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剖析优化阅读策略,重视阅读实践活动,张扬学生阅读个性,发展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 阅读情境 个性品悟 阅读实践 阅读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努力营造和拓展阅读空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策略实施教学,张扬学生积极的阅读个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利用阅读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必须挖掘文章的情趣点,采用讨论、演绎、画画等阅读策略,激发文本潜藏的情趣点,以及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情趣。同时,要精心创设阅读问题情境,让阅读问题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架设文本与学生思维相通的桥梁,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支持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训练阅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形成个性的阅读见解,培养独特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研读第三、四自然段时,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是人类造成的伤痕累累的地球。”“由于人类滥用化学药品、乱排废气,很多动植物的种类逐渐消失。”“地球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通过情境对话,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现状。教师提出:“谁能举出实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积累,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说到生态灾害,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洪灾。三年级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就是最好的生态灾害实例。”“大气被污染,天空会下红雨、酸雨。”“肥沃的草原逐渐变成荒漠。”“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患上了很多不治之症。”学生立足已有的知识体验和积累,深入品读文本内涵,发展阅读思维。如《鲸》,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字叙述较为平实,教师根据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惯,要求学生以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须鲸和齿鲸的外形和呼吸时的样子,绘画之后,运用文中的语句向同桌介绍自己的简笔画;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朗读课文的方式指导其他同学画鲸。通过这种画一画的活动,学生感悟到只有把课文的语句读懂,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画好鲸,或指导别人画好鲸。
二、细读文本词句,深化个性品悟
教师要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以品读语言为核心,引导学生捕捉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紧扣传神字句反复推敲、细细揣摩,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多方对话的过程中,体验文本的中心内涵,感悟词语的丰富内涵,掌握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创造的潜能,启迪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研读《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提问:“文中的哪些语句说明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生1:“‘地球是无私……枯渴’,地球的变化是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资源造成的。”生2:“从‘不加节制’这个词可以看出人类是多么的自私呀!”生3:“人类也是无知的,人类的这种做法是害了自己。”生4:“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脅’语段里,说明伤害地球的是人类自己。”教师提问:“这段话里的‘本来’这个词可以去掉吗?”生5:“不能去掉,‘本来’表示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而现在不能了。”生6:“‘本来’一词让我感觉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突出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现在已经不可再生。”学生品读词句的丰富内涵,感悟灵动,表达贴切,发展了阅读思维,形成了富有个性的阅读见解。在研读《将相和》时,教师出示文中廉颇说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的滋味,生1:“从‘爬’字体会廉颇心里很恼火。”生2:“从‘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看出廉颇的不服气。”生3:“嫉妒。”生4:“廉颇认为自己出生入死立下了战功才获得今天的地位,他不服蔺相如靠耍嘴皮爬到比自己还高的职位。这是情有可原的。”生5:“文中叙述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说明廉颇在渑池之会上有很大的功劳。”生6:“廉颇只看到自己的战功,没有看到蔺相如舍生忘死维护赵国尊严,立下的汗马功劳,所以廉颇的观点是错误的。”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表达了独特的见解,发展了阅读个性能力。
三、重视阅读实践,发展阅读思维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就必须加强阅读实践,如采取角色演绎、填补文本空白等阅读策略,扩展与开发文本发散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张开丰富的想象翅膀,增进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体会,强化文本内容的理解,丰富文本的思想内涵,使文本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丰富,锻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用心体验、感悟文本的内涵,潜心诠释、创造文本,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能力。
例如,在研读《将相和》,学生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的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演绎活动再现这部分内容,先组织学生探讨怎样演绎蔺相如和秦王这两个角色,如何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阅读经验,积极表达各自的观点,倾听的学生加以补充,讨论交流之后,每个小组分别推荐两名学生扮演蔺相如和秦王,演绎两个人物在大殿上的对话,学生形象地刻画了秦王霸道、贪婪的面目,充分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把“完璧归赵”的内容演绎得惟妙惟肖,使课文内容更加具体、丰富。角色演绎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的演绎,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需要补充的部分。这种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处,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与感悟,磨炼学生的阅读想象,发展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
关键词: 阅读情境 个性品悟 阅读实践 阅读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努力营造和拓展阅读空间,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策略实施教学,张扬学生积极的阅读个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利用阅读情境,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必须挖掘文章的情趣点,采用讨论、演绎、画画等阅读策略,激发文本潜藏的情趣点,以及学生的阅读欲望和情趣。同时,要精心创设阅读问题情境,让阅读问题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架设文本与学生思维相通的桥梁,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支持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训练阅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使学生形成个性的阅读见解,培养独特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研读第三、四自然段时,学生在小组里探讨:“这是人类造成的伤痕累累的地球。”“由于人类滥用化学药品、乱排废气,很多动植物的种类逐渐消失。”“地球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通过情境对话,学生初步了解了地球的现状。教师提出:“谁能举出实例说说什么是‘生态灾害’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积累,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说到生态灾害,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洪灾。三年级学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就是最好的生态灾害实例。”“大气被污染,天空会下红雨、酸雨。”“肥沃的草原逐渐变成荒漠。”“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患上了很多不治之症。”学生立足已有的知识体验和积累,深入品读文本内涵,发展阅读思维。如《鲸》,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文字叙述较为平实,教师根据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惯,要求学生以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须鲸和齿鲸的外形和呼吸时的样子,绘画之后,运用文中的语句向同桌介绍自己的简笔画;也可以让学生运用朗读课文的方式指导其他同学画鲸。通过这种画一画的活动,学生感悟到只有把课文的语句读懂,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画好鲸,或指导别人画好鲸。
二、细读文本词句,深化个性品悟
教师要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以品读语言为核心,引导学生捕捉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紧扣传神字句反复推敲、细细揣摩,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多方对话的过程中,体验文本的中心内涵,感悟词语的丰富内涵,掌握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创造的潜能,启迪学生的阅读情感,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
例如,研读《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提问:“文中的哪些语句说明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生1:“‘地球是无私……枯渴’,地球的变化是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资源造成的。”生2:“从‘不加节制’这个词可以看出人类是多么的自私呀!”生3:“人类也是无知的,人类的这种做法是害了自己。”生4:“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脅’语段里,说明伤害地球的是人类自己。”教师提问:“这段话里的‘本来’这个词可以去掉吗?”生5:“不能去掉,‘本来’表示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而现在不能了。”生6:“‘本来’一词让我感觉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突出这些资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现在已经不可再生。”学生品读词句的丰富内涵,感悟灵动,表达贴切,发展了阅读思维,形成了富有个性的阅读见解。在研读《将相和》时,教师出示文中廉颇说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的滋味,生1:“从‘爬’字体会廉颇心里很恼火。”生2:“从‘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看出廉颇的不服气。”生3:“嫉妒。”生4:“廉颇认为自己出生入死立下了战功才获得今天的地位,他不服蔺相如靠耍嘴皮爬到比自己还高的职位。这是情有可原的。”生5:“文中叙述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说明廉颇在渑池之会上有很大的功劳。”生6:“廉颇只看到自己的战功,没有看到蔺相如舍生忘死维护赵国尊严,立下的汗马功劳,所以廉颇的观点是错误的。”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表达了独特的见解,发展了阅读个性能力。
三、重视阅读实践,发展阅读思维
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就必须加强阅读实践,如采取角色演绎、填补文本空白等阅读策略,扩展与开发文本发散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张开丰富的想象翅膀,增进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体会,强化文本内容的理解,丰富文本的思想内涵,使文本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丰富,锻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用心体验、感悟文本的内涵,潜心诠释、创造文本,有效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能力。
例如,在研读《将相和》,学生初步了解了“完璧归赵”的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演绎活动再现这部分内容,先组织学生探讨怎样演绎蔺相如和秦王这两个角色,如何具体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已有的阅读经验,积极表达各自的观点,倾听的学生加以补充,讨论交流之后,每个小组分别推荐两名学生扮演蔺相如和秦王,演绎两个人物在大殿上的对话,学生形象地刻画了秦王霸道、贪婪的面目,充分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把“完璧归赵”的内容演绎得惟妙惟肖,使课文内容更加具体、丰富。角色演绎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的演绎,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需要补充的部分。这种阅读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填补文本的空白处,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体验与感悟,磨炼学生的阅读想象,发展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