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秋季,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正式启用,2019年11月,山东、海南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测试标志着为新课程实施以来的高考命题改革得到实质性的推进,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的启用,则标志着新高考全面落地。在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作为服务学生知识获取和思维训练载体与重要工具的教辅编写何去何从?这是行业内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
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凸现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是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管理下,由国家组建的教材编写队伍精心组织编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打磨,不断修改完善的。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按照“自然渗透,润物无声”的思路,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选文选材和整体结构划定了红线,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教材精选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作品,以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精选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文章,以体现劳动教育。
作为教辅用书的编写者,必须与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一路同行,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反复讨论,反复斟酌,确定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指南,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建构、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学科素养为依据,认真制订好一套具有先进理念的教辅编写方案。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突出能力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同时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立德树人、稳中有变、素养导向”的三大特点更加凸显。试题命制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性考查,引导中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注重科学布局,强化融会贯通,体现对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探索题型创新,引导考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因此,教辅编写者必须深植以能力为基点和基础的编写理念。
透视核心考点,析解能力指向。从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看,考试内容有大体的范畴,但每次考试的选材组合不同、命题点不同、命题角度不同,因循以前的编写思路,是无法应对动态的考情。这就需要编写者整体设计,透视核心考点,析解背后的能力指向,不再以攻破考点为终点,而要以能力生成为深层目标。
掌握必備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为载体培养出来的,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运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在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中,必然涉及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仍然是教辅编写的基础和出发点。
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基础训练。2021年全国语文命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因此,编写时要适度关联教材内容,命题的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例如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做出正确判断。
深入一线,调研学情,找准市场定位
在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教辅编写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的时代,新的理念,新的学习要求,新的考试评价机制,新的学习媒介,这些既是教辅市场遇到的新挑战,也为教辅提供了新的机遇。
迎接挑战的最佳办法,就是走出去,到基层学校,采访老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市场定位。广大师生的需求,就是教辅编写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生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和疑难,就是教辅编写者的动力源和创新点。无论是同步学习的教辅书籍,还是高考复习方面的辅导用书,都要遵循好用、管用的原则。好用,是指免除翻检之劳,用起来得心应手;管用,是指内容齐备,够用有效,可信可靠。
产品开发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出发点,经过广泛调研、多方把脉,找到目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师生使用过程中关键的难点与痛点,即新教材倡导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背后所需要的大块时间与实际高中语文教与学在时间上的捉襟见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针对一线教与学的难点与痛点,编辑策划人员要利用好出版社这一优势平台,强力开发和打造出一系列优秀的教辅产品。
一是开发优秀的教辅产品必须有原创优势。贯彻新课程理念,针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精心提炼设计出不同的训练专题,做到全国领先,独此一家。二是编写优质的教辅产品必须有作者优势。组织由著名特级教师、深耕教学或教研一线且有编写经验的教师领衔的名优团队,携手精心打造精品。三是优质的教辅产品必须有“短平快”的优势。“短”:教学和练习时间短,不允许占用更多课外时间;“平”:学习内容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兼有研究性学习的成分;“快”:学习目标单纯不庞杂,内容集中不枝蔓,过程紧凑不散漫,快刀斩乱麻,让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优化设计,创新体例,打造特色品牌
每一次课程改革,教辅市场都要经历一次大洗牌。已经开启的新教材、新高考,同样如此。没有品牌的教辅,是走不远的,自然也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教辅设计者务必要优化设计,创新体例,做到以下几点:
遵照新的评价体系,把握教辅的脉搏。新高考已经没有了“考试大纲”,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这是教学和复习备考必须遵循的。
体现新的命题理念,重构内容和体例。编写体例清晰了,教辅书籍的结构就明晰了,这样的教辅就更便于使用。优秀的教辅编写者善于紧盯新教材、新高考风向标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信息。品牌教辅是引领市场,超越自我,对新教材、新高考有独立判断和创新设计的产品;是将编者和师生连接、课内课外联通,知识与能力沟通,将评价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转化成学科化的产品;是多年积累,层层打磨,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用心智和汗水精心铸就的精品。
打造这样的精品,需要培养一支优秀的编写团队,团队成员必须是脚踏实地的探索者,敢于创新的攀登者。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打造出精品教辅。只有这样的精品教辅,才能托起万千学子的梦想。
(作者系湖北教育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
责任编辑/周小益
依据课标,紧扣教材,凸现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是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筹、指导、管理下,由国家组建的教材编写队伍精心组织编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打磨,不断修改完善的。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按照“自然渗透,润物无声”的思路,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选文选材和整体结构划定了红线,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因此,教材精选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作品,以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精选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文章,以体现劳动教育。
作为教辅用书的编写者,必须与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一路同行,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反复讨论,反复斟酌,确定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指南,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建构、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学科素养为依据,认真制订好一套具有先进理念的教辅编写方案。
研究考题,把握方向,突出能力训练
2021年高考语文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考语文全面育人的鲜明导向。同时依托高考语文的学科特点,紧紧扣住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设题,让考生在解题作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试题通过精神滋养、文化浸润、立体渗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自然融入试题之中,“立德树人、稳中有变、素养导向”的三大特点更加凸显。试题命制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性考查,引导中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注重科学布局,强化融会贯通,体现对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探索题型创新,引导考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因此,教辅编写者必须深植以能力为基点和基础的编写理念。
透视核心考点,析解能力指向。从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看,考试内容有大体的范畴,但每次考试的选材组合不同、命题点不同、命题角度不同,因循以前的编写思路,是无法应对动态的考情。这就需要编写者整体设计,透视核心考点,析解背后的能力指向,不再以攻破考点为终点,而要以能力生成为深层目标。
掌握必備知识,提升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为载体培养出来的,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运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必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基础,在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中,必然涉及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仍然是教辅编写的基础和出发点。
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基础训练。2021年全国语文命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因此,编写时要适度关联教材内容,命题的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例如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做出正确判断。
深入一线,调研学情,找准市场定位
在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教辅编写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的时代,新的理念,新的学习要求,新的考试评价机制,新的学习媒介,这些既是教辅市场遇到的新挑战,也为教辅提供了新的机遇。
迎接挑战的最佳办法,就是走出去,到基层学校,采访老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市场定位。广大师生的需求,就是教辅编写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生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和疑难,就是教辅编写者的动力源和创新点。无论是同步学习的教辅书籍,还是高考复习方面的辅导用书,都要遵循好用、管用的原则。好用,是指免除翻检之劳,用起来得心应手;管用,是指内容齐备,够用有效,可信可靠。
产品开发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出发点,经过广泛调研、多方把脉,找到目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师生使用过程中关键的难点与痛点,即新教材倡导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背后所需要的大块时间与实际高中语文教与学在时间上的捉襟见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针对一线教与学的难点与痛点,编辑策划人员要利用好出版社这一优势平台,强力开发和打造出一系列优秀的教辅产品。
一是开发优秀的教辅产品必须有原创优势。贯彻新课程理念,针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精心提炼设计出不同的训练专题,做到全国领先,独此一家。二是编写优质的教辅产品必须有作者优势。组织由著名特级教师、深耕教学或教研一线且有编写经验的教师领衔的名优团队,携手精心打造精品。三是优质的教辅产品必须有“短平快”的优势。“短”:教学和练习时间短,不允许占用更多课外时间;“平”:学习内容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兼有研究性学习的成分;“快”:学习目标单纯不庞杂,内容集中不枝蔓,过程紧凑不散漫,快刀斩乱麻,让多数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优化设计,创新体例,打造特色品牌
每一次课程改革,教辅市场都要经历一次大洗牌。已经开启的新教材、新高考,同样如此。没有品牌的教辅,是走不远的,自然也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教辅设计者务必要优化设计,创新体例,做到以下几点:
遵照新的评价体系,把握教辅的脉搏。新高考已经没有了“考试大纲”,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这是教学和复习备考必须遵循的。
体现新的命题理念,重构内容和体例。编写体例清晰了,教辅书籍的结构就明晰了,这样的教辅就更便于使用。优秀的教辅编写者善于紧盯新教材、新高考风向标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信息。品牌教辅是引领市场,超越自我,对新教材、新高考有独立判断和创新设计的产品;是将编者和师生连接、课内课外联通,知识与能力沟通,将评价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转化成学科化的产品;是多年积累,层层打磨,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用心智和汗水精心铸就的精品。
打造这样的精品,需要培养一支优秀的编写团队,团队成员必须是脚踏实地的探索者,敢于创新的攀登者。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打造出精品教辅。只有这样的精品教辅,才能托起万千学子的梦想。
(作者系湖北教育出版社教辅分社社长)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