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青年学生都会产生影响,这让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逐渐增多。这也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成因仔细分析,本文就是笔者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情绪情感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就是力量”已成为定论,但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要说,在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因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个性心理品质欠佳的“问题学生”也是越来越多,如果对他们不注意引导,小则制约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大则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命运前途。所以,我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班级管理中所面对的“问题学生”的现状
班级管理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调控引导的创造性劳动。班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发展,在个人成才和服务祖国中发挥最大效能。而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不好教。”为什么说不好教呢?我们应从认识我们教育对象说起,现在的学生思想上要求进步,学习上永不知足的少,特别是在普通中学,大部分都是在个性心理品质上存在缺陷的“问题学生”。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品行或学习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问题学生”通常有如下特征:意志薄弱,是非观模糊,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强、自控力差、争强好胜、疑心重、攻击性强等等。他们有的拉帮结派、哥们义气重、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破坏性强。他们的存在,会严重制约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
“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而是多种内外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
首先,就其自身看,是属于严重的个性心理品质缺陷。如先天的智力缺陷;生理残疾;意志力薄弱,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缺乏内驱力,表现懦弱;自控力不强,心理障碍,等等。
其次,就其家庭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因素:(1)家庭环境恶劣。如家庭学习环境差,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家风不正,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冷漠、经常吵架,使孩子心灵受创,导致心理畸形;家庭结构不健全,孩子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使他们形成多疑、自卑、孤僻、不合群等病态心理。(2)家庭教育不当。如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孩子,教育方法不当,或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或专制粗暴,致使孩子霸道成性,放纵无羁,教育不协调,父母双方一严一慈,一紧一松,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清。
再次,从社会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因素:社会环境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不良文化的毒化,某些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混乱;“问题学生”之间的交互感染,如赌博,盗窃,早恋,上网等。
二、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心理学依据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研究证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13—18岁)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据国家权威机构心理测试和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问题学生”普遍存在。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是其突出的表现,情绪情感是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被喻为最美丽花朵的花心。
(二)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现实意义
就个人而言,有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从来不会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只有具备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人,特别是具备良好情绪的人才能经受住各种挫折,越挫越勇,挺直腰板,不断前进。
就班级而言,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心理品质是可以相互感染的,着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各科学习的效果。减少一些过急情况的发生。
三、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心理品质
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心理还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补救“问题学生”的学习缺陷,矫正不良品行的关键时期。当然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培养和引导:
(一)树立崇高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理想,就等于有了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经常善于用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远大理想熏陶学生,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当然,在具体教育中我认为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之后,再分阶段,有步聚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理想太远,遥不可及。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校纪班规来约束控制,用苦口婆心的前途预测来诱导,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喜欢下判断,效率极差,“非此即彼”,每次出了问题严词批评指责,结果,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就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可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不健康易引发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甚至会出现个别学生离家出走、自杀事件的发生,因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培养优良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紧张的抗衡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接受的态度和能力,学生个人只有接纳了自我,才能在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保持自身人性完整与心理平衡。
(四)情理并行
“问题学生”往往具有逆反心理和“抗救性”,如果对他们居高临下,动辄训斥,往往会压而不服或服而不化,教师必须立足于了疏导,对他们进行情的“沐浴”,理的“洗礼”,让学生在情理滋润的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我认识,实现自我转化。
(五)对症下药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和特征要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对“顽皮型”的学生,要用诱导,迁移的方法,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智力用在学习上,用在发展自己的特长上;对“破坏型”的学生,要用疏导、点化和方法,驱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矫正品行上的偏颇;对“早熟型”的学生,要用暗示,索引的方法,校正他们的人生轨迹;对“厌学型”的学生,要用引导,示范的方法,端正行为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六)创造成功感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功,而成功是成功的助推器,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百倍的增强学生的信心。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并给以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尤其对“问题学生”,在每一时刻,每个地方,每件事情上尽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改变过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定势,使人越看越觉得喜欢,优点也就越来越多,先进生哪怕有点滴的进步就要予以肯定,肯定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这样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由“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乃至自主成功的转变,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效果。
总之,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班级管理中转化“问题学生”,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尤其是“问题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在“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故态复萌,出现反复,因此,我们要用爱浇灌,用心栽培,倾心以赴,持之以恒,并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现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梁宁建,殷芳.教师鼓励与学生自我期望心理品质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3).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情绪情感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就是力量”已成为定论,但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也要说,在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因为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个性心理品质欠佳的“问题学生”也是越来越多,如果对他们不注意引导,小则制约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大则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命运前途。所以,我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班级管理中所面对的“问题学生”的现状
班级管理是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调控引导的创造性劳动。班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发展,在个人成才和服务祖国中发挥最大效能。而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不好教。”为什么说不好教呢?我们应从认识我们教育对象说起,现在的学生思想上要求进步,学习上永不知足的少,特别是在普通中学,大部分都是在个性心理品质上存在缺陷的“问题学生”。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品行或学习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问题学生”通常有如下特征:意志薄弱,是非观模糊,学习目的性、自觉性不强、自控力差、争强好胜、疑心重、攻击性强等等。他们有的拉帮结派、哥们义气重、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破坏性强。他们的存在,会严重制约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
“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而是多种内外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
首先,就其自身看,是属于严重的个性心理品质缺陷。如先天的智力缺陷;生理残疾;意志力薄弱,做事不能持之以恒;缺乏内驱力,表现懦弱;自控力不强,心理障碍,等等。
其次,就其家庭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因素:(1)家庭环境恶劣。如家庭学习环境差,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家风不正,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冷漠、经常吵架,使孩子心灵受创,导致心理畸形;家庭结构不健全,孩子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使他们形成多疑、自卑、孤僻、不合群等病态心理。(2)家庭教育不当。如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孩子,教育方法不当,或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或专制粗暴,致使孩子霸道成性,放纵无羁,教育不协调,父母双方一严一慈,一紧一松,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清。
再次,从社会原因看,主要有以下因素:社会环境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不良文化的毒化,某些管理制度的缺失或混乱;“问题学生”之间的交互感染,如赌博,盗窃,早恋,上网等。
二、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一)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心理学依据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研究证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13—18岁)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据国家权威机构心理测试和调查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仅只有17%,“问题学生”普遍存在。而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是其突出的表现,情绪情感是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被喻为最美丽花朵的花心。
(二)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现实意义
就个人而言,有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从来不会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只有具备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的人,特别是具备良好情绪的人才能经受住各种挫折,越挫越勇,挺直腰板,不断前进。
就班级而言,有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心理品质是可以相互感染的,着力培养学生优良个性心理品质,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各科学习的效果。减少一些过急情况的发生。
三、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心理品质
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心理还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补救“问题学生”的学习缺陷,矫正不良品行的关键时期。当然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培养和引导:
(一)树立崇高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理想,就等于有了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经常善于用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远大理想熏陶学生,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当然,在具体教育中我认为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之后,再分阶段,有步聚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这样才不会让学生觉得理想太远,遥不可及。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校纪班规来约束控制,用苦口婆心的前途预测来诱导,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喜欢下判断,效率极差,“非此即彼”,每次出了问题严词批评指责,结果,问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就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可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不健康易引发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甚至会出现个别学生离家出走、自杀事件的发生,因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意培养优良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紧张的抗衡力量。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接受的态度和能力,学生个人只有接纳了自我,才能在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保持自身人性完整与心理平衡。
(四)情理并行
“问题学生”往往具有逆反心理和“抗救性”,如果对他们居高临下,动辄训斥,往往会压而不服或服而不化,教师必须立足于了疏导,对他们进行情的“沐浴”,理的“洗礼”,让学生在情理滋润的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我认识,实现自我转化。
(五)对症下药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对“问题学生”的问题成因和特征要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对“顽皮型”的学生,要用诱导,迁移的方法,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智力用在学习上,用在发展自己的特长上;对“破坏型”的学生,要用疏导、点化和方法,驱除他们心理上的阴影,矫正品行上的偏颇;对“早熟型”的学生,要用暗示,索引的方法,校正他们的人生轨迹;对“厌学型”的学生,要用引导,示范的方法,端正行为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六)创造成功感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帮助学生成功,而成功是成功的助推器,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百倍的增强学生的信心。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并给以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尤其对“问题学生”,在每一时刻,每个地方,每件事情上尽量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改变过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定势,使人越看越觉得喜欢,优点也就越来越多,先进生哪怕有点滴的进步就要予以肯定,肯定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这样以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由“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乃至自主成功的转变,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效果。
总之,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班级管理中转化“问题学生”,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尤其是“问题学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在“转化”的过程中,常常会故态复萌,出现反复,因此,我们要用爱浇灌,用心栽培,倾心以赴,持之以恒,并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现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梁宁建,殷芳.教师鼓励与学生自我期望心理品质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3).
[3]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