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 后大學生群体浪漫和张扬的青春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特征呢? 本文立足于青年大学生群体,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不同时代青年大学生共性和个性两方面探究“90 后”大学生群体思想与行为特点。
90 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行为特点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条件下逐步形成的。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浪潮中加快形成, 时代以迅雷不及的速度把我们推上风口浪尖。当我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淌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走出乡村、走出国门、 走进世界的时候, 就像农民工兄弟进城一样, 一阵新奇过后很快就感到习以为常的、封闭的、传统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受到猛烈冲击, 我们不知所措而惶恐不安。在这一快速变迁时期, 出生于20 世纪90 年代的90 后们, 他们 是腼腆地躲在大人身后窥视这一切, 还是自然而然面对并欣喜若狂踏浪而去呢?他们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呢?
一、一样的青春本色年华, 这是青年大学生的共性
与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一样, 90 后大学生个性张扬、 充满激情, 却又彷徨、困惑, 这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必然 形成的一种向成人世界、威权世界展示自我的心理特质 和行为特征。
1. 他们张扬甚至有些癫狂,只为了展示和证明“独立自主的我”
张扬个性是生命成长的必然阶段, 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成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 大约十年的时 间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此时的年轻人,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关注别人的评价,强烈需要像成年人一样被尊重,需要独立, 张扬不过是他们达到目的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2. 他们敏锐而充满激情,只是想奋不顾身用美好心灵和稚嫩肩膀去扛起这个世界, 证明自己的力量
和过去时代青年大学生一样, 90 后非常关注身边及周围的一切事物, 并用他们纯真美好的心灵、充满想象力的思想、稚嫩而大胆的行动去诠释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存 在和意义。 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饱满热情, 他们希望从纯 粹的书本学习中、从大人的怀抱中走出来, 用他们的思维去检视这个世界,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 用自己 的力量去影响甚至主宰这个世界。如何为他们提供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 释放他们青春激情的通道, 引导他们奉献青春、服务社会, 这是学校和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3. 他们彷徨、困惑, 只因为理想与现实狭路相逢, 落荒而逃的往往是理想
大学是所有青年学子的精神伊甸园, 是尽情演绎青春 与梦想故事的摇篮, 但专业偏好、就业、经济困难、人际关系、恋爱等现实时时敲打甚至击碎着他们的青春梦想, 让青春变得非常沉重。 综上所述, 从本原的意义上看, 90 后, 作为一个最能 感应时代症候的年轻群体,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与 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没什么两样, 都有同样的欲望舞蹈, 有同样的梦想色彩和困惑, 这就是青春的本色。也许是他 们得到了某种过度关注和过度诠释, 也许是商业的催肥, 传媒随之的跟进, 当我们面对90 后种种行为时, 我们似乎 都忘记自己曾经年轻过。如果说90 后真有什么特质的话, 那也只是因为他们的成长土壤和空气以及价值风向的不同 而别有风貌而已。
二、“谁的青春有我狂” 的心声, 是90 后群体共有的特征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谁的青春有我狂”,历史将90 后定格。和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相比, 90 后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现代化人格特征, 这是他们特立独行的青春特征。现代化人格在他们身上开始萌芽并得到发展,但由于人格现代化所需要的制度现代化的滞后, 90后同时表现出“现代与传统” 双重人格特征。
1. 快速发展了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为中心”并存
相对于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 90 后自我意识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和独立感等都是90 后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发展了的自我意识则表现为处理与他人、集体关系时特别诊视自己的意愿和权利,并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的意愿和权利, 对任何漠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极力予以反击。
由于大学生强烈地关注自我,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 不知不觉中表现出“自我中心” 倾向,甚至逐渐形成他本人都意识不到的“自我为中心” 的人格特征。自我中心者说话做事、考虑问题习惯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对人盛气凌人,认为这个世界就应该围着自己转,得不到他人认可或稍微受到一点伤害就闹别扭甚至诅咒一切,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给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
2. 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与弱责任意识并存
自我意识成熟的个体最显著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是独立自主,并自觉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学会有约束的自由。
90 后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主要表现为面对“权威” (主要是指父母和老师)主张和要求拥有充分的选择自由权, 我的青春我做主。他们并不否认权威的必要性, 而是希望权威把诸多强制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并且不要想当然地剥夺他们亲历各种各样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剥夺他们 自己长大的机会和权利, 让他们享有更多自由。
诚然, 相对于前人, 90 后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他们能听从内心的召唤, 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因而他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消费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但是,调查发现, 他们所拥有的所谓独立自主权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选择和决策的权力,诸如买什么衣服、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等,这些事情是他们做出决定,而诸如读什么专业、进什么学校、遭遇经济困难使学业难以为继怎么办等这些对他们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 习惯或被迫听从父母安排或随大流。他们很少甚至有的从来没有对“自己拥有什么、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进行过认真评估,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真正从独立中体验自主, 从自主中体验酸甜苦辣的过程, 从过程中思考, 从思考中成熟, 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选择, 自觉承担由此而带来的一切后果。弱责任意识就是在这种生 活情境中逐渐产生的。
不仅如此, 生长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90 后,经历了消费膨胀和急剧全球化, 他们一路上领略的更多是中国日益上升和富裕时期的生活风景,尽管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曾目睹过父辈的挣扎和艰辛,从父辈身上感受到爱和责任的艰难,但由于很少甚至没有亲历生活的种种艰辛,当他们面对源自父母、唾手可得的种种欲望满足,心中那原始的爱和愧疚便慢慢消解了,因而,他们并没有从父辈身上学会爱和责任,相反,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理所当然。也许我们习惯用“中国国情” 来解释90 后的这些表现,但生活中无数的事实证明, 一个扛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人, 当他不顾家庭状况,踩着家人羸弱的肩膀去获取奢侈的知识、文凭改变自己的命运后, 他真的为曾为他牺牲的家人带来多少福祉呢?只习惯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这是弱责任意识下的现实表现。
3. 強烈的竞争意识与弱规则意识并存。
与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相比,90 后具有更强烈的竞争意识, 它表现在:非常认同竞争的力量, 认为在自由竞争状态下人人可以获得平等,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成长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90 后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压力, 主动参与竞争, 体验竞争过程中带给自己的心理感受, 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
然而, 在面对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时, “90后” 却表现出很弱的规则意识。
表现之一: 是非、善恶价值标准模糊不清。
表现之二: 明了规则, 但觉得遵守规则是一种负担,而不守规则能找到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4. 强烈的权利意识与弱维权意识并存
无论是快速发展的自我意识、独立自主意识, 还是竞争意识,都凸显90 后强烈的主体意识。当一个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时,他才有可能成为权利主体,具有权利意识。主体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权利意识。权利意识,是指社会主体对于自身和他人权利的认知、情感、理解、态度和意 志等的总和。从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权利是人的自由、人格的具体化和客体化的意识表现, 对权利的侵害也就是 对权利人人格和自由的侵害。权利意识的内容就是权利主 体明了自己权利的范围,不但包括自我权利认识, 也包括 对他人权利认同和尊重。他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 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并具有维权意识, 通过合法途径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和过去时代青年大学生比较, 90后具有更强的权利意识。
表现之一: 学习实用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
表现之二: 习惯关注并思考学习生活中各种活动涉及 的权益问题。
表现之三: 不仅珍视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尊重别人 的权益。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希望法律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正义, 但维权手段比较消极,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较大, 这束缚了他们通过法 律途径维权的实际行动。
综上所述, 自我意识、独立自主、竞争意识、权利意识, 这是一代人价值取向的过渡, 正是这些特质孕育着一代人人格的现代化,在社会变迁和转型时期,正是他们身上显示出来的这些特质将开创一个新时代,从根本上引领中国未来的现代化之路。当然,我们也应正视他们身上的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兴利除弊,养成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格,是大教育的重大使命和挑战。
90 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行为特点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条件下逐步形成的。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浪潮中加快形成, 时代以迅雷不及的速度把我们推上风口浪尖。当我们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淌着经济全球化浪潮走出乡村、走出国门、 走进世界的时候, 就像农民工兄弟进城一样, 一阵新奇过后很快就感到习以为常的、封闭的、传统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受到猛烈冲击, 我们不知所措而惶恐不安。在这一快速变迁时期, 出生于20 世纪90 年代的90 后们, 他们 是腼腆地躲在大人身后窥视这一切, 还是自然而然面对并欣喜若狂踏浪而去呢?他们表现出怎样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呢?
一、一样的青春本色年华, 这是青年大学生的共性
与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一样, 90 后大学生个性张扬、 充满激情, 却又彷徨、困惑, 这是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必然 形成的一种向成人世界、威权世界展示自我的心理特质 和行为特征。
1. 他们张扬甚至有些癫狂,只为了展示和证明“独立自主的我”
张扬个性是生命成长的必然阶段, 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成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 大约十年的时 间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追求自己内在世界中存在着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此时的年轻人,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关注别人的评价,强烈需要像成年人一样被尊重,需要独立, 张扬不过是他们达到目的的一种表现手段而已。
2. 他们敏锐而充满激情,只是想奋不顾身用美好心灵和稚嫩肩膀去扛起这个世界, 证明自己的力量
和过去时代青年大学生一样, 90 后非常关注身边及周围的一切事物, 并用他们纯真美好的心灵、充满想象力的思想、稚嫩而大胆的行动去诠释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存 在和意义。 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饱满热情, 他们希望从纯 粹的书本学习中、从大人的怀抱中走出来, 用他们的思维去检视这个世界,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 用自己 的力量去影响甚至主宰这个世界。如何为他们提供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 释放他们青春激情的通道, 引导他们奉献青春、服务社会, 这是学校和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3. 他们彷徨、困惑, 只因为理想与现实狭路相逢, 落荒而逃的往往是理想
大学是所有青年学子的精神伊甸园, 是尽情演绎青春 与梦想故事的摇篮, 但专业偏好、就业、经济困难、人际关系、恋爱等现实时时敲打甚至击碎着他们的青春梦想, 让青春变得非常沉重。 综上所述, 从本原的意义上看, 90 后, 作为一个最能 感应时代症候的年轻群体,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与 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没什么两样, 都有同样的欲望舞蹈, 有同样的梦想色彩和困惑, 这就是青春的本色。也许是他 们得到了某种过度关注和过度诠释, 也许是商业的催肥, 传媒随之的跟进, 当我们面对90 后种种行为时, 我们似乎 都忘记自己曾经年轻过。如果说90 后真有什么特质的话, 那也只是因为他们的成长土壤和空气以及价值风向的不同 而别有风貌而已。
二、“谁的青春有我狂” 的心声, 是90 后群体共有的特征
随着震耳欲聋的一声“谁的青春有我狂”,历史将90 后定格。和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相比, 90 后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现代化人格特征, 这是他们特立独行的青春特征。现代化人格在他们身上开始萌芽并得到发展,但由于人格现代化所需要的制度现代化的滞后, 90后同时表现出“现代与传统” 双重人格特征。
1. 快速发展了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为中心”并存
相对于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 90 后自我意识得到较充分的发展,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和独立感等都是90 后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发展了的自我意识则表现为处理与他人、集体关系时特别诊视自己的意愿和权利,并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的意愿和权利, 对任何漠视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极力予以反击。
由于大学生强烈地关注自我,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 不知不觉中表现出“自我中心” 倾向,甚至逐渐形成他本人都意识不到的“自我为中心” 的人格特征。自我中心者说话做事、考虑问题习惯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对人盛气凌人,认为这个世界就应该围着自己转,得不到他人认可或稍微受到一点伤害就闹别扭甚至诅咒一切,造成宿舍关系紧张,给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
2. 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与弱责任意识并存
自我意识成熟的个体最显著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是独立自主,并自觉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学会有约束的自由。
90 后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主要表现为面对“权威” (主要是指父母和老师)主张和要求拥有充分的选择自由权, 我的青春我做主。他们并不否认权威的必要性, 而是希望权威把诸多强制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并且不要想当然地剥夺他们亲历各种各样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剥夺他们 自己长大的机会和权利, 让他们享有更多自由。
诚然, 相对于前人, 90 后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他们能听从内心的召唤, 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因而他们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消费都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但是,调查发现, 他们所拥有的所谓独立自主权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选择和决策的权力,诸如买什么衣服、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等,这些事情是他们做出决定,而诸如读什么专业、进什么学校、遭遇经济困难使学业难以为继怎么办等这些对他们有重大影响的事情, 绝大多数人 习惯或被迫听从父母安排或随大流。他们很少甚至有的从来没有对“自己拥有什么、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进行过认真评估,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真正从独立中体验自主, 从自主中体验酸甜苦辣的过程, 从过程中思考, 从思考中成熟, 勇敢面对生活的各种选择, 自觉承担由此而带来的一切后果。弱责任意识就是在这种生 活情境中逐渐产生的。
不仅如此, 生长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90 后,经历了消费膨胀和急剧全球化, 他们一路上领略的更多是中国日益上升和富裕时期的生活风景,尽管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曾目睹过父辈的挣扎和艰辛,从父辈身上感受到爱和责任的艰难,但由于很少甚至没有亲历生活的种种艰辛,当他们面对源自父母、唾手可得的种种欲望满足,心中那原始的爱和愧疚便慢慢消解了,因而,他们并没有从父辈身上学会爱和责任,相反,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理所当然。也许我们习惯用“中国国情” 来解释90 后的这些表现,但生活中无数的事实证明, 一个扛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人, 当他不顾家庭状况,踩着家人羸弱的肩膀去获取奢侈的知识、文凭改变自己的命运后, 他真的为曾为他牺牲的家人带来多少福祉呢?只习惯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这是弱责任意识下的现实表现。
3. 強烈的竞争意识与弱规则意识并存。
与过去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相比,90 后具有更强烈的竞争意识, 它表现在:非常认同竞争的力量, 认为在自由竞争状态下人人可以获得平等,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成长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90 后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生存压力, 主动参与竞争, 体验竞争过程中带给自己的心理感受, 增加自身的竞争实力。
然而, 在面对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时, “90后” 却表现出很弱的规则意识。
表现之一: 是非、善恶价值标准模糊不清。
表现之二: 明了规则, 但觉得遵守规则是一种负担,而不守规则能找到一种占便宜的感觉。
4. 强烈的权利意识与弱维权意识并存
无论是快速发展的自我意识、独立自主意识, 还是竞争意识,都凸显90 后强烈的主体意识。当一个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时,他才有可能成为权利主体,具有权利意识。主体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权利意识。权利意识,是指社会主体对于自身和他人权利的认知、情感、理解、态度和意 志等的总和。从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权利是人的自由、人格的具体化和客体化的意识表现, 对权利的侵害也就是 对权利人人格和自由的侵害。权利意识的内容就是权利主 体明了自己权利的范围,不但包括自我权利认识, 也包括 对他人权利认同和尊重。他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 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并具有维权意识, 通过合法途径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和过去时代青年大学生比较, 90后具有更强的权利意识。
表现之一: 学习实用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
表现之二: 习惯关注并思考学习生活中各种活动涉及 的权益问题。
表现之三: 不仅珍视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尊重别人 的权益。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维权意识,希望法律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正义, 但维权手段比较消极,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较大, 这束缚了他们通过法 律途径维权的实际行动。
综上所述, 自我意识、独立自主、竞争意识、权利意识, 这是一代人价值取向的过渡, 正是这些特质孕育着一代人人格的现代化,在社会变迁和转型时期,正是他们身上显示出来的这些特质将开创一个新时代,从根本上引领中国未来的现代化之路。当然,我们也应正视他们身上的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兴利除弊,养成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格,是大教育的重大使命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