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深入探索科学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路径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分析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可以看出,成都市结合三圈层的经济与资源的不同特点,沿圈层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打造。
〔关键词〕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G127.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119-04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文化创意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9—2012)》。规划指出,成都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化、楼宇化为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四片两区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如图1)。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然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从下图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市区三环以内,其他地区的园区较少;园区集群类型不完备,产业结构不均衡,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发挥价值不够,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对巴蜀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文化精品不够〔1〕;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明显。〔2〕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的理论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为依托,创新为基础的特殊集群。无论是享誉中外的“好莱坞文化”,还是北京的798、南京的创意东八区、上海四行仓库等创意园区的成长和发展都表明,打造集群发展的环境与平台、培育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机制、触发集群的协同效应,使集群获得竞争优势,进而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集群培育与发展的核心路径。从战略理论上分析,这就是核心能力的培育,它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能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组织中累积的学识”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众多事实证明,组织或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对其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5〕从本质上看,企业是一个能力的综合体,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6〕。
能力从来都是与企业或者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相联系的。企业的能力是指将一组资源组合起来使用的方法与技能〔7〕,资源是能力的载体,要强化企业的能力,首先必须获得优质资源〔8〕。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的资源及其质量是企业能力的关键和能力的载体。将该种认识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能力就是其内部各个企业能力的集中表现,各个企业能力的某种协同、整合、优化所形成的能力组合或者集合。这些资源既有分属内部不同企业的资源,又有园区的公共资源,还包括由于内部各个企业资源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所产生的新资源等。从形式上看包括了其拥有的资产、知识、信息、特点、组织方式等基本的形式。与企业相似,产业园区的资源及其位势也决定了园区能否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取得其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对具有战略作用的园区资源的取得和培育。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大从而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就使得不同的文化创意园区所需资源具有差异。因此,找出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并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的关键。
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CITF,1998,2001)。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源自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经营复合性商品为主的,通过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文化及相关产业范围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等。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于“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ive Industry Task Force)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行业。
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说,企业资源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发生效用的。从培育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识别的资源主要是前两种,即园区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依托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不同,具体可以分成如下的三类(见表1): 第一类园区是指以依靠无形资源为主的,以知识和内容创造为根本的,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渠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更加侧重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产业”,即主要是以创意为资本的,产品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提供具有文化、艺术或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提升是该种园区的能力特征。
第二类园区是指依托有形资源,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以文化和休闲服务为主的产业园区,即主要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园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颇具特色的部分,是指以开发旅游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切文化创意生产与服务活动。该类产业通过对具有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等旅游资源的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在我国,学术界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因此,可以进一步把该类产业园区划分为基于自然资源的和基于人文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第三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以生产和经营文化、知识为载体的实物产品的园区。这类园区内的企业既依托了有形资源,又依托了无形资源,主要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这类园区以商品制造为文化知识的物质载体,通过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
三、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圈层化培育的设想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选点、布局是关键的因素。合理的选点、布局能够使得园区所依托的资源特征与其所在区域的资源特征能够很好地耦合,以利于资源的共享、流动和新资源生长,从而不断提升园区的优势,这对于园区核心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联系成都市不同区位的经济特征分析,成都市经济呈现明显圈层结构状,并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近郊、远郊扩散”的三个圈层,圈层经济特点和资源的禀赋差异明显。为实现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最佳匹配,应该根据各经济圈层的资源特点,在不同的经济圈层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一)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
成都市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这一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位优势明显,信息、交通、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非常发达,同时高校、科研机构云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较高,因此该区域知识、资金密集,经济体量巨大,同时还拥有很多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这些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还提供了丰沛的人力资源、充足的资金和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文化生产的机制、环境,适宜发展依托无形资源的第一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中心城区由于人文底蕴较为深厚,历史的沉淀留下了很多人文旅游资源,如宽窄巷子、文殊坊、锦里等,适宜发展第二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基于人文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城区近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
成都市第二圈层为近郊区,这一圈层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地域相对辽阔,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产业。再加上中心城区企业的外迁,这里拥有大量的制造型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园,大量的劳动力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园使得该区域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这些都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制造提供了保障。因此,在近郊区应集中发展工业区,形成产业链,培育主要依托混合资源的第三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城区远郊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
成都市第三圈层为远郊区,该圈层是成都市的大部分乡村区域,一方面该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学历的人员少、主要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另一方面,在第三圈层中有很多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如青城山、九寨沟、天台山等,只是这些景点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尚需加大相关产业的培育力度。根据远郊区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策划、规划,对旅游景点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度挖掘和再创造,发展第二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别是基于自然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四、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措施及对策建议
成都市提出了“双核共兴、三产联动、圈层融合”的全域发展思路,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也应注重圈层的融合发展和资源的共用,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研究,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
从成都市的规划中我们了解到,各区县都在积极引进项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此,成都市应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借鉴他们发展成功的经验,引导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同时,结合各圈层资源特征的不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在不同的圈层发展不同类型的园区。
2.圈层交融,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园区的培育过程中,有的园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原因,横跨了几个不同的区域,其内部企业的产业结构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时,既要注意在不同的圈层内优先或者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又要注意将一、二、三圈层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承接,实现圈层间的交融发展。同时,结合成都市“北改”和“天府新区”的建设规划和园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分批次、有重点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规划的不同以及开发时间和程度的差异,各园区的发展规模和园区影响力、辐射力也是不同的。我们在精心论证圈层内园区布局的基础上, 应该分批次、有重点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精品,发挥园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错位协调发展。
4. 完善政策法规,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法规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都市应该在长期规划的指引下,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人才需求特征和不同人才的就业特征,建立差别化的引进、培养并能够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充足的人力资源。
5. 优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氛围
成都市还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对于环境需求的差异,分别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造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可持续的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的机制等方面,提供差别化、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治滨,宫瑞秀.成都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3).
〔2〕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9-2012)[EB/OL]http://www.chengdu.gov.cn /wenjian/detail.jsp?id=QrSkiufBJ8cnYCzgBJyI.
〔3〕Prahalad,C.K. and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0,(66):pp.79-90.
〔4〕李品媛.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2):22-25.
〔5〕吕杰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6):4-6,21-22.
〔6〕福斯,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D〕.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5.
〔7〕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BARNEY JAY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责任编辑:王喜梅】
〔关键词〕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G127.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2-0119-04
一、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文化创意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两大引擎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加快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成都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根据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成委办〔2007〕7号)等文件精神,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9—2012)》。规划指出,成都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化、楼宇化为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快速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四片两区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如图1)。据统计,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3.2%上升到3.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8%上升到4.8%。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速超过全市经济增速,在成都市新兴产业三大主体产业中排行第二,也成为新兴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然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从下图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市区三环以内,其他地区的园区较少;园区集群类型不完备,产业结构不均衡,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资源市场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发挥价值不够,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对巴蜀文化、休闲文化、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文化精品不够〔1〕;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多,区域性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待形成,重大项目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还不明显。〔2〕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的理论分析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为依托,创新为基础的特殊集群。无论是享誉中外的“好莱坞文化”,还是北京的798、南京的创意东八区、上海四行仓库等创意园区的成长和发展都表明,打造集群发展的环境与平台、培育集群内部的自组织机制、触发集群的协同效应,使集群获得竞争优势,进而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集群培育与发展的核心路径。从战略理论上分析,这就是核心能力的培育,它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能力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是组织中累积的学识” 〔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众多事实证明,组织或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对其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4〕〔5〕从本质上看,企业是一个能力的综合体,积累、保持和运用能力开拓市场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6〕。
能力从来都是与企业或者组织所拥有的资源相联系的。企业的能力是指将一组资源组合起来使用的方法与技能〔7〕,资源是能力的载体,要强化企业的能力,首先必须获得优质资源〔8〕。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的资源及其质量是企业能力的关键和能力的载体。将该种认识运用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能力就是其内部各个企业能力的集中表现,各个企业能力的某种协同、整合、优化所形成的能力组合或者集合。这些资源既有分属内部不同企业的资源,又有园区的公共资源,还包括由于内部各个企业资源的有机协调和整合所产生的新资源等。从形式上看包括了其拥有的资产、知识、信息、特点、组织方式等基本的形式。与企业相似,产业园区的资源及其位势也决定了园区能否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要取得其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对具有战略作用的园区资源的取得和培育。而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大从而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这就使得不同的文化创意园区所需资源具有差异。因此,找出各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并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的关键。
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CITF,1998,2001)。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源自于“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经营复合性商品为主的,通过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文化及相关产业范围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等。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于“创意产业”。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ive Industry Task Force)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行业。
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说,企业资源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类: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管理活动发生效用的。从培育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识别的资源主要是前两种,即园区拥有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依托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的不同,具体可以分成如下的三类(见表1): 第一类园区是指以依靠无形资源为主的,以知识和内容创造为根本的,以信息传播为主要渠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更加侧重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产业”,即主要是以创意为资本的,产品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提供具有文化、艺术或娱乐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提升是该种园区的能力特征。
第二类园区是指依托有形资源,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以文化和休闲服务为主的产业园区,即主要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园区。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颇具特色的部分,是指以开发旅游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切文化创意生产与服务活动。该类产业通过对具有特色的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等旅游资源的创造与提升,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在我国,学术界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因此,可以进一步把该类产业园区划分为基于自然资源的和基于人文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第三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以生产和经营文化、知识为载体的实物产品的园区。这类园区内的企业既依托了有形资源,又依托了无形资源,主要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这类园区以商品制造为文化知识的物质载体,通过按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
三、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圈层化培育的设想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其中选点、布局是关键的因素。合理的选点、布局能够使得园区所依托的资源特征与其所在区域的资源特征能够很好地耦合,以利于资源的共享、流动和新资源生长,从而不断提升园区的优势,这对于园区核心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联系成都市不同区位的经济特征分析,成都市经济呈现明显圈层结构状,并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近郊、远郊扩散”的三个圈层,圈层经济特点和资源的禀赋差异明显。为实现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最佳匹配,应该根据各经济圈层的资源特点,在不同的经济圈层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一)中心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
成都市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这一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位优势明显,信息、交通、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非常发达,同时高校、科研机构云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较高,因此该区域知识、资金密集,经济体量巨大,同时还拥有很多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这些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还提供了丰沛的人力资源、充足的资金和知识创造、技术创新、文化生产的机制、环境,适宜发展依托无形资源的第一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中心城区由于人文底蕴较为深厚,历史的沉淀留下了很多人文旅游资源,如宽窄巷子、文殊坊、锦里等,适宜发展第二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中基于人文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二)城区近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
成都市第二圈层为近郊区,这一圈层经济发展水平居中,地域相对辽阔,产业结构主要是第二产业。再加上中心城区企业的外迁,这里拥有大量的制造型企业,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园,大量的劳动力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园使得该区域规模化、机械化程度较高,这些都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制造提供了保障。因此,在近郊区应集中发展工业区,形成产业链,培育主要依托混合资源的第三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城区远郊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
成都市第三圈层为远郊区,该圈层是成都市的大部分乡村区域,一方面该圈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学历的人员少、主要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另一方面,在第三圈层中有很多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如青城山、九寨沟、天台山等,只是这些景点开发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尚需加大相关产业的培育力度。根据远郊区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可以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策划、规划,对旅游景点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度挖掘和再创造,发展第二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别是基于自然资源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四、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措施及对策建议
成都市提出了“双核共兴、三产联动、圈层融合”的全域发展思路,因此,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时也应注重圈层的融合发展和资源的共用,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研究,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
从成都市的规划中我们了解到,各区县都在积极引进项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此,成都市应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借鉴他们发展成功的经验,引导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清晰的产业定位。同时,结合各圈层资源特征的不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圈层的协调发展,在不同的圈层发展不同类型的园区。
2.圈层交融,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园区的培育过程中,有的园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原因,横跨了几个不同的区域,其内部企业的产业结构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时,既要注意在不同的圈层内优先或者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又要注意将一、二、三圈层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承接,实现圈层间的交融发展。同时,结合成都市“北改”和“天府新区”的建设规划和园区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分批次、有重点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定位、规划的不同以及开发时间和程度的差异,各园区的发展规模和园区影响力、辐射力也是不同的。我们在精心论证圈层内园区布局的基础上, 应该分批次、有重点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和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精品,发挥园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错位协调发展。
4. 完善政策法规,重视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政策法规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才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成都市应该在长期规划的指引下,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园区的人才需求特征和不同人才的就业特征,建立差别化的引进、培养并能够留住人才的良好机制,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充足的人力资源。
5. 优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造良好的氛围
成都市还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对于环境需求的差异,分别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构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造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可持续的环境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的机制等方面,提供差别化、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治滨,宫瑞秀.成都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3).
〔2〕 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2009-2012)[EB/OL]http://www.chengdu.gov.cn /wenjian/detail.jsp?id=QrSkiufBJ8cnYCzgBJyI.
〔3〕Prahalad,C.K. and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0,(66):pp.79-90.
〔4〕李品媛.论企业核心竞争力〔D〕.东北财经大学,2002,(2):22-25.
〔5〕吕杰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6):4-6,21-22.
〔6〕福斯,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D〕.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5.
〔7〕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8〕BARNEY JAY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责任编辑:王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