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一科是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方式,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大数据冲击,导致传统文化正在语文教学中日益消退,与语文教学的最初目标背道而驰。而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支持中开展初中古诗词教学,是每位初中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以及现代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真实需求,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积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精神以及作者的情怀品质,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精神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的优秀精神品质以及价值理念,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确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鉴于古诗词的句式结构以及古典词汇的使用,学习理解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积极的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流程大同小异,一般都是按照介绍作者、创作背景、词句意思、中心思想等循序渐进开展,但在教学方法上显得比较单一、枯燥,教师缺乏情境的创设,只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说教,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容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2.教师过于依赖教参
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创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的依赖教参,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课件,在教学时只会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情感需求,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的美,进而缺乏自主思考。
3.重知识传授轻意境感悟
古诗词一般都是文言文的形式,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而教师在教学时,也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使学生明确的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意境的感悟,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无论研究何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是最基础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难以往深层次探讨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要做到要点强化、加深记忆的要求。但要掌握一定的度,不可只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古诗词本身所传授的内涵的感受。因此,死记硬背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同时,逐步渗透基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每组遇到的难点,从而达到高效的基础知识传授。
2.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创设古诗文学习情境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充分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微课等教学手段,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课文《观沧海》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波涛汹涌的沧海,诗人站在山顶远眺,从而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参与到诗词学习中。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开展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大胆的将自己所想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一根根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棵棵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声音是吵哑的,一阵阵悲凉。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的流向远处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悲凉的秋风,孤独寂静的街道中,一个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仅留的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的向前行驶着。学生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體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作诗的心情。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深入的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文质兼美,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增加初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有助于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因此,要重视优化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积极情怀。
参考文献:
[1] 赵培宇.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22+134.
[2] 李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D].河南科技学院,2018.
[3] 何海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50-51.
[4] 梁龙波.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15):53-54.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积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精神以及作者的情怀品质,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精神感悟,深入体会作者的优秀精神品质以及价值理念,促进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确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鉴于古诗词的句式结构以及古典词汇的使用,学习理解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计划,积极的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
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流程大同小异,一般都是按照介绍作者、创作背景、词句意思、中心思想等循序渐进开展,但在教学方法上显得比较单一、枯燥,教师缺乏情境的创设,只是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说教,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容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2.教师过于依赖教参
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创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的依赖教参,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课件,在教学时只会照本宣科的进行讲解,没有考虑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情感需求,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的美,进而缺乏自主思考。
3.重知识传授轻意境感悟
古诗词一般都是文言文的形式,与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而教师在教学时,也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使学生明确的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但却忽视了学生对意境的感悟,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策略
1.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无论研究何种优秀的教学模式,古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是最基础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难以往深层次探讨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要做到要点强化、加深记忆的要求。但要掌握一定的度,不可只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古诗词本身所传授的内涵的感受。因此,死记硬背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同时,逐步渗透基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每组遇到的难点,从而达到高效的基础知识传授。
2.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创设古诗文学习情境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的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充分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微课等教学手段,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例如:在课文《观沧海》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波涛汹涌的沧海,诗人站在山顶远眺,从而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参与到诗词学习中。
3.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
在学习初中语文古诗词中,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自己融入到古人设置的情境中,想象自己就是当时的主人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开展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境,大胆的将自己所想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一根根干枯的树藤缠绕在一棵棵枯老的大树上,秋风瑟瑟吹动树上的枯叶。昏暗的空中,不时传来寒鸦的叫声,声音是吵哑的,一阵阵悲凉。一座小桥下,水面是平静的,秋风轻轻吹过泛起一点波澜,缓缓的流向远处的炊烟升起的寻常人家。悲凉的秋风,孤独寂静的街道中,一个游子骑着一匹眼看就要瘦死的老马,在太阳就要下山,仅留的一点余晖中,孤独寂寞的向前行驶着。学生通过对这种情景进行无限制的想象,可以充分體会到诗人当时的处境,作诗的心情。一个孤独的浪子思家之情,独自走在他乡的道路上,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看到的夕阳西下,燕雀归巢,炊烟袅袅的人家之景无不体现出作者此时心目中的无限思乡之情,在对景物的描写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样深入的去联想与想象诗人的写作场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与吸收。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文质兼美,学好古诗文不但可以增加初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有助于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因此,要重视优化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培养积极情怀。
参考文献:
[1] 赵培宇.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6):122+134.
[2] 李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D].河南科技学院,2018.
[3] 何海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50-51.
[4] 梁龙波.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