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一则要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二则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合理、文理兼顾,更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三性、三维、三化”的原则。其中“三性”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方面要做到务实性、丰富性、广泛性三个原则;“三维”是指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要从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感陶冶三个维度来展开;“三化”是指教学智慧化、考核评价过程化、精细化等。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智慧教学;考核评价
阅读能力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和经典作品,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与作家对话、与作品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等,从中汲取营养,进而学会从真、善、美层面和视角去认识世界和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发现学习理论的著名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那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能够对进入主体大脑的新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习者促进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所以,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式学习。发现学习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运用自己的头脑,使知识成为自己的,自我奖励,通过假设进行问题解决等。基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启发,论文重点分析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三性、三维、三化原则。
一、以“三性”为指导原则,选好语文课外读物和作品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不同于小学生和大学生。笔者在常年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代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以往不同,思维更加灵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多元化,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等。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线上平台的开发运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灵活便利,海量信息里存在的虚假信息、负能量信息常常以伪装或者中性的方式呈现在中学生面前,尤其是那种背离了社会现实生活而大肆谈论抽象人性或者某种大道理的所谓高深莫测的论断,往往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固的中学生防不胜防,成为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络隐患。
鉴于此,中学语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不仅不能少,反而要加强。一则是教师推荐阅读作品,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负能量信息对学生的侵害。二则是教师经过慎重思考、合理规划、科学整合一些课外阅读资源,能够加强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融通,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教师整合课外阅读资源,推荐课外读物和作品给学生,必须做到“三性”。“三性”是指务实性、丰富性、广泛性三个原则。具体指教师要以“有意义、可理解、喜欢”等为标准,将那些对中学生而言“有意义、可理解、喜欢”的作品尽可能地收集、整理起来,建立一个动态的、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资料库,采用线上线下各种混合方式推荐给广大学生。例如将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等,尤其是那些体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学作品等收集整理起来,推荐给广大学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幸福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等,达到语文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以“三维”为指导原则,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过程指导
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里要处理好的关键点在于,做好课外阅读指导要以“三维”为指导原则。
“三维”是指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要从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感陶冶三个维度来展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知识拓展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可以更全面;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和线索,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自己已有经验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寓教于乐”,阅读美文、欣赏美文,是让中学生领悟语文之美的过程,通过情感陶冶,提升学生的修养境界。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精读与泛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将知识要点分享到线上教学平台。其次,把阅读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制作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思维导图,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设创意情境,开展基于某个方面问题的交流讨论等,切实提高学生学会阋读的实际能力。再次,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分享给学生,让课外阅读变得有趣又有意义,让学生在文化的濡染中不断提升品德修养。
三、以“三化”为指导原则,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有研究者认为,“智慧而美丽的课堂”是一种“生态场”。笔者认为,这种“生态场”场中,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是重要指标。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三化”的原则,“三化”是指教学智慧化、考核评价过程化、精细化等。
什么是智慧教学?即运用各种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例如课前在微信群、QQ群等各种可以利用的线上平台上推送有关阅读方法的短小课件,阅读资料;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网络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等。
考核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调研及阅读大量研究文献之后,笔者发现,语文课外阅读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受重视度也不够。实际上,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学生之间的差距及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师生共同探寻提升之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考核评价过程化、精细化是指通过制定细致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以及能力倾向测试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二是指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短板,拓宽视野。总之,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为了测试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潜能以及在班级学生中所处于的相对稳定的位置。笔者的做法是:学生阅读能力=期中考试阅读题卷面成绩×20%+期末考试阅读题卷面成绩×30%+平时阅读成绩×30%+阅读能力倾向成绩×20%。这个公式,仅作为笔者为班级学生建立的阅读能力管理档案之用,不做其他之用。
综上所述,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发发现式学习新案例,运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举措,引导中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成长,拓展知识、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开阔心胸、陶冶情操、增强美感、提升品位,从而对世界和人生有较为全面地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智慧教学;考核评价
阅读能力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和经典作品,旨在帮助学生学会与作家对话、与作品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等,从中汲取营养,进而学会从真、善、美层面和视角去认识世界和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发现学习理论的著名代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那是人的认识活动赖以形成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能够对进入主体大脑的新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习者促进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所以,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式学习。发现学习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运用自己的头脑,使知识成为自己的,自我奖励,通过假设进行问题解决等。基于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启发,论文重点分析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三性、三维、三化原则。
一、以“三性”为指导原则,选好语文课外读物和作品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不同于小学生和大学生。笔者在常年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当代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以往不同,思维更加灵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多元化,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等。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线上平台的开发运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灵活便利,海量信息里存在的虚假信息、负能量信息常常以伪装或者中性的方式呈现在中学生面前,尤其是那种背离了社会现实生活而大肆谈论抽象人性或者某种大道理的所谓高深莫测的论断,往往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固的中学生防不胜防,成为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络隐患。
鉴于此,中学语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不仅不能少,反而要加强。一则是教师推荐阅读作品,可以比较有效地防止负能量信息对学生的侵害。二则是教师经过慎重思考、合理规划、科学整合一些课外阅读资源,能够加强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有效融通,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教师整合课外阅读资源,推荐课外读物和作品给学生,必须做到“三性”。“三性”是指务实性、丰富性、广泛性三个原则。具体指教师要以“有意义、可理解、喜欢”等为标准,将那些对中学生而言“有意义、可理解、喜欢”的作品尽可能地收集、整理起来,建立一个动态的、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资料库,采用线上线下各种混合方式推荐给广大学生。例如将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等,尤其是那些体现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学作品等收集整理起来,推荐给广大学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幸福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等,达到语文课程思政的效果。
二、以“三维”为指导原则,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过程指导
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里要处理好的关键点在于,做好课外阅读指导要以“三维”为指导原则。
“三维”是指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要从知识拓展、能力培养、情感陶冶三个维度来展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知识拓展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时可以更全面;能力培养的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和线索,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自己已有经验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贺拉斯认为文学艺术的教育价值主要在于“寓教于乐”,阅读美文、欣赏美文,是让中学生领悟语文之美的过程,通过情感陶冶,提升学生的修养境界。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精读与泛读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将知识要点分享到线上教学平台。其次,把阅读技能训练放在首位,帮助学生制作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思维导图,加大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设创意情境,开展基于某个方面问题的交流讨论等,切实提高学生学会阋读的实际能力。再次,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分享给学生,让课外阅读变得有趣又有意义,让学生在文化的濡染中不断提升品德修养。
三、以“三化”为指导原则,做好语文课外阅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有研究者认为,“智慧而美丽的课堂”是一种“生态场”。笔者认为,这种“生态场”场中,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是重要指标。在指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三化”的原则,“三化”是指教学智慧化、考核评价过程化、精细化等。
什么是智慧教学?即运用各种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例如课前在微信群、QQ群等各种可以利用的线上平台上推送有关阅读方法的短小课件,阅读资料;将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网络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中等。
考核评价是课程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调研及阅读大量研究文献之后,笔者发现,语文课外阅读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受重视度也不够。实际上,通过评价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学生之间的差距及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师生共同探寻提升之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考核评价过程化、精细化是指通过制定细致的过程性评价指标,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以及能力倾向测试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二是指导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短板,拓宽视野。总之,评价方式的改革是为了测试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潜能以及在班级学生中所处于的相对稳定的位置。笔者的做法是:学生阅读能力=期中考试阅读题卷面成绩×20%+期末考试阅读题卷面成绩×30%+平时阅读成绩×30%+阅读能力倾向成绩×20%。这个公式,仅作为笔者为班级学生建立的阅读能力管理档案之用,不做其他之用。
综上所述,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是由一系列的過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教师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发发现式学习新案例,运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举措,引导中学生热爱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成长,拓展知识、提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开阔心胸、陶冶情操、增强美感、提升品位,从而对世界和人生有较为全面地理解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