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时期的学习仅是初具专业性,难度不高,且更注重于学习启蒙和引导学生产生学兴趣。所以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除了传授最基础的音乐理论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启蒙教育,让学生懂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运用体态律动是最好提起兴趣的方式,所以本文将探究音乐体态律动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运用体态律动进行音乐教育。
关键词:体态律动;学生兴趣;教学方式
引言
音乐学科是一门美育学科,主要用于提高学生艺术与人文素养,有助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中学阶段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年龄不大、心智未开的特点,采取更轻松、更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现天赋,完善个性。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灵活设置体态游戏、并在趣味性的动作中中实施音乐启蒙,能有效降低教师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一、体态律动的含义
体态律动一开始是起源于欧洲的音乐教育理念,主张将人的动作和乐曲的旋律进行互相搭配,使二者相互配合,让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而律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人对某首乐曲的音感,同时通过律动体现音乐的魅力。韵律感是指随着音乐所传递出的信息,随后根据音乐的韵律设计相应的动作,使音乐的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出来,提高音乐艺术教育中的趣味性。在小學音乐课授课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对音乐、歌曲等听觉艺术都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但仍有许多小学生并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就是部分小学音乐课堂缺乏趣味性,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启蒙只是简单的音调教学,或者是单纯的进行唱歌活动,没有尝试将音乐知识趣味化,教师的教育方式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导致在整体的课程教学中,音乐课与其他的文化课程相差不大,难以对小学生进行艺术启蒙。
在跟随国家教育新策略、新指导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更加以学生为主,思考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兴趣,将音乐课程进行简洁、优化、改良,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同时通过体态律动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趣味性的身体动作中对乐曲的韵律、节奏等进行感知和记忆,是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文化类课程区别开来,让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借助体态律动,推动对音乐要素美的感受,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态度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教育远重要于单纯的音乐理论普及,外加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动性较强,使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能呼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一定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体态律动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纪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要在短时间内从“玩乐”生活跨越到“学习”生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段的课堂纪律非常散漫,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不仅不利于自身学习,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进度。而音乐课在小学更偏向于科普音乐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娱乐性更强。所以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活泼好动的特点,用学生更能接受和喜爱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不会破坏学习进度,还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专注度,从而维护课堂纪律,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天赋
小学阶段学生智力处于发育阶段,过于专业的音乐知识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习压力。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好奇心较强,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制约,而学习动力又有助于开发学生天赋,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所以正确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跟学生的互动交流,设置音乐体态律动环节,能利用音乐动作的趣味性、以及集体律动的互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习动力,从而开发一些学生的音乐天赋,完成人生与学习生涯的起步,做到真正的音乐启蒙。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应用情景表演
低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模仿欲望强,运用体态律动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增加音乐课程整体的趣味性,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但小学生思维更加活泼跳跃,大部分学生都难以静下心来按照教师的指挥进行律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跟随音乐做动作。除了能更好指挥学生进行律动外,进行情景表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某一故事或人物的精神内涵,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到音乐中进行律动,所以情景表演是小学阶段运用体态律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可以通过选择某一音乐的故事或背景,设定相关情景,并鼓励学生勇于表演,教师设计的动作既要符合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也要跟音乐的背景故事进行联系结合,向学生讲解每一个动作对应的故事清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感受音乐传递出的优秀精神品质,同时加深学生对律动动作的记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置音准训练
音准是所有音乐的基础与根基,是音乐启蒙阶段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音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音准练习。但音准训练难度较高,且更依赖自身天赋,十分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并且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也不容易渗透音准能力的训练。这时,教师可以在体态律动的训练之外,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能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考虑将音准训练跟学生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初步懂得音调的概念,再引导他们如何调整音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脑代码设置一个简单的爬楼梯游戏,把音准训练同楼梯的层数高度结合起来,学生唱出的音调会引发楼梯层数的变化,用这样的方法来向学生普及音调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多进行音准训练,完成他们音乐生涯的起步。当学生逐步明确音调音准的概念后,教师再通过体态的律动来指导学生如何掌控唱歌时的音调,例如教师在设计律动动作时,可以在高音部分将身体重心向上提,而在低音部分则将动作设计为重心向下,通过体态的律动来加强学生对音调的掌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领悟能力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 要么是歌词和拍子较为简单的儿歌,部分小学甚至以纯音乐的作品为主,所以小学的课堂歌曲基本脱开了歌词的限制,缺点则是形象表达不足。因而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水品与对乐器的掌控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懂得利用自身的音乐演奏,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通过乐曲的节奏来使学生心中出现具现化的形象。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的音感和音准的训练,在设计律动动作是,要对乐曲的每一个细节和声部都进行研究与思考,使设计的律动动作与乐曲本身产生高度共鸣,甚至帮助学生在心中产生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从而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建立音乐学习小组
小学学生即使性格内向,但也会喜欢群体的学习合作方式,多人共同学习也能互相指导、取长补短,巩固学习成果。所以在体态律动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体态动作、并且引导学生能根据乐曲节奏进行练习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与特长,监督彼此的练习频率和学习进度,同时在互相的练习中指出错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接龙、音准竞赛、音乐知识问答等游戏,甚至是集体的体态律动表演,提高小组合作度,也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五)整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中,目前仍存在课程内容不合理,教材不适配等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也阻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使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所以想要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水准,巩固教学成果,并灵活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首先要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特点与年龄进行精准分析,选择能满足学生需要、以及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材课本,给学生提供优秀适用的学习内容。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要根据学生特点筛选教学内容,小学生普遍音乐能力较弱,缺乏艺术经历,所以教学内容应当偏向于基础理论,或是趣味性较强的故事类音乐文本,避免难度过高的专业性音乐知识,课堂内容应当尽量简单、明了,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教材循序漸进地制定教学计划;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为年龄较小的学生进行艺术启蒙,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时,除了使用体态律动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外,还要着重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引导他们懂得感受音乐、感悟音乐的思想精神,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的进行音乐学习。
结束语;
在教学中运用新兴教学方式,正逐步受到更多学科专业的重视,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音乐课更偏重于娱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以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维护课堂纪律,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娄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在小学中高年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77.
[2]王冬冬.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节奏训练中的应用[D].中北大学,2021.
[3]钟静.体态律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教育艺术,2021(06):53.
[4]金丽雯.如何应用体态律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戏剧之家,2021(17):132-133.
[5]杨济瑄,熊莎.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1(17):188-190.
[6]宋奕蒙.体态律动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1(24):88-89.
关键词:体态律动;学生兴趣;教学方式
引言
音乐学科是一门美育学科,主要用于提高学生艺术与人文素养,有助于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中学阶段专业性较强的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年龄不大、心智未开的特点,采取更轻松、更具备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展现天赋,完善个性。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体态律动教学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灵活设置体态游戏、并在趣味性的动作中中实施音乐启蒙,能有效降低教师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一、体态律动的含义
体态律动一开始是起源于欧洲的音乐教育理念,主张将人的动作和乐曲的旋律进行互相搭配,使二者相互配合,让人的动作跟着音乐而律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人对某首乐曲的音感,同时通过律动体现音乐的魅力。韵律感是指随着音乐所传递出的信息,随后根据音乐的韵律设计相应的动作,使音乐的节奏通过人体动作表现出来,提高音乐艺术教育中的趣味性。在小學音乐课授课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对音乐、歌曲等听觉艺术都有一定的好奇心理,但仍有许多小学生并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就是部分小学音乐课堂缺乏趣味性,对于小学生的音乐启蒙只是简单的音调教学,或者是单纯的进行唱歌活动,没有尝试将音乐知识趣味化,教师的教育方式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导致在整体的课程教学中,音乐课与其他的文化课程相差不大,难以对小学生进行艺术启蒙。
在跟随国家教育新策略、新指导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更加以学生为主,思考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兴趣,将音乐课程进行简洁、优化、改良,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同时通过体态律动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趣味性的身体动作中对乐曲的韵律、节奏等进行感知和记忆,是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文化类课程区别开来,让小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借助体态律动,推动对音乐要素美的感受,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态度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教育远重要于单纯的音乐理论普及,外加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动性较强,使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能呼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一定的音乐教育效果。
二、体态律动教学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纪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要在短时间内从“玩乐”生活跨越到“学习”生活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段的课堂纪律非常散漫,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不仅不利于自身学习,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进度。而音乐课在小学更偏向于科普音乐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娱乐性更强。所以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活泼好动的特点,用学生更能接受和喜爱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不会破坏学习进度,还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专注度,从而维护课堂纪律,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天赋
小学阶段学生智力处于发育阶段,过于专业的音乐知识容易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习压力。而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好奇心较强,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制约,而学习动力又有助于开发学生天赋,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所以正确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跟学生的互动交流,设置音乐体态律动环节,能利用音乐动作的趣味性、以及集体律动的互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习动力,从而开发一些学生的音乐天赋,完成人生与学习生涯的起步,做到真正的音乐启蒙。
三、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应用情景表演
低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模仿欲望强,运用体态律动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增加音乐课程整体的趣味性,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但小学生思维更加活泼跳跃,大部分学生都难以静下心来按照教师的指挥进行律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跟随音乐做动作。除了能更好指挥学生进行律动外,进行情景表演还能帮助学生了解音乐中某一故事或人物的精神内涵,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到音乐中进行律动,所以情景表演是小学阶段运用体态律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可以通过选择某一音乐的故事或背景,设定相关情景,并鼓励学生勇于表演,教师设计的动作既要符合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也要跟音乐的背景故事进行联系结合,向学生讲解每一个动作对应的故事清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感受音乐传递出的优秀精神品质,同时加深学生对律动动作的记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二)设置音准训练
音准是所有音乐的基础与根基,是音乐启蒙阶段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音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也不能忽略对学生的音准练习。但音准训练难度较高,且更依赖自身天赋,十分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并且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也不容易渗透音准能力的训练。这时,教师可以在体态律动的训练之外,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能有效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考虑将音准训练跟学生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让他们初步懂得音调的概念,再引导他们如何调整音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脑代码设置一个简单的爬楼梯游戏,把音准训练同楼梯的层数高度结合起来,学生唱出的音调会引发楼梯层数的变化,用这样的方法来向学生普及音调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多进行音准训练,完成他们音乐生涯的起步。当学生逐步明确音调音准的概念后,教师再通过体态的律动来指导学生如何掌控唱歌时的音调,例如教师在设计律动动作时,可以在高音部分将身体重心向上提,而在低音部分则将动作设计为重心向下,通过体态的律动来加强学生对音调的掌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领悟能力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 要么是歌词和拍子较为简单的儿歌,部分小学甚至以纯音乐的作品为主,所以小学的课堂歌曲基本脱开了歌词的限制,缺点则是形象表达不足。因而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的音乐水品与对乐器的掌控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懂得利用自身的音乐演奏,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通过乐曲的节奏来使学生心中出现具现化的形象。因此,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更注重对学生的音感和音准的训练,在设计律动动作是,要对乐曲的每一个细节和声部都进行研究与思考,使设计的律动动作与乐曲本身产生高度共鸣,甚至帮助学生在心中产生一个具体的音乐形象,从而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四)建立音乐学习小组
小学学生即使性格内向,但也会喜欢群体的学习合作方式,多人共同学习也能互相指导、取长补短,巩固学习成果。所以在体态律动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体态动作、并且引导学生能根据乐曲节奏进行练习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与特长,监督彼此的练习频率和学习进度,同时在互相的练习中指出错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接龙、音准竞赛、音乐知识问答等游戏,甚至是集体的体态律动表演,提高小组合作度,也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五)整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中,目前仍存在课程内容不合理,教材不适配等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也阻碍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使用体态律动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所以想要推进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水准,巩固教学成果,并灵活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首先要对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筛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特点与年龄进行精准分析,选择能满足学生需要、以及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材课本,给学生提供优秀适用的学习内容。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要根据学生特点筛选教学内容,小学生普遍音乐能力较弱,缺乏艺术经历,所以教学内容应当偏向于基础理论,或是趣味性较强的故事类音乐文本,避免难度过高的专业性音乐知识,课堂内容应当尽量简单、明了,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教材循序漸进地制定教学计划;二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的音乐教育主要目的,就是为年龄较小的学生进行艺术启蒙,所以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时,除了使用体态律动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外,还要着重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引导他们懂得感受音乐、感悟音乐的思想精神,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的进行音乐学习。
结束语;
在教学中运用新兴教学方式,正逐步受到更多学科专业的重视,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小学音乐课更偏重于娱乐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以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维护课堂纪律,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娄芳.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体态律动)在小学中高年段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77.
[2]王冬冬.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节奏训练中的应用[D].中北大学,2021.
[3]钟静.体态律动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J].教育艺术,2021(06):53.
[4]金丽雯.如何应用体态律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戏剧之家,2021(17):132-133.
[5]杨济瑄,熊莎.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1(17):188-190.
[6]宋奕蒙.体态律动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1(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