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寒,这个80后作家兼职业赛车手,已经逐渐演变为与中国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的发言人,无论是媒体还是网友都倾向赋予他更多的涵义,他的坦率、正直、机智、勇敢,以其所谓“纯粹的个人立场”在几次公共事件中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不仅如此,之前还有2009年10月底被《南都周刊》定位为“公民”,11月初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被称为“中国文坛的坏小子”。
当年那个因斩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为人所知的17岁少年,在经历了高中中途退学,出版《三重门》成为畅销书作家后,如今已是著名作家、知名职业赛车手,以及中国访问量最高的博客的主人,被众人视为80后的意见领袖。
他说,即使再过10年或者20年,他仍然会像现在这样“由着性子”去做,去说。
刚从学校里面出来时,韩寒面对的是绝大部分人带着的“看你怎么玩”的眼光。“虽然现在我也没有完全证明自己,但我觉得已经给了不少的证据,所以我可以更坦然地说话。而且至少10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让很多等着看笑话的人看到笑话。”
问起当年休学时父母的态度,韩寒透露,其实一家人有着“冬天饮冰水”的冷暖自知,“我去学校办休学手续时,明明只要一个签字就可以,可是那个老师拉着正在办去香港交流学习的优等生嘘寒问暖整整一个小时,我和我爸就在边上站着等。后来我爸对我说:‘既然出来混,以后就别让人看不起你!’”
好像韩寒做的许多事,都是别人想做而不敢做的,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关注。出了什么新闻,要去韩寒的博客,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听说他要出杂志,就老早预备着要先睹为快……那些事,好像就要在韩寒身上才够劲儿。
韩寒向往自由,常常喜欢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上路,他觉得那样才最有范儿,“一群摩托车出去,永远是被我鄙视的。”所以在他众多的摩托车中没有哈雷。事实上,他不太喜欢骑哈雷的那些人,“他们宣称自己个性,但当他们一个团队出来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穿的都是一样的皮衣皮裤,然后他们宣称自己爱好自由,但永远总是成群结队的。不要跟我说,玩哈雷就是玩文化,这些话忽悠不了我。我就是文化,我玩我自己就在玩文化咯,还玩你们一堆烂铁。”—— 真直接,简直想不出他还有什么人不敢得罪。
但韩寒绝不是由着性子胡来,他的勇气来自他的价值观,“可能跟小时候看什么片子有关,小时候可能看黑猫警长啊,看圣斗士星矢啊,看包青天之类的,就觉得一定要伸张正义”。
在没有比赛,不用赶稿的日子,韩寒喜欢一觉睡到中午12点。有的时候可能去杂志社看看,也有的时候可能回趟老家。和朋友们打打台球,在村上的小路遛遛车,将他那七八台宝贝摩托车开去店里清洗,或许是他最放松和最享受的生活。
摘编自《新民周刊》
不仅如此,之前还有2009年10月底被《南都周刊》定位为“公民”,11月初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被称为“中国文坛的坏小子”。
当年那个因斩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为人所知的17岁少年,在经历了高中中途退学,出版《三重门》成为畅销书作家后,如今已是著名作家、知名职业赛车手,以及中国访问量最高的博客的主人,被众人视为80后的意见领袖。
他说,即使再过10年或者20年,他仍然会像现在这样“由着性子”去做,去说。
刚从学校里面出来时,韩寒面对的是绝大部分人带着的“看你怎么玩”的眼光。“虽然现在我也没有完全证明自己,但我觉得已经给了不少的证据,所以我可以更坦然地说话。而且至少10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让很多等着看笑话的人看到笑话。”
问起当年休学时父母的态度,韩寒透露,其实一家人有着“冬天饮冰水”的冷暖自知,“我去学校办休学手续时,明明只要一个签字就可以,可是那个老师拉着正在办去香港交流学习的优等生嘘寒问暖整整一个小时,我和我爸就在边上站着等。后来我爸对我说:‘既然出来混,以后就别让人看不起你!’”
好像韩寒做的许多事,都是别人想做而不敢做的,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人关注。出了什么新闻,要去韩寒的博客,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听说他要出杂志,就老早预备着要先睹为快……那些事,好像就要在韩寒身上才够劲儿。
韩寒向往自由,常常喜欢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上路,他觉得那样才最有范儿,“一群摩托车出去,永远是被我鄙视的。”所以在他众多的摩托车中没有哈雷。事实上,他不太喜欢骑哈雷的那些人,“他们宣称自己个性,但当他们一个团队出来的时候,发现每个人穿的都是一样的皮衣皮裤,然后他们宣称自己爱好自由,但永远总是成群结队的。不要跟我说,玩哈雷就是玩文化,这些话忽悠不了我。我就是文化,我玩我自己就在玩文化咯,还玩你们一堆烂铁。”—— 真直接,简直想不出他还有什么人不敢得罪。
但韩寒绝不是由着性子胡来,他的勇气来自他的价值观,“可能跟小时候看什么片子有关,小时候可能看黑猫警长啊,看圣斗士星矢啊,看包青天之类的,就觉得一定要伸张正义”。
在没有比赛,不用赶稿的日子,韩寒喜欢一觉睡到中午12点。有的时候可能去杂志社看看,也有的时候可能回趟老家。和朋友们打打台球,在村上的小路遛遛车,将他那七八台宝贝摩托车开去店里清洗,或许是他最放松和最享受的生活。
摘编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