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元培先生曾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是以美引真,以美导善,虽说美育不能代替德育,智育,体育。但是,以美引真,爱美,爱生活,爱创造却能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教育事业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一直期望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带给学生们更多的音乐知识,让他们感受音乐之美。毕竟课堂时间短暂,展示的舞台狭小,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中,我都想方设法的让学生们去领略音乐带给我们的那些美好。今天,我将通过以下几个具体的案例,和大家交流音乐教育带给中学生的那些点点滴滴。
案例一:音乐教室中高考生。
2012年9月份我开始带第一届学生,学校让我负责2012届音乐专业生的辅导,第一次早晨训练来了22人,音乐教室显得有些拥挤,其中2人有良好的器乐基础而其他同学单纯是因为喜欢唱歌、或想学习发声方法,或只是为了逃避跑操。学期过半后,因为高昂的学费、辛苦的过程、家长的不支持等原因,最终音乐教室只剩下三人。我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有时独自徘徊在音乐教室里,不知道下一步自己改怎么办。但这三个学生一直在坚持,他们的坚持给了我信心,我相信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音乐教室中的钢琴还会继续响起,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所有课程照常开展,音乐是属于心灵的,只要有需要音乐的心灵,我们的乐曲就会为他响起,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室存在的意义。其中有一个女同学声音条件较好且比较有悟性,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够用通透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时,我有意安排她演唱,对她既是肯定也是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准备的节目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后来她悄悄和我说第一次在舞台上唱歌,听着台下的掌声、欢呼声,得到别人的肯定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后来,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她最终被理想的音乐院校所录取!
收获:《乐经》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这句是对音乐定义的引语,它说明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是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学生需要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的魅力,需要一个平台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近几年学校大大小小的演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加。经常有学生跟我反馈,他们参加了才艺展示活动后,整个人自信、开朗了许多。音乐给了我和我的学生自信,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了学生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当学生收获成功时,我们都是幸福的,这必将铭记于心,直到永远。
案例二、舞台上的四个演奏家
在2017年元旦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中,我指导的器乐合奏中担任电子琴演奏的四名同学,其中只有一名同学学过一段时间的电子琴,其他三名同学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坚持排练一个多月,节目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时,得到了广泛好评,尤其当大家得知这几名同学都是零基础时,都表示惊讶和佩服。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在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拿到了奖励,为班级做出了贡献,也从音乐中得到了快乐和自信。几个孩子还笑着跟我说,老师,以后有演出我们还来参加。
收获:这个故事更确定地告诉我,舞台和音乐是有魔性的,它能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变得闪闪发光。他们不仅收获了掌声也交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结果真的很欣慰,在这个处处要求分数的考试时代,同样有学生热爱音乐。诚然考试、升学的确都需要好的分数,但是走上社会,要的却不仅仅是分数,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去和这个社会做良好的沟通,而不是通过四处碰壁获得经验去适应社会。
案例三、课堂里的哈姆雷特
2016年我结束了五个月的产假重回学校,再次踏上讲台,感触良多。课堂让我有点紧张和陌生,又有点小兴奋,我负责六个班级的音乐课,虽然每次同样的内容我要讲六次,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从同一段音乐中领会到的情感也大不相同。在课堂中我也会教大家一些简单实用的音乐理论知识,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对此抱有兴趣,但只要我发现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我都会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讲解方式传授给大家。上学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些基本的指挥图示和简单的三段体的结构分析,印象最深的是高二(2)班L同学,在一堂音乐课中,欣赏《讓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前,我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这首歌可以分为几段?大家集思广益后在我一点小提示下达成了共识。这时L同学提出了异议,这种情况在我工作这几年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向自信的我仿佛被人当头一棒,你讲的不对!我再次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释,其他同学都表示明白了,只有L同学还坚持自己的观点。我静下心来回想了整个过程,是不是我的讲解方式不当?仔细思索一番发现是我的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如果是给音乐专业的同学提出分段问题应该是这样的表述,请根据曲式结构将这首乐曲进行分段。于是我再一次对L同学做出了解释,从曲式结构出发他很快就明白了。
收获:课后我反思了很久,问题确实出在我这,我不应该把普通学生与专业学生做区分,不要以为更通俗的言语就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那次以后,我便严格规范自己的上课用语以及提问方式,不能让学生再有类似的困惑和不解。
其实音乐哪有什么界限,不应该人为地划定标准。高山流水觅知音,真正懂得伯牙的人不是学富五车的文人雅士,而是在山中打柴的子期。对于音乐,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专业与非专业而影响到我们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科学实验证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播放美妙舒缓的音乐会让它们更好的成长。而我们被誉为园丁,我希望在音乐的熏陶下这些祖国的花朵可以更好的绽放。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美育教育的观点,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美,给他们日常紧张的学习生活注入一丝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这就是我与音乐有关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原风景,美好、简单,音乐无界,美育无疆。而这,就是音乐的初心,也是和我一样的许许多多音乐教师的初心。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首小诗结束今天发言。音乐,如同珍珠滴落玉盘,急雨敲击窗棂,手指叩击竹节,给平静的现实生活带来阵阵涟漪,让听者心里不由咯噔一声,仿佛看见了另一种生命的盛景,绚烂而美丽。那是彼岸世界的花开花落,是来自血液与灵魂最深处的悸动。这是音乐给我的感觉。人被音乐吸引是常情,但我不明白,音乐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音乐响起,大磬沉沉敲下全篇的底色,凝重里透着残酷与悲凉,充满厚重感的大鼓铺垫出山峦之巍然,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作者简介:张文倩(1990.04—),女,籍贯:甘肃庆阳,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阳长庆中学,学历(2013级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一直期望能够在音乐课堂中带给学生们更多的音乐知识,让他们感受音乐之美。毕竟课堂时间短暂,展示的舞台狭小,所以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中,我都想方设法的让学生们去领略音乐带给我们的那些美好。今天,我将通过以下几个具体的案例,和大家交流音乐教育带给中学生的那些点点滴滴。
案例一:音乐教室中高考生。
2012年9月份我开始带第一届学生,学校让我负责2012届音乐专业生的辅导,第一次早晨训练来了22人,音乐教室显得有些拥挤,其中2人有良好的器乐基础而其他同学单纯是因为喜欢唱歌、或想学习发声方法,或只是为了逃避跑操。学期过半后,因为高昂的学费、辛苦的过程、家长的不支持等原因,最终音乐教室只剩下三人。我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有时独自徘徊在音乐教室里,不知道下一步自己改怎么办。但这三个学生一直在坚持,他们的坚持给了我信心,我相信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音乐教室中的钢琴还会继续响起,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所有课程照常开展,音乐是属于心灵的,只要有需要音乐的心灵,我们的乐曲就会为他响起,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室存在的意义。其中有一个女同学声音条件较好且比较有悟性,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能够用通透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时,我有意安排她演唱,对她既是肯定也是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准备的节目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后来她悄悄和我说第一次在舞台上唱歌,听着台下的掌声、欢呼声,得到别人的肯定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后来,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她最终被理想的音乐院校所录取!
收获:《乐经》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耐动,放行于声。这句是对音乐定义的引语,它说明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是源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学生需要一个舞台去展示自己的魅力,需要一个平台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近几年学校大大小小的演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参加。经常有学生跟我反馈,他们参加了才艺展示活动后,整个人自信、开朗了许多。音乐给了我和我的学生自信,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了学生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最重要的是当学生收获成功时,我们都是幸福的,这必将铭记于心,直到永远。
案例二、舞台上的四个演奏家
在2017年元旦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中,我指导的器乐合奏中担任电子琴演奏的四名同学,其中只有一名同学学过一段时间的电子琴,其他三名同学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的。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坚持排练一个多月,节目在全校师生面前亮相时,得到了广泛好评,尤其当大家得知这几名同学都是零基础时,都表示惊讶和佩服。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和辛苦没有白费,在演出结束后,同学们拿到了奖励,为班级做出了贡献,也从音乐中得到了快乐和自信。几个孩子还笑着跟我说,老师,以后有演出我们还来参加。
收获:这个故事更确定地告诉我,舞台和音乐是有魔性的,它能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变得闪闪发光。他们不仅收获了掌声也交到了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结果真的很欣慰,在这个处处要求分数的考试时代,同样有学生热爱音乐。诚然考试、升学的确都需要好的分数,但是走上社会,要的却不仅仅是分数,孩子们需要更多的技能,去和这个社会做良好的沟通,而不是通过四处碰壁获得经验去适应社会。
案例三、课堂里的哈姆雷特
2016年我结束了五个月的产假重回学校,再次踏上讲台,感触良多。课堂让我有点紧张和陌生,又有点小兴奋,我负责六个班级的音乐课,虽然每次同样的内容我要讲六次,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从同一段音乐中领会到的情感也大不相同。在课堂中我也会教大家一些简单实用的音乐理论知识,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对此抱有兴趣,但只要我发现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我都会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讲解方式传授给大家。上学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些基本的指挥图示和简单的三段体的结构分析,印象最深的是高二(2)班L同学,在一堂音乐课中,欣赏《讓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前,我提出问题:请大家思考这首歌可以分为几段?大家集思广益后在我一点小提示下达成了共识。这时L同学提出了异议,这种情况在我工作这几年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向自信的我仿佛被人当头一棒,你讲的不对!我再次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释,其他同学都表示明白了,只有L同学还坚持自己的观点。我静下心来回想了整个过程,是不是我的讲解方式不当?仔细思索一番发现是我的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如果是给音乐专业的同学提出分段问题应该是这样的表述,请根据曲式结构将这首乐曲进行分段。于是我再一次对L同学做出了解释,从曲式结构出发他很快就明白了。
收获:课后我反思了很久,问题确实出在我这,我不应该把普通学生与专业学生做区分,不要以为更通俗的言语就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从那次以后,我便严格规范自己的上课用语以及提问方式,不能让学生再有类似的困惑和不解。
其实音乐哪有什么界限,不应该人为地划定标准。高山流水觅知音,真正懂得伯牙的人不是学富五车的文人雅士,而是在山中打柴的子期。对于音乐,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专业与非专业而影响到我们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科学实验证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播放美妙舒缓的音乐会让它们更好的成长。而我们被誉为园丁,我希望在音乐的熏陶下这些祖国的花朵可以更好的绽放。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美育教育的观点,带领学生体会音乐的美,给他们日常紧张的学习生活注入一丝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这就是我与音乐有关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原风景,美好、简单,音乐无界,美育无疆。而这,就是音乐的初心,也是和我一样的许许多多音乐教师的初心。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首小诗结束今天发言。音乐,如同珍珠滴落玉盘,急雨敲击窗棂,手指叩击竹节,给平静的现实生活带来阵阵涟漪,让听者心里不由咯噔一声,仿佛看见了另一种生命的盛景,绚烂而美丽。那是彼岸世界的花开花落,是来自血液与灵魂最深处的悸动。这是音乐给我的感觉。人被音乐吸引是常情,但我不明白,音乐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音乐响起,大磬沉沉敲下全篇的底色,凝重里透着残酷与悲凉,充满厚重感的大鼓铺垫出山峦之巍然,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作者简介:张文倩(1990.04—),女,籍贯:甘肃庆阳,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庆阳长庆中学,学历(2013级教育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