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把2009年形容为传统期刊的冬天。这一年金融危机的困扰,新媒体、新媒介的介入与挤压,新期刊的分众和切割,使传统期刊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且冷意拂面;但期刊人硬是以坚忍和毅力苦练内功,用激情与智慧开拓了新的商业模式,硬是在期刊史上添上了浓浓的一笔;让自己意外地收获了一个个惊喜,也给读者送去了冬日的温暖。为此,我们特邀部分期刊人记录了他们的2009,如果他们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令期刊人在冬尽春来的日子有新的发现、新的期待。我们将特别欣慰。它会成为我们携手成长、共绘2010年精彩的温暖底色。
高贵的生命方式
甘以雯
散文是人的生命之舞,是自己灵魂和生命的展现。塞壬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合租手记》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打工族的情感与生活状态;《消失》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她的故乡西塞——一片鲜活的生命的场,发散着原生态的旺盛的活力。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泛着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底色。马召平的《金子》既描述了金子的冶炼过程,也描述了几位小人物人生的冶炼过程,脚踏人生大地,写出了真实的人生体验,有着积极的人生启示。谢伦《一场花事一场梦》描述了喜爱艺术的“我”在县城文化馆短暂的一段时光,弥漫着一种空灵、浪漫而朦胧的美。作者完全把自然花事拟人化了,繁花似锦,是他前程的“梦”;落叶飘零,是美梦将醒时的无奈。彭学明《湘西年味》充溢着浓郁的湘西生活气息和民俗风貌。《水乡记忆》描述了故乡记忆的一个个片段,这也是作者李清明生命的断片,清新美好,生动鲜活,颇有情韵。
每一个人的生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耐人寻味的东西,都值得你倾注深情去关注、体验和发掘。余光中与吴望尧,原本友情共鸣、诗性相通,于今,作者的文学成就蜚声海内外,而吴却误入商海,卷入战争,人生坎坷,籍籍无名。
在《铜山崩裂》中,作者满怀深情追忆亡友,感叹人生。朴实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父亲的去世,给子女们带来了很大的痛楚,却给不满于婚姻状况的母亲带来了希望与机遇,在丈夫的灰烬中妻子点燃了爱情的火花。吴光辉《让爱在灰烬里重生》深刻而犀利地展示了人情与人性。范曾的《一首凄恻的歌》,孟宪杰的《村子》、《老拐》,都是充满人生况味和人文情怀的佳作。每一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都是一本大书。我国经历了百年的内忧外患、战争风云和政治风雨,他们的身上,愈发显露出人格的魅力。谢晋、季羡林、丁聪等大师的相继故去,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许多作家、学者撰文纪念。突出的有——余秋雨《门孔》、冯其庸《学贯中西一寿翁》,梁衡《百年明镜季羡老》、韩小蕙《人格大师季羡林》、吴为山《东方智叟》以及舒乙《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朱以撒《像潮水一样漫过》、舒非《心美的人不老》等。
关注现实的随笔与文化散文引人注目。冯伟林《擎天之翼》描述了在清朝第一个提出洋务运动、苦撑晚清危局的“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作品激情澎湃,有见有识,蕴涵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记忆李自成》穿插着精彩的细节、情节,引人去思考、去品味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有新意,有意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拓展了历史文化散文写作的路子。《悲哉,上将军》,以一种大境界、大悲壮,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一节硬“骨头”张自忠将军,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2009年初,作家蒋子龙《2008世事新说》用犀利的文字勾勒了2008年新的风尚,幽默、尖锐、洗练,有着很强的现实启示意义和可读性。核物理专家詹克明的《新星·流星·观星人》以知识、思想和勇气抨击了“伪学术”,抨击了浮躁与低俗的文化。
年初,由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王鼎钧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位准确、学术水平高。王鼎钧是华语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小品文以及中国现代散文的特点;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家国意识、人文品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智慧的精彩演绎。他的散文,集智性、灵性与悟性于一体,是其历尽沧桑、深味世事后,人生经验的结晶与升华;他的散文朴素简约,绵厚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2010年,我们刊物将特别推荐几篇作品。唐浩明的《铁画银钩忆秦孝老》写得雍容大度,有深厚思想文化蕴涵;卞毓方的《天才不需要转弯抹角》文笔犀利,颇为耐读;刘上洋的《双头鹰的国度》从文化和历史层面解析了俄罗斯的文化性格和民族心理,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写散文,易学难工;写散文,常常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写小说,机缘巧合,有可能一举扬名,迅速改变生存方式。靠写散文真正成名致富的作家,屈指可数,凤毛麟角。写散文,更多的不是生存方式,而是对精神的追求,是一种高贵生命方式的证明。对于恒久地追求高品位生存的作家、读者和编者,我表示深深的敬意。
高贵的生命方式
甘以雯
散文是人的生命之舞,是自己灵魂和生命的展现。塞壬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女作家,她的《合租手记》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打工族的情感与生活状态;《消失》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她的故乡西塞——一片鲜活的生命的场,发散着原生态的旺盛的活力。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生,泛着健康而自然的人生底色。马召平的《金子》既描述了金子的冶炼过程,也描述了几位小人物人生的冶炼过程,脚踏人生大地,写出了真实的人生体验,有着积极的人生启示。谢伦《一场花事一场梦》描述了喜爱艺术的“我”在县城文化馆短暂的一段时光,弥漫着一种空灵、浪漫而朦胧的美。作者完全把自然花事拟人化了,繁花似锦,是他前程的“梦”;落叶飘零,是美梦将醒时的无奈。彭学明《湘西年味》充溢着浓郁的湘西生活气息和民俗风貌。《水乡记忆》描述了故乡记忆的一个个片段,这也是作者李清明生命的断片,清新美好,生动鲜活,颇有情韵。
每一个人的生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耐人寻味的东西,都值得你倾注深情去关注、体验和发掘。余光中与吴望尧,原本友情共鸣、诗性相通,于今,作者的文学成就蜚声海内外,而吴却误入商海,卷入战争,人生坎坷,籍籍无名。
在《铜山崩裂》中,作者满怀深情追忆亡友,感叹人生。朴实而处于弱势地位的父亲的去世,给子女们带来了很大的痛楚,却给不满于婚姻状况的母亲带来了希望与机遇,在丈夫的灰烬中妻子点燃了爱情的火花。吴光辉《让爱在灰烬里重生》深刻而犀利地展示了人情与人性。范曾的《一首凄恻的歌》,孟宪杰的《村子》、《老拐》,都是充满人生况味和人文情怀的佳作。每一位文化界知名人士,都有一个丰富的世界,都是一本大书。我国经历了百年的内忧外患、战争风云和政治风雨,他们的身上,愈发显露出人格的魅力。谢晋、季羡林、丁聪等大师的相继故去,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许多作家、学者撰文纪念。突出的有——余秋雨《门孔》、冯其庸《学贯中西一寿翁》,梁衡《百年明镜季羡老》、韩小蕙《人格大师季羡林》、吴为山《东方智叟》以及舒乙《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朱以撒《像潮水一样漫过》、舒非《心美的人不老》等。
关注现实的随笔与文化散文引人注目。冯伟林《擎天之翼》描述了在清朝第一个提出洋务运动、苦撑晚清危局的“同治中兴”三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作品激情澎湃,有见有识,蕴涵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记忆李自成》穿插着精彩的细节、情节,引人去思考、去品味那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有新意,有意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拓展了历史文化散文写作的路子。《悲哉,上将军》,以一种大境界、大悲壮,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一节硬“骨头”张自忠将军,有着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2009年初,作家蒋子龙《2008世事新说》用犀利的文字勾勒了2008年新的风尚,幽默、尖锐、洗练,有着很强的现实启示意义和可读性。核物理专家詹克明的《新星·流星·观星人》以知识、思想和勇气抨击了“伪学术”,抨击了浮躁与低俗的文化。
年初,由海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王鼎钧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位准确、学术水平高。王鼎钧是华语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小品文以及中国现代散文的特点;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独特的家国意识、人文品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东方智慧的精彩演绎。他的散文,集智性、灵性与悟性于一体,是其历尽沧桑、深味世事后,人生经验的结晶与升华;他的散文朴素简约,绵厚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2010年,我们刊物将特别推荐几篇作品。唐浩明的《铁画银钩忆秦孝老》写得雍容大度,有深厚思想文化蕴涵;卞毓方的《天才不需要转弯抹角》文笔犀利,颇为耐读;刘上洋的《双头鹰的国度》从文化和历史层面解析了俄罗斯的文化性格和民族心理,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写散文,易学难工;写散文,常常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写小说,机缘巧合,有可能一举扬名,迅速改变生存方式。靠写散文真正成名致富的作家,屈指可数,凤毛麟角。写散文,更多的不是生存方式,而是对精神的追求,是一种高贵生命方式的证明。对于恒久地追求高品位生存的作家、读者和编者,我表示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