀,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应当具备的思想品格。
一、初中地理课堂融入家国情怀的现状
(一)家国情怀未得到重视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重视地理知识的教学、轻视家国情怀渗透的情况,仍然将成绩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标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学生的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和品格难以得到相应的培养,还容易引起学生信念感的缺失,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
(二)家国情怀渗透假大空
很多教师知道要渗透家国情怀,但更多停留在带着学生喊口号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告诉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祖国的明天做贡献”,但并没有真正指导学生应当怎样建设祖国,也没有真正带领学生去思考到底要怎样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1]。学生也只能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应该热爱、建设祖国,却无法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久而久之,家国情怀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学生没有忧患意识
当代学生生于和平年代,有着优越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没有经历过苦难,缺少一定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基础。很多学生对教师所将的家国情怀缺少感触和认识,甚至认为教师所讲的都是没用的东西,不如多考几分、多玩一会儿。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率先改变理念和认识
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也是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才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寻找家国情怀融入的切入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去考虑人与自然、社会与地理,真正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寻找切入点将家国情怀与生活实际联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切入点,将家国情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现状、未来发展、政策决策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家国与个人并不是毫无关系的,讲家国情怀也不是在讲空话[2]。在“地形和地势”一课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述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某些国家的地形地貌特征外,还要在地形地貌对人类社会活动影响节点上切入经济建设与地形地势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我国是一个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国家,且中西部以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为主,这些地区虽然自然风光壮美,有着丰富的自然物产,但由于交通设施修建难度大的缘故,经济建设起步低、速度慢,还有很多地区的人们在贫困线附近徘徊。大家在讨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需要结合这个国家的地形地貌特征,应当看到地形地貌为我国发展带来的难度。我国的西部地区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需要更多在地质、道路桥梁建设等方面的人才投身其中,突破地形地貌带来的发展困难。在“水资源”一课中,教师要在讲解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后,带领学生思考水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可行的节水手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节约用水、宣传节水思想的行动当中去,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展示“南水北调”“三峡大坝”等系列水利工程,让学生看到国家在配置水資源方面作出的努力,并向学生渗透一些处于科技前沿的节水技术,如海水淡化、海水稻等,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忧患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国内外的社会时事,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与每个人都有关的事件,让学生从舒适圈中走出来。以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洋流、水循环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排放的核废水可以通过这些地球自然运转蔓延到全球各地,对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核废水的不负责任排放并不是“我不吃海鱼”就能够避免的事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不代表发生在国外的事情对我们不会产生影响,每个人都应具备忧患意识。
结束语
初中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等优秀品格应当从小开始,让学生认识到身上肩负着的建设祖国的重任。地理并不是一门单纯与山川、土地资源有关的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城乡建设都有着不小的关系,是融入家国情怀内容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吴颖. 基于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李春晓.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19-20.
关键词:初中地理;家国情怀;渗透
引言
现代素质教育的提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成长,培养学生成长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家国情怀就是通常所讲的爱国情怀,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应当具备的思想品格。
一、初中地理课堂融入家国情怀的现状
(一)家国情怀未得到重视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重视地理知识的教学、轻视家国情怀渗透的情况,仍然将成绩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和标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学生的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和品格难以得到相应的培养,还容易引起学生信念感的缺失,影响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
(二)家国情怀渗透假大空
很多教师知道要渗透家国情怀,但更多停留在带着学生喊口号的程度。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告诉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祖国的明天做贡献”,但并没有真正指导学生应当怎样建设祖国,也没有真正带领学生去思考到底要怎样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1]。学生也只能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应该热爱、建设祖国,却无法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久而久之,家国情怀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学生没有忧患意识
当代学生生于和平年代,有着优越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没有经历过苦难,缺少一定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基础。很多学生对教师所将的家国情怀缺少感触和认识,甚至认为教师所讲的都是没用的东西,不如多考几分、多玩一会儿。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率先改变理念和认识
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家国情怀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也是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了正确的认识,教师才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寻找家国情怀融入的切入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去考虑人与自然、社会与地理,真正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寻找切入点将家国情怀与生活实际联系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寻找切入点,将家国情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现状、未来发展、政策决策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家国与个人并不是毫无关系的,讲家国情怀也不是在讲空话[2]。在“地形和地势”一课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述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某些国家的地形地貌特征外,还要在地形地貌对人类社会活动影响节点上切入经济建设与地形地势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我国是一个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国家,且中西部以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为主,这些地区虽然自然风光壮美,有着丰富的自然物产,但由于交通设施修建难度大的缘故,经济建设起步低、速度慢,还有很多地区的人们在贫困线附近徘徊。大家在讨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候需要结合这个国家的地形地貌特征,应当看到地形地貌为我国发展带来的难度。我国的西部地区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设,需要更多在地质、道路桥梁建设等方面的人才投身其中,突破地形地貌带来的发展困难。在“水资源”一课中,教师要在讲解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后,带领学生思考水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可行的节水手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节约用水、宣传节水思想的行动当中去,为祖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教师也要向学生展示“南水北调”“三峡大坝”等系列水利工程,让学生看到国家在配置水資源方面作出的努力,并向学生渗透一些处于科技前沿的节水技术,如海水淡化、海水稻等,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忧患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国内外的社会时事,让学生了解到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与每个人都有关的事件,让学生从舒适圈中走出来。以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洋流、水循环等知识来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排放的核废水可以通过这些地球自然运转蔓延到全球各地,对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核废水的不负责任排放并不是“我不吃海鱼”就能够避免的事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不代表发生在国外的事情对我们不会产生影响,每个人都应具备忧患意识。
结束语
初中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等优秀品格应当从小开始,让学生认识到身上肩负着的建设祖国的重任。地理并不是一门单纯与山川、土地资源有关的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城乡建设都有着不小的关系,是融入家国情怀内容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吴颖. 基于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李春晓. 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