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学会积累、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而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和运用语言,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只有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有机渗透,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仿写片段训练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法则。《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与作文教学密切配合。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语文教育书简》)。但长期以来,不论是从语言训练、技能培养,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中学的作文教学从教材到实际操作都缺乏一个完整而科学的训练序列,而且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如何将“读”和“写”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尝试:
一、从阅读中拿来
1、在阅读中强化学生积累词汇、整合语文资源的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阐明事理的工具。只有掌握大量的语言,才能准确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接近这个目标,我在阅读教学中从“源头“抓起,尝试做好“五个一”:即一日一记;每课一摘录(课内外与本文相关的词语、句子或内容);一周一作文(每周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一月一阅览课(向学生推荐百科杂志、名著名篇或向学生介绍阅读和摘记的方法);一学期一专辑(所教班级每学期出版一本学生作品集)。通过强化手段,让学生夯实基础、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内化情感,提高阅读效益。通过精心梳理、长期积累,学生的语言资源丰富了,语文素养自然也就不断得以提升。
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与鉴赏,能对课文中遣词造句、情感抒发、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等等方面进行“美点寻踪”“美点揣摩”。我认为,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引导学生如何练就一双“慧眼”、一颗“慧心”?这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从语言层面培养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感”和“对古文语言的感受力”,阅读教学就是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感受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在美的语言中培养语感,得到熏染。其二在艺术审美层面,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品读之中,领略文章的气势、风格和情韵,触摸到人类情感的丰富和伟大,能真切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体味到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其三在哲学思辨层面,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科学地分析和批判事物,能思辨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培养学生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其四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篇章结构的美,学习谋篇布局的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把握这个基本点:坚持优秀文章的结构同作者的思路、情感主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让学生搞清楚文章安排结构的理由和好处。总之,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本身的美点、闪光点,使学生从注重词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等的理性认识,让学生进行“美点揣摩”,实现由“鱼”向“渔”的转变。这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实践
1、抓住美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有了阅读教学中“美点揣摩”打下的基础,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当然,仿写是在借鉴范文的美点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创新。最初的仿写,可以是字、词、句式等简易方面的,如对修辞手法或关联词的仿写,对句中传神的动词的仿写,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创作主题等方面的的,如对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离情”的仿写;如对高尔基《海燕》中对比、烘托手法的仿写,对韩愈《马说》一文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仿写;对安徒生《丑小鸭》中拟人化手法的仿写 ;对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仿写。但最多只能是一两个方面,否则学生容易主次不明,顾此失彼。这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酌情安排,总之,仿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有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长期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升。
2、紧抓片断式的写作训练。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节或几节作文课所能奏效的,它需要一个从知晓到熟练运用的过程。张志公先生认为,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极关重要的。因此,在我实际的写作教学中,紧抓片段式的写作训练,先设定具体的场景和事件,让学生联想自己身边曾经类似的经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真切感受的,比如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坐车、吃饭这样的小事,用自己最“鲜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真正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活力”。 引导学生敢疑、善思、能说、勤积累、勤动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有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有了思想,有了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3、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实践。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的语言材料传递可能的信息,达到尽可能的准确性和理解性,收到尽可能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多年来, 我努力激活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热爱生活的火焰,打造连接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网络、艺术等领域中获取各类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哲学思辨,对生活去伪存真,辨别美丑,将生活上升到美学的层面,借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立意层次。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写出自己的真作文,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趣。学生的作文中,主要立足于这几个方面: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作文;时事作文、社会实践作文;随笔、日记;文学作品。我深深地了解到初中作文教学艰难性和长期性,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抓住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同时,我积极组织各种关于写作的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平台,如让学生自办“手抄报”、组织作文比赛、推荐发表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总之,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动态地将阅读、写作等有序、有效地整合起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写作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只要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因势利导,使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自然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仿写片段训练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法则。《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与作文教学密切配合。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阅读得其方,写作的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语文教育书简》)。但长期以来,不论是从语言训练、技能培养,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中学的作文教学从教材到实际操作都缺乏一个完整而科学的训练序列,而且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如何将“读”和“写”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具体尝试:
一、从阅读中拿来
1、在阅读中强化学生积累词汇、整合语文资源的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阐明事理的工具。只有掌握大量的语言,才能准确深刻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接近这个目标,我在阅读教学中从“源头“抓起,尝试做好“五个一”:即一日一记;每课一摘录(课内外与本文相关的词语、句子或内容);一周一作文(每周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一月一阅览课(向学生推荐百科杂志、名著名篇或向学生介绍阅读和摘记的方法);一学期一专辑(所教班级每学期出版一本学生作品集)。通过强化手段,让学生夯实基础、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内化情感,提高阅读效益。通过精心梳理、长期积累,学生的语言资源丰富了,语文素养自然也就不断得以提升。
2、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与鉴赏,能对课文中遣词造句、情感抒发、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谋篇布局等等方面进行“美点寻踪”“美点揣摩”。我认为,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引导学生如何练就一双“慧眼”、一颗“慧心”?这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从语言层面培养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感”和“对古文语言的感受力”,阅读教学就是带领学生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感受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在美的语言中培养语感,得到熏染。其二在艺术审美层面,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品读之中,领略文章的气势、风格和情韵,触摸到人类情感的丰富和伟大,能真切地感受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体味到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其三在哲学思辨层面,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科学地分析和批判事物,能思辨生活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培养学生养成多思勤想的好习惯。其四引导学生学会鉴赏篇章结构的美,学习谋篇布局的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始终把握这个基本点:坚持优秀文章的结构同作者的思路、情感主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让学生搞清楚文章安排结构的理由和好处。总之,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本身的美点、闪光点,使学生从注重词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等的理性认识,让学生进行“美点揣摩”,实现由“鱼”向“渔”的转变。这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实践
1、抓住美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有了阅读教学中“美点揣摩”打下的基础,我就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当然,仿写是在借鉴范文的美点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创新。最初的仿写,可以是字、词、句式等简易方面的,如对修辞手法或关联词的仿写,对句中传神的动词的仿写,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创作主题等方面的的,如对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离情”的仿写;如对高尔基《海燕》中对比、烘托手法的仿写,对韩愈《马说》一文托物寓意写作手法的仿写;对安徒生《丑小鸭》中拟人化手法的仿写 ;对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的仿写。但最多只能是一两个方面,否则学生容易主次不明,顾此失彼。这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酌情安排,总之,仿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有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长期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升。
2、紧抓片断式的写作训练。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节或几节作文课所能奏效的,它需要一个从知晓到熟练运用的过程。张志公先生认为,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极关重要的。因此,在我实际的写作教学中,紧抓片段式的写作训练,先设定具体的场景和事件,让学生联想自己身边曾经类似的经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真切感受的,比如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坐车、吃饭这样的小事,用自己最“鲜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此真正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激发学生写作的“活力”。 引导学生敢疑、善思、能说、勤积累、勤动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有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有了思想,有了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3、让作文教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实践。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说:“‘假、大、空’的东西将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能用尽可能的语言材料传递可能的信息,达到尽可能的准确性和理解性,收到尽可能的表达效果,将被认为是写作高手。”多年来, 我努力激活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热爱生活的火焰,打造连接作文与生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网络、艺术等领域中获取各类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哲学思辨,对生活去伪存真,辨别美丑,将生活上升到美学的层面,借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立意层次。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写出自己的真作文,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情趣。学生的作文中,主要立足于这几个方面: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作文;时事作文、社会实践作文;随笔、日记;文学作品。我深深地了解到初中作文教学艰难性和长期性,对学生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抓住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同时,我积极组织各种关于写作的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平台,如让学生自办“手抄报”、组织作文比赛、推荐发表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总之,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动态地将阅读、写作等有序、有效地整合起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写作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只要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因势利导,使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语言、章法、技巧自觉地应用到作文中去,自然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