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2月,广东清远揭晓了第一届“十大侨界爱心人士”的榜单,来自香港、尚担任着清新县政协委员的周荫华先生赫然名列其中。有因才有果,光环背后,是十二载的付出。
周荫华先生其有颗金子般的心;他不擅辞令,所以将爱化为无形。为了支持清远的教育事业,他呼朋唤友,奔走两地,施行善举,笃定至今,助学行动,还未停止……
多面商者 志士仁人
周荫华先生祖籍东莞,生长于香港。他曾是一名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商者,三十余年来,以华麟贸易有限公司为依托,经营过食品的出口生意,以永扬行有限公司为平台,接触过香烟的营销业务,另外还开设过制衣工厂,向美国加工出口过精美时装,又涉足过地产,担任委员,从业生涯可谓缤纷多姿,所占领域可谓跨越自如。
不过,回忆时,他介绍说,“去年因为身体欠佳,大多都不再继续了。”虽至于此,从其所保留的图片来看,闻者依然可以想象,那时盛况,无边风景。翻开岁月浸染的老照片,尤属高贵华丽的礼服最引人注目,剪裁得体而做工雅致,一眼望去,美如油画。据说,该服装品牌名曰“依时利”,为代加工,在国外十分畅销,业界知名。
在商界弄潮已久,又能力出众,周荫华先生并未沾染常人猜想中的铜臭气,相反,满怀赤子之心的他,关爱祖国的未来,且不限于口头响应,而积极地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所表现出的慷慨和正气更像一名志士仁人,教人尊敬。
1999年,周荫华先生就曾亲自远赴广东清远,寻找扶助对象。当地的城市虽然靠旅游等投资有所发展,但是赤贫地区的形势依然有待改善,经过多方走访,他选择了清新县太平镇的集华小学,开始筹措捐款助学事宜。熟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是一群人的合作就显得尤为强大。正是他的热心,感染到了身边为数不少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汇成了一股温暖的洪流,带着充沛的活力,涌向了需要帮助的学堂。
据了解,坚持至今,周荫华先生的善举从未间断,他不厌其烦地往返于香港与清远之间,着实已投入了百倍的心血。仅最近几年而言,无论是清新县的简讯,还是地方的报刊,都涵盖了不少有关他的报道。例如,由该县简讯了解到,2008年3月7号,他代表一众善长与太平镇领导签署了意向书,将为集华小学建设教学大楼出资八十万元;从某特色周刊了解到,2008年6月10日,他和另几名代表一道再捐资九十五万,计划建设教学大楼……
初步统计,在周荫华先生及其它同仁的持续努力之下,集华小学前后总共已获得了三百多万的爱心资金,而其个人所付出的份量更是举重若轻。可是,他从不标榜自己。
周荫华先生是细心之人,每一笔善款的来龙去脉都清晰明了地记于笔记本之上,在他眼里,对方不论捐助多少,都是一份爱心的体现,应充分地给以尊重。正是因为这般诚实、正直,他广结善缘,达成了支持公益的愿望。“最初去的时候,他们什么都没有,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学生数量也从两百多名增至一千两百多名。”这是他一路经历“校园之变”最直观的感受。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无声的喜悦,一种精神的慰藉。为了表达衷心的感谢之情,集华小学特授予他荣誉校长一职,双方之间,因心意相通而架起一座互信的桥梁。
最令他感到不忍的,是孩子们童真的笑脸,他表示,每次去集华小学,孩子们都会跟他打招呼,看到他们欢快而淘气地嬉闹,就会倍感开心。所以,他愿意这样毫不保留地伸出援手,帮助学校为他们创造明亮宽敞的环境,从而无忧无虑地上学,遨游书海。
捐助清远的十二年,周荫华先生还当了十二年的清新县政协委员,始终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牵挂之心,以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办事,或许这就是他的凖则,因而建言献策的同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行善举 遍洒甘霖
周荫华先生介绍,募集的捐款一般都会经过一道中间程序,之后再转手交给受助学校。德颐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就是在此时进入了访者的视线,引出了一众热心人士。
据了解,德颐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是一家非牟利的慈善团体,成立时间不久,但所作之事不少。该团体不仅为贫困的适龄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为资费紧缺、设施陈旧的学校提供完善的条件,亦在内地同胞有难,例如2008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爆发时,2010年,福建的泰宁县洪灾时,及时地联系侨胞,为灾后重建踊跃捐款,奉献一份爱心。推行善举的理念恰与周荫华先生对学童的关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样,他满怀期盼地参与其中,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浓荫,遮天避雨,安享庇护。
实际上,周荫华先生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但他谦而不谈,仿佛对待尘封已久的往事那般平常,无需回忆,但从未忘记。来人只能自仅有的资料中寻找到一点零星的线索,还原他的真实面貌。
“说句心里话,您引荐30万元新建的学校,使罗湖、大良岗、东风三个山区学童告别破旧的校舍,在明亮宽敞的教师上课,这善举使我区人民永记于心……”这一句话摘自肇庆市大旺区教育局的来信,信中满是感谢,感谢周荫华先生为该区新光小学修建校舍的善举。
據资料显示,周荫华先生曾连续三次向新光小学捐款,用于新教学楼的建设,在落成之典礼上,他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修建第二小学的想法,但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如愿。不过,在对方的再三考虑之下,后想出了折中方案。
此外,周荫华先生捐助了华新小学等其它地区的教育单位,所积攒的汇款单和资料已积累起厚厚的一扎扎,信手掀开,令人目不暇接。眼前这位长者身体欠佳,正值疗养期间,略显疲态却满脸慈祥,他言语不多,但创下的成绩比华美的辞藻更令人信服。
莫看现在的他已退出“社会舞台”,回归个人生活,但往前追溯即可知,年轻时,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彭湃,参加了许多的社团活动,料想也是豪情万丈,壮志满怀,为助力社会的建设,付出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所占之地位一直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周荫华先生关心其它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忘自己的子女教育。据了解,他有五个儿女,皆被他送去美国留学过,除一个留于香港相陪之外,另四人或从事酒店管理,或从事其它工作,都在大洋彼岸拥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谈及五个儿女的教育之道,他谦逊地说,“他们的成功都是凭自身的努力而取得,并不主要来自我们的培养。”但是,有句名言说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没有他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积极的实际影响,子女们又如何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奔跑。据说,他和子女们关系甚好,抱恙之前,每年都会被子女们接到美国去团聚。相聚两地,儿女们还会“千里送关怀”,说着,他拿出儿女们送给他的东西,开心地笑了。
周荫华先生有很多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充分地发挥正面能量,朋友们有时和他一起捐资助学,献身慈善;有时则互相交流,相互关心;闲暇时,周先生最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喝茶、聊天,享受而今的惬意时光……
编辑结语
过去是商者,风云叱咤,多面兼顾;而今是仁者,恬淡虚无,善气迎人。有一种关爱,只有身在其中才了然;有一种执着,只有锲而不舍才明白。周荫华先生普通但不平凡,因为他笃定助人十数载,始终无悔。时间从来都不是衡量人品的唯一标凖,他已证明,无私的胸怀更能赢得最终的尊敬。
【人物简介】
周荫华先生,集华小学荣誉校长、清新县政协委员、上诉委员会(地产代理)委员。旗下曾同时经营华麟贸易有限公司、永扬行有限公司。他极有爱心,捐资助学十二载,不曾间断,受到当地人民的诚挚感谢。2011年,当选为“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
周荫华先生其有颗金子般的心;他不擅辞令,所以将爱化为无形。为了支持清远的教育事业,他呼朋唤友,奔走两地,施行善举,笃定至今,助学行动,还未停止……
多面商者 志士仁人
周荫华先生祖籍东莞,生长于香港。他曾是一名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商者,三十余年来,以华麟贸易有限公司为依托,经营过食品的出口生意,以永扬行有限公司为平台,接触过香烟的营销业务,另外还开设过制衣工厂,向美国加工出口过精美时装,又涉足过地产,担任委员,从业生涯可谓缤纷多姿,所占领域可谓跨越自如。
不过,回忆时,他介绍说,“去年因为身体欠佳,大多都不再继续了。”虽至于此,从其所保留的图片来看,闻者依然可以想象,那时盛况,无边风景。翻开岁月浸染的老照片,尤属高贵华丽的礼服最引人注目,剪裁得体而做工雅致,一眼望去,美如油画。据说,该服装品牌名曰“依时利”,为代加工,在国外十分畅销,业界知名。
在商界弄潮已久,又能力出众,周荫华先生并未沾染常人猜想中的铜臭气,相反,满怀赤子之心的他,关爱祖国的未来,且不限于口头响应,而积极地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所表现出的慷慨和正气更像一名志士仁人,教人尊敬。
1999年,周荫华先生就曾亲自远赴广东清远,寻找扶助对象。当地的城市虽然靠旅游等投资有所发展,但是赤贫地区的形势依然有待改善,经过多方走访,他选择了清新县太平镇的集华小学,开始筹措捐款助学事宜。熟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但是一群人的合作就显得尤为强大。正是他的热心,感染到了身边为数不少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汇成了一股温暖的洪流,带着充沛的活力,涌向了需要帮助的学堂。
据了解,坚持至今,周荫华先生的善举从未间断,他不厌其烦地往返于香港与清远之间,着实已投入了百倍的心血。仅最近几年而言,无论是清新县的简讯,还是地方的报刊,都涵盖了不少有关他的报道。例如,由该县简讯了解到,2008年3月7号,他代表一众善长与太平镇领导签署了意向书,将为集华小学建设教学大楼出资八十万元;从某特色周刊了解到,2008年6月10日,他和另几名代表一道再捐资九十五万,计划建设教学大楼……
初步统计,在周荫华先生及其它同仁的持续努力之下,集华小学前后总共已获得了三百多万的爱心资金,而其个人所付出的份量更是举重若轻。可是,他从不标榜自己。
周荫华先生是细心之人,每一笔善款的来龙去脉都清晰明了地记于笔记本之上,在他眼里,对方不论捐助多少,都是一份爱心的体现,应充分地给以尊重。正是因为这般诚实、正直,他广结善缘,达成了支持公益的愿望。“最初去的时候,他们什么都没有,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学生数量也从两百多名增至一千两百多名。”这是他一路经历“校园之变”最直观的感受。这里面包含了一种无声的喜悦,一种精神的慰藉。为了表达衷心的感谢之情,集华小学特授予他荣誉校长一职,双方之间,因心意相通而架起一座互信的桥梁。
最令他感到不忍的,是孩子们童真的笑脸,他表示,每次去集华小学,孩子们都会跟他打招呼,看到他们欢快而淘气地嬉闹,就会倍感开心。所以,他愿意这样毫不保留地伸出援手,帮助学校为他们创造明亮宽敞的环境,从而无忧无虑地上学,遨游书海。
捐助清远的十二年,周荫华先生还当了十二年的清新县政协委员,始终不变的是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牵挂之心,以人民赋予的权利为人民办事,或许这就是他的凖则,因而建言献策的同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行善举 遍洒甘霖
周荫华先生介绍,募集的捐款一般都会经过一道中间程序,之后再转手交给受助学校。德颐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就是在此时进入了访者的视线,引出了一众热心人士。
据了解,德颐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是一家非牟利的慈善团体,成立时间不久,但所作之事不少。该团体不仅为贫困的适龄儿童提供上学的机会,为资费紧缺、设施陈旧的学校提供完善的条件,亦在内地同胞有难,例如2008年,四川的汶川大地震爆发时,2010年,福建的泰宁县洪灾时,及时地联系侨胞,为灾后重建踊跃捐款,奉献一份爱心。推行善举的理念恰与周荫华先生对学童的关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这样,他满怀期盼地参与其中,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浓荫,遮天避雨,安享庇护。
实际上,周荫华先生所做的远不止这些,但他谦而不谈,仿佛对待尘封已久的往事那般平常,无需回忆,但从未忘记。来人只能自仅有的资料中寻找到一点零星的线索,还原他的真实面貌。
“说句心里话,您引荐30万元新建的学校,使罗湖、大良岗、东风三个山区学童告别破旧的校舍,在明亮宽敞的教师上课,这善举使我区人民永记于心……”这一句话摘自肇庆市大旺区教育局的来信,信中满是感谢,感谢周荫华先生为该区新光小学修建校舍的善举。
據资料显示,周荫华先生曾连续三次向新光小学捐款,用于新教学楼的建设,在落成之典礼上,他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修建第二小学的想法,但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如愿。不过,在对方的再三考虑之下,后想出了折中方案。
此外,周荫华先生捐助了华新小学等其它地区的教育单位,所积攒的汇款单和资料已积累起厚厚的一扎扎,信手掀开,令人目不暇接。眼前这位长者身体欠佳,正值疗养期间,略显疲态却满脸慈祥,他言语不多,但创下的成绩比华美的辞藻更令人信服。
莫看现在的他已退出“社会舞台”,回归个人生活,但往前追溯即可知,年轻时,他也曾意气风发,热血彭湃,参加了许多的社团活动,料想也是豪情万丈,壮志满怀,为助力社会的建设,付出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所占之地位一直都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周荫华先生关心其它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不忘自己的子女教育。据了解,他有五个儿女,皆被他送去美国留学过,除一个留于香港相陪之外,另四人或从事酒店管理,或从事其它工作,都在大洋彼岸拥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谈及五个儿女的教育之道,他谦逊地说,“他们的成功都是凭自身的努力而取得,并不主要来自我们的培养。”但是,有句名言说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没有他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积极的实际影响,子女们又如何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奋力奔跑。据说,他和子女们关系甚好,抱恙之前,每年都会被子女们接到美国去团聚。相聚两地,儿女们还会“千里送关怀”,说着,他拿出儿女们送给他的东西,开心地笑了。
周荫华先生有很多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充分地发挥正面能量,朋友们有时和他一起捐资助学,献身慈善;有时则互相交流,相互关心;闲暇时,周先生最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喝茶、聊天,享受而今的惬意时光……
编辑结语
过去是商者,风云叱咤,多面兼顾;而今是仁者,恬淡虚无,善气迎人。有一种关爱,只有身在其中才了然;有一种执着,只有锲而不舍才明白。周荫华先生普通但不平凡,因为他笃定助人十数载,始终无悔。时间从来都不是衡量人品的唯一标凖,他已证明,无私的胸怀更能赢得最终的尊敬。
【人物简介】
周荫华先生,集华小学荣誉校长、清新县政协委员、上诉委员会(地产代理)委员。旗下曾同时经营华麟贸易有限公司、永扬行有限公司。他极有爱心,捐资助学十二载,不曾间断,受到当地人民的诚挚感谢。2011年,当选为“清远十大侨界爱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