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模式已逐渐转变,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很大挑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调整管理工作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对于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性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深刻把握社会发展变革为基础,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研究生院单级管理模式,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全校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统筹管理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种模式适用于层级较为简单、专业单一、人数较少的高校;另一种是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二级管理模式,以各培养单位为主,研究生院制定基本管理制度并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与各培养单位积极联系、指导,二级管理模式强调研究生院的调控能力与培养单位的管理能力,多方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诸多困难,如研究生自主独立性强,不依赖于集体,日常学习生活往往与导师沟通联系紧密,都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院与培养单位权责划分不明确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研究生院与培养单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研究生院主要按照学校要求制定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二级培养单位一方面贯彻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研究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但在现阶段工作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权责划分不明确、工作内容重复或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二级管理模式下,除研究生院配備专职管理人员外,各二级培养单位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主要是办公室行政人员担任。一方面研究生管理人员多数需要兼职完成学院的各项行政工作,学校对于研究生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难度剧增,相应的管理人员却没有增加,专职辅导员更鲜有配备,管理人员工作精力有限,不利于更有效开展工作。
(三)个别研究生导师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既是研究生科研路上的引领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除了引导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掌握实验技能、完成论文撰写外,导师师德师风对研究生本身都有深刻影响。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个别研究生导师存在重科研轻思政的现象。当前我国高校导师任务及活动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就容易造成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精力不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三、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明确职责范围,完善规章制度
一方面要明确研究生院和二级培养单位的职责范围,做到工作范围无死角全覆盖的同时尽量减少岗位职责范围中的重叠区域,减少发生不同岗位的多重管理、越位管理等现象。另一方面完善规章制度以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研究生院的职责定位于执行上级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宏观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相关条例,二级培养单位则要以研究生院的规划为指导方向,建立适应本院研究生培养具体现状的办法与制度,促进本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稳定、创新性发展。
(二)加强人员配置,健全管理队伍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管理人员,依据研究生规模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数量,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人数的增加,对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是重要保证。同时,为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或组织参观学习,如相关教育管理文件精神的解读等,为管理人员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是健全管理队伍、提升业务素养和理论基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更有利于二级培养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研究生院要严格导师遴选制度及考核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导师培训,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应对导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转变研究生导师“重科研、轻德育”的思想,提升导师的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逐渐形成以“研究生院-二级培养单位-导师”为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晨光.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4).
[2] 郑枫.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3] 周倩慧. 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48).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管理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性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深刻把握社会发展变革为基础,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与方法,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主要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研究生院单级管理模式,由研究生院统一制定全校各个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统筹管理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种模式适用于层级较为简单、专业单一、人数较少的高校;另一种是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二级管理模式,以各培养单位为主,研究生院制定基本管理制度并进行宏观调控,同时与各培养单位积极联系、指导,二级管理模式强调研究生院的调控能力与培养单位的管理能力,多方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诸多困难,如研究生自主独立性强,不依赖于集体,日常学习生活往往与导师沟通联系紧密,都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院与培养单位权责划分不明确
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二级管理模式,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研究生院与培养单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研究生院主要按照学校要求制定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二级培养单位一方面贯彻执行学校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制定符合研究生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但在现阶段工作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权责划分不明确、工作内容重复或覆盖不全面的问题。
(二)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二级管理模式下,除研究生院配備专职管理人员外,各二级培养单位学院研究生管理人员主要是办公室行政人员担任。一方面研究生管理人员多数需要兼职完成学院的各项行政工作,学校对于研究生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难度剧增,相应的管理人员却没有增加,专职辅导员更鲜有配备,管理人员工作精力有限,不利于更有效开展工作。
(三)个别研究生导师未能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既是研究生科研路上的引领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除了引导研究生完成科研工作、掌握实验技能、完成论文撰写外,导师师德师风对研究生本身都有深刻影响。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个别研究生导师存在重科研轻思政的现象。当前我国高校导师任务及活动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就容易造成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精力不够,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三、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明确职责范围,完善规章制度
一方面要明确研究生院和二级培养单位的职责范围,做到工作范围无死角全覆盖的同时尽量减少岗位职责范围中的重叠区域,减少发生不同岗位的多重管理、越位管理等现象。另一方面完善规章制度以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研究生院的职责定位于执行上级研究生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宏观上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相关条例,二级培养单位则要以研究生院的规划为指导方向,建立适应本院研究生培养具体现状的办法与制度,促进本单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稳定、创新性发展。
(二)加强人员配置,健全管理队伍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管理人员,依据研究生规模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数量,特别是专职辅导员人数的增加,对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是重要保证。同时,为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经常性开展业务培训或组织参观学习,如相关教育管理文件精神的解读等,为管理人员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是健全管理队伍、提升业务素养和理论基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更有利于二级培养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研究生院要严格导师遴选制度及考核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导师培训,研究生二级培养单位应对导师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转变研究生导师“重科研、轻德育”的思想,提升导师的责任意识和育人意识,逐渐形成以“研究生院-二级培养单位-导师”为一体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晨光.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工作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24).
[2] 郑枫.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3] 周倩慧. 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48).